甘桓文鼻烟壶「甘良发」

互联网 2023-03-13 09:22:0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甘桓文鼻烟壶「甘良发」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甘烜文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黎向群

(广东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康熙中叶至乾隆年间,天下承平,社会秩序较为安稳。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向有富庶之称。特别是广州开放对外贸易以来,十三行的经济迅猛发展,吸引欧美商贾、传教士来华经商与传教。同时,粤人游宦京师,与社会名流接触越来越多,收藏宋元明的书画作品等文物的风气日盛,令广东画人的眼界更为宽广,从而促进中西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黎简、谢兰生时代,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兴旺时期,山水画方面,特别是文人画自宋元明以来,以诗书画印的结合形成为绘画的综合形式,以“四王”山水画技法为主流。石涛虽未踏足岭南,但与广东著名诗人梁佩兰、屈大均、程可则均为好友,诗画相答,因此,石涛的作品流传在广东也较多,黎谢仿效石涛画作并接受他的理论和折服其大胆创新的精神,主张作画要奇气在先,不可屈曲随俗,墨渖淋漓,心手相应。道嘉年间,游粤官员陈鼎、汤贻芬、戴熙等以及广东文人梁蔼如、黄培芳、梁枢、陈璞、冯誉骥等北上宦游的缘故,“四王”和石涛的山水画风对广东的山水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甘烜文,亦名甘烜,字晴山,一字允福,广东新会古冈人。嘉庆年间,甘烜文曾任职于云南,遍览西南的山山水水,这段经历对于他来说,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亦开拓了艺术视野。他尝试将石英砂先在鼻烟壶的内壁打磨成磨砂面,然后再用颜料作书画,广受欢迎。

甘烜文创作的内画鼻烟壶,名播海内,国内鼻烟壶学者多有关注和研究。他制作的鼻烟中国首富胡雪岩慕其名,让他为其恩师左宗棠大人所绘鼻烟壶一套。现存其绘水晶内画粉彩《月月见喜》鼻烟壶一套(六只),其中一只题款:“恩师左宗棠大人,月月见喜,门生雪岩拜上。壬申,甘氏烜文作。” 故宫博物院专家张淑芬鉴定为真迹,壬申即1872年,应胡雪岩之请,为其恩师左宗棠大人所绘鼻烟壶。他内绘烟壶,在小小的空间里,以竹笔中锋为主,常以行草和隶书书法入壶,行草或行楷,尤喜抄录王羲之《兰亭序》,笔划钝顿,细致精到,设色浅绛,清晰可观,与其山水画风格相统一。香港著名收藏家、香港鼻烟壶研究会主席梁知行先生在《中国内画鼻烟壶新貌》一书中有载:“中国第一个内画鼻烟壶的作者是嘉庆年间的画家甘烜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产生了把画画在鼻烟壶中的想法,后来甘烜文就想到石英砂先将鼻烟壶的内壁打磨成磨砂面,然后再用颜料作画。这种工艺在当时很快传播开来,以其精巧特殊的工艺和美丽的画面,高超的技艺赢得人们的喜爱。在方寸之间,便是另一个世界。”

甘烜文是嘉庆年间著名书画家。他的行草书取法二王、董其昌;隶书取法汉隶。山水取法米芾、董其昌,注重艺术品位。而他传世书画作品甚少,有案可查文献资料亦不多。谢文勇《广东画人录》记载:“嘉庆年间曾任职云南,并于蒙阳客次作《山水卷》,卷后有钱塘朱人凤于道光二年题于羊城的跋语,称赞该卷不是粉本规摹而是撮景,位置安贴,用笔苍秀,在广东所见画家手笔以此首推。此外还有陈铨、陈学谦等人题识,为简又文旧藏,现归香港大学文物馆。”按,朱人凤,字谓卿,号闲泉,工诗善画,曾幕游广东,与甘烜文等广东文人多有交往。

若虚斋藏有其山水画两页,其中一幅《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款署:“晴山作”,钤:“甘烜文印”朱白相间印。图面景物丰富,着色淡雅。近景有悬崖、水塘、假山、小鸭;中景有院子、房屋、草亭、人物、松树、杨柳、竹篱等;远景有多座山峰、松组成,在复杂的景物中,层次清晰,用笔凝练,用墨浓淡间,点苔多运浓墨点缀。两幅画作,充分体现文人远离世俗,向往山林的情怀。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