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壶的国画「神仙道壶中界」

互联网 2023-03-13 09:21:3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方方壶的国画「神仙道壶中界」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内

一人一壶一世界,一里一外一生寻,

一笔一划一豪杰,一反一正一乾坤。

我手上有一方寸之物。

此物曾是只供帝王把玩的奢侈品,

曾是贵族名流的社交风尚,

象牙,玉石,玛瑙,琥珀,

所有能想到的珍贵材质;

青花,五彩,套料,巧作,

所有能想到的高超工艺;

山水景物,西洋人物,花鸟鱼虫,吉祥图案,

所有能想到的世间百态,

尽展现在这方寸之物中。

说到这,你可是知道我手上的这一珍玩是为何物?

此物名唤鼻烟壶,

此壶有一种精妙内敛的艺术,

方寸间展千里之势,

鬼斧神工而又独树一帜。

此技艺名为内画。

内画技惊人,笔笔皆精妙;

绘尽人间景,壶里有乾坤。

内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

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

鼻烟壶原为西洋之物,

明末清初传入中国之后,

宫廷内造府使之迅速地融入了中国的艺术风格,

发展出匠心独运的各式鼻烟壶,

在清代美学工艺上大放异彩,

成为清代艺术的重要表徵之一。

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

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

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

蹉跎度半生

只求技艺珍

呕心育杰秀

唯愿玉壶春

乾坤在一握

芥子值千金

放眼四海内

谁是真知音

相传嘉庆、道光年间,

一个外地小吏到京城述职,寄宿在庙里,

因鼻烟快吸完了,就用烟签刮烟壶中剩下的鼻烟。

庙里的一个和尚看到烟签在壶的内壁留下很多刮痕,

很有国画的线条感,就将其拓展成了内画壶技艺。

方寸之间,

能纳下万水千山,烟波浩渺。

凌风的红叶、潋滟的流水,江边的对谈···

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故事···

画家用超乎其神、精妙的笔触,

将中国的精气意蕴,

全都藏于这盈寸天地。

壶 中 自 有 韵 味 长

冀派内画,

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所以又称衡水内画,

风格多样、布局巧妙、立意深远、

造型准确、精皴细染、色彩典雅,

不仅有以国画色为主的国画类型画种,

还有国画色和油画色结合的表现手法,

摹拟多类型多画种的各种画面效果。

冀派的开山鼻祖——王习三,

几十年来用一支金属杆钩毛笔,

蘸上中国画颜料、油画颜料和丙烯颜料等,

作画于鼻烟壶内壁,

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无所不精,

尤其擅长绘制人物,

被海外视为“当代最杰出的内画艺术大师”,

不仅登上了艺术高峰,

更是将冀派内画艺术发扬光大,

使之成为有艺术特色的龙头文化产业。

受家人影响,王习三从小酷爱书画。

有一次在天坛玩,

偶然发现有个人在装青霉素的小瓶里画画,

这小小的瓶子里面怎么能画画呢?

以后,每次经过那儿,王习三都会去瞧瞧。

因为有了一次次好奇,

王习三的一生与内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20岁那年,

他拜在了著名艺人叶菶祺和叶晓峰门下,

学习内画艺术,

成为祖传五代的"叶派内画"艺术的第一位外姓传人。

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

王习三在内画艺术上进步神速。

内画这门手艺对于学习者的耐心、

1958年秋天,

他与师父叶晓峰在一次展览会上做表演。

当天,朱德亲临展览会视察,

当看到王习三的"屈子问天图"烟壶时连声称赞,

紧紧握住王习三的手亲切地勉励说

"你要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再学习,

更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要不断鼓励自己永攀高峰啊!"

朱德的一席话使王习三至今难以忘怀。

王习三告诉记者,他原名叫王瑞成,

正是为了记住朱德的话,

抱着向叶仲三(叶晓峰之父)等

他所敬佩的老艺人学习的决心,改名为王习三。

壶 中 世 界

197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

1982年被授予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1985年获中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

2007年5月,在首次聘任河北省政府参事和

文史研究馆馆员的大会上,

王习三被聘任为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成为衡水市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王习三,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因在方寸小壶内作画而扬名海内外。

日前,国家正式确定他为首批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一生与内画为伴,王习三乐在其中,

步入古稀之年的他仍在继续内画"事业"。

无论是爱好、工作、还是退休生活,

王习三的"中心"只有两个字"内画"。

他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蹉跎度半生,只求技艺珍。

呕心育杰秀,唯愿玉壶春。”

这其实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王习三坦言,

冀派内画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四十年间就经过普及、

提高和升华,

从民间登上大雅之堂,

并且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很重要的原因是冀派内画的新生力量,

在将内画由单纯的文化艺术向文化产业方向转变。

传 承

内 画

尺寸间,尽展天地,

一勾笔,扭转乾坤,

内画的文化内涵,

是传统守艺人对岁月的勾勒。

积淀了历史,

是中国人特有的内修与精神。

传承,是对文化的传承,

更是对精神的沿袭与发扬。

“志潜一壶,深润八德。”

是王习三的座右铭。

几十年来,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

他都静静地伏在这案头,

于这寸幅之地,

造千里之势。

内画鼻烟壶之所以珍贵,

在于它不仅仅是清代工匠们制壶工艺的体现,

也是当时文人画家们的创作体现。

从最初高雅的文人画到后来的世俗画、肖像画,

都通过这方寸间的世界,

像我们展示着文人们的“壶中情怀”。

鼻烟这个舶来品的到来,

在未来几百年之内,

竟然可以激发出如此盛大的艺术能量。

中国人将这一只小小的盛放鼻烟的小壶,

创造成让世界惊叹的艺术品。

这一段并不长久的历史,

却凝结了诸多工匠和画师们的心血。

一片丹心在玉壶

天地之大,乾坤只在笔下

温馨提示:以上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如侵犯您的原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