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有什么剧种「内蒙古萨拉齐二人转」

互联网 2023-03-09 20:27:2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内蒙古有什么剧种「内蒙古萨拉齐二人转」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今天我们来说说地府辽阔的内蒙古,内蒙古有什么特色曲艺戏剧呢?内蒙东部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通辽)都号称自己是东北人,也不知道你们是看中东北人的仗义,幽默还是穷了,死乞白赖的说自己就是东北人,反正我这个纯正的黑龙江人是不接受。好了扯远了,今天我们来说说内蒙古特色戏曲,由于内蒙东北人说自己是东北人,都是听东北戏曲长大的,那么我们就只能介绍内蒙西部的曲艺了,东北我们知道闯关东,西北我们也应该知道走西口,既然是走那么在辛苦的迁徙中就会有打发时间的戏曲产生,那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二人台,是不是感觉我又要说是根据二人转改编来的,那你就错了。

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建国前不久才统称二人台。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

西路二人台起源于内蒙古的汉蒙艺术融合大潮,产生于土默川。

东路二人台由西路二人台衍生而来,产生时间稍晚,产生于乌兰察布盟,汉族文化特色比西路二人台强一些,流行于雁北、乌兰察布、张家口坝上。

2006年,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人台的音乐是以当地山曲民歌“社火玩艺”中的的殃歌小调和道情戏中的部分乐曲基础,又吸收了内蒙民间小曲以及陕北民歌中的一些曲调的特征而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二人台的唱腔,基本上是专剧专曲,一曲一调。根据剧情变化,演唱时用慢、中、快的三拍式速度。二人台的传统音乐唱腔比较丰富,多数是在一些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最基本的曲调有“爬山调”和“烂席片”,此外,还吸收了其他民歌的曲子和其他剧种的一些曲牌,以丰富其表现力。其音乐形式,基本上属于民歌结构,因而作为戏剧音乐还是很不成熟的。为了演唱方便,表演通常只有两人,即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有时一人可以交替饰演几个角色,俗称“摸帽戏”。随着二人台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有的开始尝试由多个演员表演阵容较大的梆子戏剧目,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人台主乐器有“三大件”——枚、四胡、洋琴。艺人称“枚为骨,四胡为肉,洋琴为衣着,”“三大件”互相配合,互相填补,各抒所长,成为协调,统一丰满华丽的音乐。之外,后来在“三大件”之外还增加了二胡,中胡,琵琶、笙、阮、大提琴、等管弦乐器等,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

二人台的服装、化妆仿效晋剧。道具简单,主要有扇子、手绢、霸王鞭等。二人台在表演上既有草原辽阔粗犷的风格,又有北方憨直奔放的品味,深受蒙汉两族人民喜爱。

二人台的传统剧目约有 120个,多以描写劳动生产、揭露旧社会黑暗、歌唱婚姻爱情等为主要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另有部分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可分为“硬码戏”与“带鞭戏”两类,“硬码戏”偏重于唱、念、做,突出表演作用,如《走西口》、《探病》等。“带鞭戏”是载歌载舞、歌舞并生,如《挂红灯》、《打金钱》等。其内容多是表现农家生活和爱情生活。

《回关南》、《拉毛驴》、《摘花椒》、《卖麻糖》、《兰州城》等是东路独有的剧目。西路二人台有《打金钱》、《打樱桃》、《打后套》、《转山头》、《阿拉奔花》等剧目。东路二人台的牌子曲大多来自戏曲,配合剧情进行演奏。建国以来,一批传统剧目如《走西口》、《打金钱》、《卖碗》、《拉毛驴》等以新的面貌登上舞台,同时还编创了许多反映历史题材和现代生活的新剧目,如《方四姐》、《闹元宵》、《杨柳青青》、《烽火衣》等都颇受群众欢迎。

二人台的显著特点是现实性、生动性和通俗性,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揭露旧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等。其中亦有迷信,色情等消极内容。我们须取舍。整个剧情个性显著,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

95后分享传统曲艺,喜欢就关注我哦,想知道那种戏曲的来龙去脉留言或者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