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是能力,花钱是艺术「挣钱靠能力花钱看智慧」

互联网 2023-03-09 17:59:3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赚钱是能力,花钱是艺术「挣钱靠能力花钱看智慧」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 曹高举

“钱”有两种含义,一种作为财富的钱,是“结果”,是一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一种作为货币的钱,是“工具”,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中介物。挣钱是技术,花钱是艺术。最好的用钱之道,是把钱浪费在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精神感受上。

01

约瑟和曼代是一个小村庄酒铺的合伙人。

有一天,二人卖完存货后,一起驱车去城里买了一桶威士忌。

在回家的路上,天气渐渐冷起来,还刮起了大风。两个人互相开玩笑说对方想喝威士忌。

但是,要是真那样做,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事前他们装酒的时候就曾约定,谁也不能先喝一口,那是他们一周的生活来源。

约瑟是个聪明的家伙,他翻了翻口袋,找到了5毛钱。于是,他对曼代说:“给你五毛钱,从你那份酒里卖给我一点儿喝。”

曼代是个生意人,他回答道:“既然你付现金,那我自然是要卖给你的。”于是他舀了一杯酒给约瑟。

约瑟喝了酒以后,不久就暖和了起来,而且变得很兴奋。而曼代的鼻子因为冷而变得更青了。曼代真嫉妒该死的约瑟能那么幸运地找到5毛钱!

突然,他碰到了口袋里的那枚5毛硬币。“现在,这钱可是我的啦!”他自言自语道,“为什么我不能拿它买酒喝呢?”

于是他对约瑟说:“约瑟,给你5毛钱,从你的那一份里给我倒点儿酒喝。”

约瑟应声道:“有现金就行。”他给曼代舀了一杯酒,收回了他那5毛钱硬币。

就这样约瑟和曼代用那惟一的5毛钱互相买酒,你一杯我一杯喝了一路。

等他们回到酒铺时,两个人都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了。

“真是个奇迹啊!”约瑟嚷道,“想想看,整整一桶威士忌才花了5毛钱!”

两个犹太人的故事很有意思,寓意不言自明:赚钱是为了生活,但生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生活的终极目的在于追求快乐,不要把贫穷当成不快乐的理由。为了快乐,我们不妨也为自己找个借口。

但是,生活中很多人缺乏这种人生智慧。

02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间白榆长。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装。你有车子又有马,不驾不骑放一旁。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享受心舒畅。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上长有臭椿树,菩提树在低洼处。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水来不扫除。你家有钟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无。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占有心舒服。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山坡上面有漆树,低洼地里生榛栗。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乐器。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得意进你室。

《山有枢》是《诗经》中一首先秦时代流传于晋地的汉族民歌。

诗人看到朋友拥有财富却不知享用,很是着急,通过诗歌热心劝勉,诚心劝谏。

《菜根谭》有云:“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

诗人的朋友不知是过分节俭,还是生性吝啬,抑或是忙于事务没有时间,虽然拥有大量的财富,但是一直无法过上悠游安闲的生活,无法真正地享受快乐的人生。

03

“钱”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财富,一种是指货币。作为财富的钱,是“结果”,是一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作为货币的钱,是“工具”,是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中介物。

《山有枢》中诗人的朋友把钱仅仅当“财富”,而聪明的犹太人约瑟和曼代却把钱当作“工具”。

有一个暴发户,车祸中轿车被撞毁了,他号啕大哭:“哎呀!我那可怜的奔驰啊!”过路的行人发现他的胳膊没了,就生气地说:“就知道哭你的车,看看你的胳膊吧!”富豪冲着胳膊所在的部位望了一眼,接着大哭起来:“哎呀!我的劳力士啊!”

这是一则嘲笑虽然物质富裕,但是精神沦为乞丐的笑话,讽刺那些只知道把钱当作财富,而不知道把钱当作工具的人。

其实,钱既可以作为财富彰显,又可以作为工具来使用。二者相比较,最重要的恰恰是后者。

钱作为工具,可以用来购买时间。例如,将家庭琐事外包给钟点工,公司花钱聘请咨询顾问获得他人丰富的经验。

因为时间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如果能用钱买到,绝对是发挥了金钱最大的价值。

从这种意义上说,能不能用金钱交换时间,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生活质量。

因患癌不幸辞世的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在生前的日记里曾经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换什么豪车,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自行车也快乐!”

钱作为工具,可以用来购买体验。比如乘飞机时坐头等舱,虽然坐头等舱和坐经济舱的飞行时间是一样的,但是花钱就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愉悦值。

租房时优先考虑距离单位近一点的公寓,虽然租金高点,但是,每天可以多享受一些睡眠的时间,而且可以免于路上交通拥堵的烦躁。

被誉为“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的松浦弥太郎认为:“最好的用钱之道,是把钱浪费在丰富个人体验和感受上。”

花钱购买时间,可以让自己摆脱生活琐事的影响,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花钱购买体验,可以让自己的精神更愉悦,提升生命的感受和生活的质量,这都是金钱作为工具的最大价值。

04

美国作家大卫·巴赫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拿铁理论”。

一对夫妻,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一杯拿铁咖啡,看似很小的花费,30年累积算下来花钱竟达到了70万元。

“拿铁理论”喻指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非必要的、看似不起眼的细小支出,比如拿铁咖啡、烟、零食等,长期累积下来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

听起来很有道理,好像是一种靠谱的理财办法。其实,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钱本来就是拿来用的。

拿钱买食品可以让你免除饥饿之苦,拿钱去乘车可以让你免除步行之累,拿钱买衣服可以让你得到美丽和温馨,拿钱买房子可以让你享受舒适与温暖……

如果只是一直紧紧地把钱攥在手里,你还会获得这么多的享受吗?

一个人买下二十幢别墅,一辈子他只住过其中一幢,其余十九幢只不过是临时为他人保管而已。

一个人买了一本书,签上自己的名字,放入书柜,这本书只是一件装饰品。书只有读过、欣赏过,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钱虽然很多,只是作为“财富”的形式储存而已,只有作为“工具”把它花掉,才能彰显其价值。

经济学者罗杰斯说得好:“我没有游艇,也没有飞机,我甚至不戴手表。我赚钱唯一的目的就是换取自由。有了足够的钱,我就可以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不需要巴结我讨厌的人”。

很多理财方式一味鼓吹存钱,其实,懂得花钱才是健康的致富之道。

正如犹太人的致富典籍《塔木德(Talmud)》中所说:“上帝把钱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目的是让我们购买这世间的欢乐,而不是让我们攒起来还给他。”

挣钱是技术,花钱是艺术。挣钱决定着你的物资生活,花钱则反映你的精神生活。

但是,花钱一定要懂得花钱的艺术,钱不仅要用之有度,而且还要用之有益。

05

鲁迅说:“人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花钱要节俭,避免盲目攀比消费、寅吃卯粮,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陈嘉庚先生一生奉行“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啬。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的座右铭。

他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将千亿资产无偿捐献给祖国,但是,陈嘉庚为自己定下的伙食标准是每天5角钱。

左宗棠从小才华横溢,虽然年过四旬才正式走上仕途,但短短数年,从一介布衣跃为封疆大吏。

在大富大贵面前,左宗棠一生始终恪守“非宴客不用海菜,穷冬犹衣缊袍”的人生原则。

左宗棠喜爱读书写字,衣袖经常磨破,曾请人专门制作一副套袖戴在衣服外面,以防频繁修补衣袖。因其曾加太子少保衔,人称“左宫保”,门人将这副套袖取名“宫保袖”。

左宗棠虽然收入丰厚,但每年给家里只寄200两银子,余钱都用在扶贫救灾、修城筑墙、兴办书局书院、资助西征军粮饷上……

在湖南湘阴左氏老家,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这是左宗棠对子孙的要求,让后代远离“富贵陷阱”。

68岁时左宗棠曾写下一纸遗书:“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辄随手散去,尔辈宜早自为谋。”

正因为如此,左家到了左宗棠的孙子左念恒一代,清朝覆亡,左家再无家产可资,但是,在艰难困苦中,左家照样自强崛起,人才辈出。

无独有偶,台湾前首富王永庆在遗嘱中曾经对子女这样说:“人经由各自不同程度的努力,在其一生当中固然可能累积或多或少的财富,然而当人的生命终结时,这些财富将再次全数归还社会,无人例外。”以此来告诫子女要把钱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

洛克菲勒说得更直白:“在我眼里金钱像粪便一样,把它藏起来,就会变得臭不可闻。如果你把它散出去,就可以做很多的事。”

财富无常而仁德永恒,故一旦得财须及时行善。

用金钱来做慈善、干好事、为天下谋福利,为人民谋幸福,这才是花钱的最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