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2016釜山双年展开幕 探讨中日韩前卫艺术发展进程与差异

互联网 2023-03-09 17:22:4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雅昌专稿」2016釜山双年展开幕 探讨中日韩前卫艺术发展进程与差异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6釜山双年展Project 1现场

2016年9月2日,以“混血的地球,诸众知性的公论场”为主题的第七届釜山双年展在韩国釜山这座著名的港口城市再度揭幕。本届釜山双年展由中国昊美术馆馆长尹在甲担任总策展人,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1位(组)艺术家参展,在釜山市立美术馆等三个展厅呈现316件各类艺术作品。

本届釜山双年展由三个重点项目组成:来自中国的郭晓彦、日本的J-team(椹木野衣、建畠晢、上田雄三)以及韩国的金瓒东三位策展人组成Project 1项目的策展团队;双年展总策展人尹在甲担任Project 2项目的策展人;Project 3项目则由釜山双年展学术组进行策划。

尹在甲

总策展人尹在甲,1968年出生于韩国,有着丰富的国际策展经验,曾经策划过包括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2013年中央美院“约瑟夫·博伊斯”大展在内的多个国际重要展览。2003年至2006年期间,尹在甲任独立空间LOOP联合艺术总监,后于2005年担任阿拉里奥画廊艺术总监一职;2012年至今,担任中国昊美术馆馆长。

2016釜山双年展的六大亮点

由三个项目构成的2016釜山双年展

2016釜山双年展是由展览(Project1,Project2)和多样的学术项目(Project3)组成。 三个项目在一个主题“混血的地球,诸众知性的公论场”之下形成了有机结合。本次双年展以90年代以前的中日韩前卫艺术为中心的Project1和以90年代以后全球化双年展系统下的当代艺术为中心的Project 2组成。Project 3由不同宗教、人种和国籍的艺术家们及学者,以学术研讨会的方式一起讨论在这个双年展主题之下的当代艺术。

强大的策展人团队,为展览提供了深度

2016釜山双年展的总策展人尹在甲联合中日韩各国的专业策展人一起准备了此次的展览。中国的郭晓彦、日本的J-team(椹木野衣、建畠晢、上田雄三)、韩国的金瓒东,这几位策展人将在2016釜山双年展Project1中深度解析三个国家的当代前卫艺术。

2016釜山双年展Project 2 现场海报

利用F1963(高丽制钢水营工厂)成就最大规模的釜山双年展

2016釜山双年展的Project 2是在高丽制钢的赞助之下,在F1963(高丽制钢 水营工厂)举行。与2014年釜山双年展中将工厂的一部分作为展览对比的话,本次展览巧妙地利用了高丽制钢将近一万平方的厂房作为展览空间。在建筑家BCHO Architects的改造之后之手,这个荒废的空间的生命,被重新点燃。与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美术馆空间不同,将工厂的原貌被完整保存下来的F1963可以算是2016釜山双年展中的一大亮点。此外,展厅中间的中庭也在本次展览中的学术、表演等活动中扮演“公论场”的角色。

2016釜山双年展Project 1 展览海报

具有美术史意义的Project 1,另/一前卫中国-日本-韩国

2016釜山双年展的Project 1是第一次将中日韩三国的前卫艺术放在同一场合的展览,在美术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另/一前卫中国-日本-韩国”为主题的本次展览,是让中日韩三国的前卫艺术再次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并在世界美术史的进程中找到属于他们的非凡意味。中国是以1976年文革结束后为起点,1995年为界限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为背景。日本部分的展览将展出以广岛原子弹事件为起点,80年代末为止,这期间的具体派、物派和超平的作品。韩国展馆以韩国社会在70到80年代,对军部独裁所做出的抵抗,又或者是对自由的不断追究,都为单色画和民众美术的创作奠定的基础。

与展览一起进行的多样的项目

2016釜山双年展在展览的基础上举办多样的文化艺术相关项目(Project 3)。Project 3已经在8月17日和8月27日举办了本次双年展的预热派对。展览期间还有国际学术项目、教育项目、Channel B等活动来不断地呼应和深化主题。Project 3起到了Project 1和Project 2的作用,是一个维持展览的均衡性和学术性的平台。

通过谷歌进行线上展览

2016釜山双年展与谷歌文化机构合作,力图让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能参观到本次展览。谷歌文化机构通过与全世界70个国家的1200多个文化艺术机构的合作,为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在线欣赏作品的平台。目前已经有超过600万件美术作品、摄影、录像和原稿等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作品在线上进行了展览。观众可以通过Google Arts & Culture 网站和APP,按照年代和类型的分类来直接欣赏到我们的展览,因此,双年展闭幕之后,“诸众知性的公论场”还将以线上的方式得到不断的延伸。

展览主题——混血的地球,诸众知性的公论场

双年展是来自不同国家、多样宗教信仰与种族背景的艺术家和学者汇聚一堂、自由探讨的公共空间。它具备了文学、音乐、电影等其他文化领域所无法触及,只有通过美术和双年展才能得到体现的优势。

2016年釜山双年展包括了Project 1和Project 2两个部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1名(组)艺术家及学者群贤毕至。展会将是艺术、建筑、设计、各项演出和研讨会的交融;也会成为不同的见解和语言交锋、共存的独特景观。2016釜山双年展在釜山市立美术馆(约6,600㎡)和F1963(高丽制钢水营工厂,约10,000㎡)的协作下,将成为釜山双年展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展会。

2016年釜山双年展与往年包含了主展馆、特别展、附属活动等项目的双年展不同,是由Project1和Project 2,以及以比较研究这两个展览为目的的研讨会Project 3所组成。本次双年展将呈现90年代以前具有自发性的本土前卫艺术与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双年展系统之间延续—间离—连络的关系。这既是对双年展作为一项展会所提出的根源性问题,也是对艺术家存在本身所提出的反省和评判。

Project 1——另/一前卫中国-日本-韩国

展期:2016年9月3日——11月30日(89天, 每周一休馆)

地点:釜山市立美术馆

策展人:郭晓彦(中国);椹木野衣、建畠晢、上田雄三(日本);金瓒东(韩国)

参展艺术家和作品:3个国家65名(组)艺术家148件作品

在Project 1中,来自中日韩三国的5位策展人以“另/一前卫中国-日本-韩国”(an/other avant-garde china-japan-korea)为主题,在釜山市立美术馆展示中国、日本和韩国上世纪60-80年代的前卫艺术。“an/other avant-garde china-japan-korea”中“an”代表着前卫艺术的精神是独一无二的,“other”代表虽然前卫艺术的精神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当时中日韩三国的艺术所处环境,以及他们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此外,虽然中日韩三国可以代表亚洲的一部分,但是这并不是全部,因此,按照罗马字母的顺序在题目后面用“china-japan-korea”进行标示。

舒群,Absolute Principle No.4,1986(雅昌艺术网记者发自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呈现来自3个国家70多名艺术家的300多件作品,同时在展览中设置一个档案空间,力图可以通过主要文献的展示,以达到对中日韩三国前卫艺术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的了解。

星星美展杂志《今天》封面

王克平《沉默》

黄锐《圆明园》

王广义作品

诸多美术界人士期待的Project 1是对在世界美术的变迁之中,逐渐被我们的遗忘的60-80年代中日韩三国的前卫艺术进行复原和讨论的展览。这样的展览不管是韩国,还是亚洲,甚至世界美术史上都是第一次。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不仅能够再次对中日韩三国自发性的前卫艺术进行一次回顾,同时也能再次对全世界美术中关于前卫艺术的这一部分进行复原。

徐冰的作品

与展览同时进行的研讨会中,不仅有亚洲的学者,还会有来自欧洲和南美洲的相关领域学者参加。希望通过这次的展览和研讨会,观众可以对中日韩三国的前卫艺术作品有一次新的认识,同时也从美术史和美学的角度,对前卫艺术作出客观的评价。

Project 1—中国

1976年中国文革结束,这个历史和政治意义的时刻,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是一次重新定义和出发的时间。自1949年至1976年,政治(符号)始终在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时,艺术实践的知识将如何被建构和传递下去?艺术家面临的时代转换中的精神意向和心理嬗变将如何给予表达?艺术家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响应来自各种当代哲学思想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又如何猜想和吸收这些指涉着不同认识的影响?这些问题,在中国当代艺术经历探索的30年之后(即2009年后),很多中国艺术史专家都提出过不同的看法和结论,也有很多的展览在讨论这一问题。

本展览即是拟在此广泛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回顾和检视发端于当时的艺术实践之历史情形,图绘出中国当代艺术如何由历史社会过程的转变形成的思想而被建构起来,如此或有机会可以回应中国艺术的一些现实问题。

策划Project 1项目中国部分的郭晓彦现为北京民生美术馆副馆长,1963年出生于中国,曾主修教育心理学、哲学和公共经营学等专业。2002年至2007年期间,郭晓彦任广东美术馆副馆长,后于2005年和2008年连续两届参与广州三年展的策展工作。2008年,郭晓彦成为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首席策展人;2010年至今,担任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

参展中国艺术家包括:蔡国强、耿建翌、黄永砯、谷文达、徐冰、马六明、邱志杰、黄锐、王广义、张培力、张晓刚、DING Fang,丁乙、顾德新、马德胜、马可鲁、毛旭辉、SHEN Yuan、舒群、王克平、王鲁彦、WANG Ziwei、吴山专、杨诘苍、余友涵、张大力、张洹、周铁海。

蔡国强,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十号, 3屏录影, 07" 33",1993

谷文达,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 宣纸、墨、水粉, 137x68.5cm x 8件, 1987

黄永砯,藏书计划 – 座椅, 藤椅、纸浆, 80x50 x55cm, 1988

耿建翌,熊猫,布面油画,120x100cm

马六明,Dialogue with Gilbert and George, 照片, 40.6x60.9cm, 1993

黄锐,墙(草稿),纸上炭笔, 58x85cm, 1979

邱志杰,纹身系列2, 照片, 100x80cm, 1996

王广义,被工业快干漆覆盖的名曲5,混合材料, 18x25cm, 1989

张培力,水-辞海标准版, 录像, 09’35”, 1991

张晓刚,血缘系列:大家庭3号,布面油画, 190x150cm, 1996

Project 1—日本

日本的前卫艺术相比欧洲而言要稍晚一些。一直到一战结束以后,前卫艺术才通过航海者传播到日本。此后在30年代,以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抽象美术为中心的前卫艺术发展到了顶峰。但是美术界发展受到了政策的影响,急速衰退。从这层意义来看,日本的前卫艺术在过去已经消失过一次。当日本艺术家们在战后并未选择重新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而是试图回到过去的创作中去的时候,冈本太郎对日本画坛提出了挑战。但是冈本太郎所主张的前卫并不是整体,而是以“否定”为基础, 冈本太郎的追随者将前卫理解成了“不去模仿他人”又或者是“与他人所不同”。从此,日本开始出现了“百花缭乱”的前卫艺术。“具体派”、“九州派”、“反艺术”、“物派”等一系列50年代和60年代出现的艺术流派,比起说是前卫艺术,更准确的说是一种自我否定式的激进主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流派所反应的对象确实战后日本高速发展的经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64年举办的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和1970年在大阪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大型活动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70年代以后日本前卫艺术的脱离了激进主义的漩涡,进入到虚无主义的世界。再加上8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泡沫化,开始出现的模仿亚文化群的后前卫艺术。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来自于日本在战争中的落败,而“日本宪法”和“爆炸地广岛和长崎”是见证这一历史最好的证据。

Project 1项目日本艺术部分由多摩美术大学教授、美术评论家椹木野衣,日本埼玉市立近代美术馆馆长建畠晢和日本Q画廊总监上田雄三担任策展。

多摩美术大学教授、美术评论家椹木野衣

日本埼玉市立近代美术馆馆长建畠晢

日本Q画廊总监上田雄三

SHINOHARA Ushio,OIRAN, Oil on canvas, 160×390cm, 1967

AKASEGAWA Genpei,2nd Anti-Imperialis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Poster, 84.7.0×59.4cm, 1971

Chim↑Pom,PAVILION, Folded-paper crane, Dimensions variable, 2015

HORI Kosai,REVOLUTION, 188 sheets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 1971 - 1972

ENOKI Chu,RPM1200, Steel, Dimensions variable, 2006 - 2011

TANAKA Atsuko,Gate of Hell, Vinyl paints, acrylic, canvas, 331.5x245.5cm,1965 - 1969

YANAGI Yukinori,Article 9, Neon tube, electric relations, Dimensions,variable, 1994

Project 1—韩国

本届釜山双年展的《另/一前卫中国-日本-韩国》展之前,韩国的情况是从60年代末开始到80年代末为止,以这20年为对象,对已经成型的制度提出异议,为了跨越制度的界限,艺术家们对各种前卫的带有实验性的作品进行了尝试。这个时期是单色画和民众美术,形式主义现代主义和社会现实主义成为主流的时期。本次展览中,为了能够在巨大谈论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找到新的语言,将我们的工作焦点放在艺术家和他们的活动之上。单色画的情况是,比起作品的内容现代主义的形式主义上的属性更强。民众艺术的情况是,比起作品的形式,民众艺术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具力量。因此,相对而言,关于韩国现代艺术中尚且不完整的部分还需要我们重新整理。

通过追溯《青年艺术家联展》、《第四集团》、《AG集团》、《爀同人》、《大邱现代美术界》、《ST集团》、《Metavox》等80年代前卫艺术团体中相互贯通的韩国前卫艺术的性质和特征,来研究2000年以后出现的韩国现代艺术的渊源。

Project 1项目韩国部分的策展人金瓒东现为京畿道文化财团美术馆本部长,曾主持策展2000年光州双年展特别展。

LEE Seung-Taek,Wind-Falk Amusement, Photography, 250x490cm, 1970

KANG Kuk-Jin,Amusement of Visual Sense, Neon, 280x46x46cm, 1967

LEE Kang-So,Untitled-75031, Photographs and String, 25x350x350cm, 1975

KIM Ku-Lim,Installation, Metal chair, cloth, Dimensions variable, 1975

HA Yong-Sok,Incompleted Project, Steel, wood, mixed media, 600x800cm, 1987

SUNG Neung-Kyoung,Eight Newspaper Pages, Photography, tape, 60x50cm x 128pcs, 1977

Project 2——混血的地球,诸众知性的公论场

展期:2016年9月3日——11月30日 (89天,每周一休馆)

地点:F1963(高丽制钢 水营工厂)

策展人:尹在甲(中国昊美术馆馆长)

参展艺术家和作品:23个国家 56名(组)艺术家168件作品

2016釜山双年展Project 2 海报

Project 2项目由本届釜山双年展总策展人尹在甲担任策展,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56位(组)艺术家携168件作品参展,试图在“F1963(高丽制钢 水营工厂)”展区探讨所有可能性的发声。参展该项目的中国艺术家共有十位,包括方力钧、胡介鸣、贾蔼力、金阳平、LI Ming、LIU Xinyi、白双全、彭鸿智(中国台湾)、曾浩、周文斗。

超越时空的数码技术通过网络将地球紧密连接成一个社区,并把全球整合成一个单一的市场。智能手机里的一个APP就可以让全世界10亿人口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的界限,将彼此连接在一起。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就是一个目前为止人类从未体验过的,完全不同的“多样的时代”。

贾蔼力,Hermit from the Planet II,2016

贾蔼力作品细节

本次双年展的主题“混血的地球,诸众知性的公论场”也与此息息相关。将人类和自然、模拟和数字、资本和技术混合在一起的这个“富裕却贫穷”的世界的边缘,其实是一个混血的地球。这里已经是无法单纯地回归到资本和技术中去的人类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试图克服野蛮的人类开始抵抗和逃离的场所。

以“混血的地球,诸众知性的公论场”为主题的本次展览正是一个讨论所有的可能性发生的场所,是在现在这个特别的时空间里,重新探索与过去和未来的存在相关的所有可能性,市场的非效率性和人类的非合理性,对从属于资本和技术的人类根本上的脆弱性等进行省察的场所。正如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忧伤一样,也许进入新阶段的文明在未来也将成为野蛮的纪录。希望本次双年展也能成为这个年代的一个记录。

方力钧,2014—2015,布面油画,400×720cm, 2015

1963年是高丽制钢现在所在位置最初开始建设的时间。这里同时也是在这个处于不断扩张中的世界级工厂的最初的模样,饱含了无数劳动者的辛勤汗水与热情。但是在生产工厂被搬到郊区之后,这里就作为旧工厂被留在这里。在经过无数次的苦恼与纠结后,高丽制钢的会长和职员们决定以这次双年展为契机,将旧工厂以复合文化空间的形式,赋予新的生命。

曾浩,2月3日,2008

曾浩,5月11日,2008

曾浩,桌布,2016

展馆维持了工厂原有的外形,并按照展览需求对工厂内部进行了一定的改造。旧工厂里斑驳的岁月痕迹,工厂顶部的支架也被用作休息用的长椅,这个荒废的空间的生命,被重新点燃。

沈少民的声音装置作品“艺术史”,2015

空间的设定是“三个四角形”。位于中间的第一个四角形是可以作为学术研讨会、开幕式、音乐会、演出场所的复合型空间。观众可以站在这个用泥土铺平的地面上仰望天空。同时也可以一边喝着酒一边观看演出,听研讨会,这里还可以举行派对。第二个四角形中,将会有咖啡店、餐厅、捷克生啤店和艺术商品店。第三个四角形是双年展的展馆。在双年展结束以后,还可以作为图书馆、公演场所和美术馆等空间进行再建。

Aya BEN RON,Rescue, Mixed media, 270×82cm, 2012

Zoro FEIGL,Poppy, Tarpaulin, motor, steel, 750×950cm, 2012

LEE Seahyun,Between Red-187, Oil on Linen, 334×745cm, 2013

Robin RHODE,The Moon is Asleep, Super 8mm film transferred to digital HD, 01" 50", 2015

方力钧,2014—2015,布面油画,400×720cm, 2015

Katharina SIVERDING,LOOKING AT THE SUN AT MIDNIGHT (RED), 121" 00", 2010 - 2013

Ibelisse Guardia Ferragutti “SELVAGE”,行为,180’,2016

Aya BEN RON,Sisters 1-3,2010

2016釜山双年展 Project 3

展期:2016年9月3日– 11月30日 (89天,每周一休馆)

地点:釜山市立美术馆 讲堂, F1963(高丽制钢 水营工厂)中庭

组成:国际学术项目, 预热派对, 教育项目, Channel B

策划:釜山双年展 学术组

Project 3是通过学术、公演、教育等多样的活动,已达到不同类别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特别是参加本次活动的学者和艺术界人士及团体所涉及的艺术类型要比往年更加的丰富,展览主题“诸众知性的公论场”也将得到更好的讨论。

围绕前卫艺术展览为中心展开了学术讨论及讲座等多样的活动。以公演为例的话,本次展览将邀请釜山地区的音乐、舞蹈、话剧等多方面文艺界人士,以‘Channel B’的形式进行。另外,为了帮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次展览,我们将以儿童、青少年、家庭为对象,展开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

此外,为了能够让釜山地区的文化艺术界人士之间交流与沟通,以及对本次的双年展起到宣传作用,分别在8月17日和8月27日举行了预热派对。

作者:木木屑

编辑:大白

放心收藏,全球见证,扫码立即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