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是画家积累什么用于创作的重要手段「一个爱好就能支撑生命」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速写是画家积累什么用于创作的重要手段「一个爱好就能支撑生命」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刘文西速写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
在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看来,现场速写具有的那种生动的、微妙的东西,是对照片画不出来的,他回忆称,曾经求学阶段,老师对学生的好坏评价:“标准之一就是速写本的厚薄。”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张伊蓓 程小晴 姚碧怡
简介
王永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
画速写的人慢慢在减少
办速写展就非常难能可贵
收藏周刊: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正式启动,您觉得目前举办速写展会有怎样的意义?
王永:我觉得意义很特别,尤其现在速写越来越少人画的情况下,意义特别不一般。首先,它有一个提醒的作用,另外,又有一个示范的作用。稍微年龄大一点的画家,基本上都是从速写起步的,而且速写在他们整个艺术创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时代不同,各种媒体手段也比较多,所以,画速写的人慢慢在减少。但是对于有一定年龄的艺术家来讲,速写就是他的整个艺术生命的最主要的支撑。所以,这个时候办速写展就非常难能可贵。
收藏周刊:速写在绘画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王永:速写是学习绘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我这个出生于六十年代的艺术家来讲,速写是绘画里最重要的前提和手段,它既是基础,又是搞创作的前提。第二,在我看来,如果要想创造出一个很生动并且能够打动别人的作品的话,速写是必须的手段,必须的途径,否则就容易僵化,没有经过速写,要想作品很生动是不可能的。老一辈的画家像叶浅予等先生,他们在画舞蹈速写,都是在剧场一边看跳舞,一边不停地画,速写出品生动极了。否则的话,对着照片画就很僵,想要那种生动,那种很微妙的东西是出不来的。想创作出生动而且能够打动别人的作品,更难,那生动的微妙的东西,一定是通过现场速写才能做到。
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就是速写本不离手
收藏周刊:能否分享一下您个人在速写方面的一些直接的感受或者难忘的事?
王永:我们还在上学的时候,是什么都画的,包括人物山水什么都画,速写可不仅限于人物速写,在山水花鸟中,速写都特别重要。比如山水,有些画经过速写之后创作和没有经过速写的,会完全不同。
我有时候去写生,没画完回到画室以后,再按照现场画的重新画一张,想比现场的更生动更完整,发现完全不行,现场就是生动、很微妙,这效果画室里无法再重现,甚至会觉得后面画得很硬、很僵,我相信山水人物花鸟都会是这样一种感觉。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就是速写本不离手。
很有意思,当年老师评判一个学生刻不刻苦,学习态度如何,有没有前途,将来的潜力有多大,评判标准之一就是速写本的厚薄。通过速写,的确给我们很多生动的创作形象,也锻炼了我们的造型能力。
收藏周刊:有人认为,目前山水画少有点景人物,直接的原因就是速写画得少,您同意吗?
王永:我同意一半。但一张山水画要不要点景人物,跟能否画点景人物,是两回事。不能说没有点景人物就等同不会画。因为这一切都是看画面需要。当然,也许真的存在因为人物画的造型能力有所欠缺,山水画中能不画就不画的情况。但不是大多数的。
年轻画家比较注重制作
大多忽略生动感
收藏周刊:为什么现在的很多画家几乎都不画速写了?
王永:答案很简单,一开始是照相机惹的祸,现在是手机惹的祸,现在都拿着手机来拍照了。当然现在节奏确实也快了,人能自主支配的时间少了,因此,深入生活花时间去画速写的可能性就小了。
另外,年轻一代画家对“速写与创作出一种生动作品之间的关系”思考得少了、比较少了,去探讨、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更少了。而且现在的年轻画家比较注重制作,忽略生动感也是个原因。
像黄胄先生、杨之光先生、刘文西先生等,速写几乎是他们艺术生命的唯一来源,但现在的年轻人,哪怕画工笔,搞当代艺术的,强调制作性,速写能提供的生动性对于他们似乎就不是非常重要了。另外,还有一些是把画速写跟收集素材混淆了,真正好的速写本身也是好作品,它不等同收集素材。有的人以为记录了素材就等同了画速写,缺乏把速写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类来对待的态度,自然就少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