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 甄巍:乌多·切斯科传递的艺术信息

互联网 2023-03-08 11:12:2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比较」| 甄巍:乌多·切斯科传递的艺术信息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乌多•切斯科UDO DZIERSK艺术简历

1961 生于德国盖森基兴城市;

1983 在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柏林自由艺术大学和卡尔斯鲁厄艺术学院;

1988 马库斯•吕佩尔茨的优秀学生;

1997 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两个月艺术家工作;

2001 在中国北京三个月艺术家工作;

2002 授聘为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的教授;

2005 阿尔巴尼亚Tirana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2011 俄罗斯Pensa市Savitski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2014 西安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讲座教授

我相信艺术是信息,也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我也相信遇到的每件事,每个人,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意义的。带着这种感觉,我认识了乌多•切斯科,这位身材高大,常常带着真诚但时而也有些狡黠微笑的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绘画教授。他的工作职责还包括给全体一年级新生上第一年的基础课,帮助学生进入二年级后的各个工作室。我们之间的交谈没有录音,这里只是意译且简略地回忆一下谈话给我留下的印象。本文未经乌多审阅,文责全由我承担。

吕佩茨 独眼巨人Zyklop Ⅲ 1973年

乌多与吕佩茨

乌多提到最多的是吕佩茨——他最尊敬的老师。“吕老师当了杜塞尔多夫美院的院长以后,有一次过年,给每个教授都发了一个大戒指。”乌多说话时,一边转着他右手中指的那块银色的超大戒指,颇有些得意的样子。“他在意大利有个别墅,每年都举办Party。他喜欢名车、美女。”乌多提到有趣或有意味的事情时,喜欢挤眼睛。“我也被邀请去参加几次这样的聚会。吕佩茨对朋友很热情,也是很喜欢玩的人。他对我很好,影响我很多。”

吕佩茨肖像 哈特穆特·布勒摄

说实话,我以前对吕佩茨是不怎么注意的。只知道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大师,而且在中国常办画展,名气很大。仔细翻找出吕佩茨的画来看,读了些有关他的故事。觉得是个有趣的人。吕佩茨有股子老派精英知识分子的气质,自恋,自认为天才(某种意义上,他确实是),自命为“斗士”。他说话很直接,曾经在高规格的画展开幕式上,直接表达对开画展画家的批评,不怕得罪人。他除了绘画,还写诗,打拳击,职业级别的。他对纳粹时期历史的直接而具批判性的描绘,即使在德国也是有争议性的。他画了第三帝国的军人,又像是中世纪的武士,看上去愚蠢又暴力。人类的本性在机械般的制度下蠢蠢欲动,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滑稽的形象吧。

吕佩茨 黑红金 布面胶画 300×200cm 1974年

我觉得吕佩茨是尊重传统文脉,相信艺术精英的一代。他们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追逐理想的青春激情,也理解社会为何需要斗争,鄙视庸俗,最求不凡。换句话说,是个老文艺青年。这一点从他喜欢写诗歌也能看出一些。毕竟,当下时代,诗歌情怀和深刻批判确实落寞了许多。此外,我也想到,做个真正的艺术家需要勇气,活得精彩,活得放纵和自由,在哪里都不容易。若是真的喜欢美女香车,那就去喜欢吧,并不妨碍你成为好老师,好艺术家。当然,提醒一点,还是最好别忘了在哪里玩艺术,是中国还是德国。

再看乌多的画,也像是在讲一个故事。猎人和猎物不成比例地站在一起,同样是严肃又滑稽地把生死和身份问题变成了一个文化隐喻。这样看,我觉得德国人的画有意思的一个原因,大概就是和中国的国画传统相似,都是在画外找意味的吧。

乌多 鲍比•马克II 蜡笔/油彩/纸 70×50cm 2014年

乌多与李希特Gerhard Richter、巴塞利茨Georg Baselitz、柯克比Per Kirkeby还有足球

乌多的其他几位老师也是大名鼎鼎的。开始他跟着李希特学画。“李老师很聪明,对绘画观念和方法能不断探索与实验。”但是,这也是他不太喜欢的老师。李曾看过一眼乌多的画,直接就否定了。后来,在李老师的画室,乌多还和同学打了架,虽然学校没说一定要开除他,乌多还是觉得别扭,心想柏林艺术氛围好,是艺术中心,于是就去了柏林,进了巴塞利茨的画室。谁知道,巴老师又跟乌多说要调到斯图加特美术学院,结果乌多先转学去了斯图加特,巴塞利茨最终却没去,被放了鸽子。

李希特Gerhard Richter在工作室

巴塞利茨Georg Baselitz在工作室

柯克比Per Kirkeby在工作室

乌多由此却幸运地遇到了另一位他喜欢的老师柯克比。“柯克比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老师,我现在还记得看到他画时内心的震撼。他很耐心地教育和鼓励我,是个很认真的好老师。”乌多当真喜欢柯克比——这位在中国还不太知名的艺术家。但实际上,柯老师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输给另外两位老师。而且,令我感到钦佩的是,柯克比本来是学地质科学的,拿了硕士,参加过多次科考探险,后来又做导演拍电影,写诗歌,搞文学批评。不过提到他最为世人称道的事情,还是绘画。仔细欣赏柯克比那色彩感觉极好,表面丰富有趣的绘画,对比一下乌多的自由而敏感的绘画色调,我似乎有点明白乌多对柯克比的那种感动了。

实际上,乌多的艺术生涯也属于半路出家。他曾经是德甲有名的职业足球队沙尔克04二线队的守门员,是拿工资的那种。因为伤病的原因,他中途退役。命运选择他做了艺术家,但也是一种断断续续地,逐渐接近的过程。成为职业艺术家以后,他还曾和沙尔克04球队的运动员们合作过一个大型公共绘画行为。

乌多•切斯科和沙尔克04球队的运动员合作过公共绘画

这些信息在我的脑海里逐渐形成了一些想法。首先,德国的艺术家也是讲究门第和传承的,和大师在一起,成为优秀者的几率自然大得多。其次,全世界的艺术家都会有一种被选中的命运感,无论遇到怎样的人和事,最终在艺术上的选择都有种宿命感——天生就是要这样做艺术的。再有,在德国,艺术家起步不论出身,无论学理工还是当足球运动员,一样都能成为最好的美院教授。最后,我喜欢的柯克比那样的艺术家,在中国太少了。若是洋洋得意于把绘画艺术当做能上大学能糊口挣钱的职业,实在是不够酷。当代绘画根本就是能够发展自我,表达自我,完善自我,让自我生命很酷地燃烧的高规格手艺。无论是把画画当做印钞机,还是宣传单,或者敲着官印的身份证,实在都不够酷。

李希特 下楼梯的艾玛 1966年

巴塞利茨 德累斯顿的晚餐 1983 年

柯克比 无题 油彩画布 200 x 400cm 2003年

乌多 画室 一个过渡 2008年

乌多与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

很奇怪地,乌多和我谈了很多关于美院教授间倾轧斗争的事情。他用胳臂肘做出左右摆动的样子,好像挤公共汽车。然后又用两个指头对着自己的眼睛,告诉我:“我知道有人会在背后做小动作。但是我眼睛都看着呢。作为一个艺术家,不仅仅要学会画画,还要了解艺术界的政治学,懂得保护自己,看好自己的后背,不要中冷箭。吕佩茨就是一个很懂得运用学术权力的人,但是这不会影响他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

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确实是鼎鼎有名的。世界当代艺术史上开创性的大师博伊斯,还有摄影界被称为杜塞尔多夫学派的贝歇夫妇,当然还有吕佩茨,都是那里的。不要小看大师范儿,那种骄傲和自信其实不是所有人都能带着的。我在2014年的夏天拜访杜塞美院乌多的工作室时,看到了一年级学生的学年展览,这是他们申报各个专业方向工作室前的大检阅。这些作品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有限的眼界里,杜塞美院的确是非常有创造力和启发性的世界最好的美院之一。乌多作为一个基础课老师也是杰出的,工作起来也很拼,真心为学生着想。他有一种很厉害的能力——发现学生倾向的眼光,能够很好地指出不同学生各自适合的方向,经常有绘画转雕塑,雕塑转摄影,写实转抽象之类的事情发生。

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

乌多也为自己的学校骄傲。他曾认真地给我提过一个建议:“既然你是教授,也算是领导了,应该和上级反映一下,你们中国的老师实在太忙了,管老师管学生都管的太严了。这样不对,你可以和你的领导说,人家杜塞美院老师可以自由安排课程和时间,也没有这么忙,但一点也不耽误把学生培养成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家啊!”

这些信息在我心里是有回声的。不过我大抵是笑笑而已,有微笑也有苦笑。首先,想提高现有大学体制下教授的地位,让老师闲下来,基本没戏。其次,艺术家搞各种斗争是人性的必然。艺术家也是人。群展里争取最好的挂画位置,研讨会上争取嘉宾待遇,美协改选争取当个主席,评奖评职称、选画选干部选学生、竞标拿项目,哪一个不是需要把别人挤走,自己才能有点位置的呢。僧多粥少毕竟是个普遍现象。好奇的是,乌多给我讲话时候的态度,表明他是个认真的人,同时又是个懂得放松的聪明人——“我知道对手们都在想什么,跟我别整猫腻,我只是懒得理他们而已”。于是我最终知道,原来当代艺术不是要捂起眼睛,躲起来逃避社会与世情,而是要学会睁大眼睛,认清厚黑,学会微笑、嘲笑、自嘲、狡黠地面对艺术政治、社会百态,如此才能说的上真正的勇敢和自由。

笔者与乌多•切斯科教授一起在北京金五星小商品市场,该地也是令乌多惊叹的京城奇观之一。最终他买到了一

最后,几句话谈谈我对乌多绘画作品的感受。他的画大多数是画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日常所见所闻,特别是旅行的感受。他会画许多小画,每天都画,不是所谓的场景或动态速写,更像是视觉日记或者创作稿。然后回到画室,把这些画贴出来,再创作成大画,或做成版画。听起来很普通,但实际上很有趣。这说明画画不是为了别人画的,是为了自己画。还说明他是个喜欢记生命流水账的人,这一点和我有点像,只不过我是因为记忆不好,总是怕想不起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而乌多不同,他也许是个孤独的旅人,能够把诗意藏起来的那个人。这些手稿不拘泥于视网膜印象,更像是中国画里的意境、情绪,还有比喻和留白。于是,他画里有话,有故事,有奇观,有传说,有画外音,有旋律,有一种宿命的黑色幽默。

2014年的春天,他在西安美院教课,画了一大堆校园里的拴马桩,他特别喜欢画石柱头表情丰富的兽。给我一张张翻看的时候,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场景:美院太极池畔,微霾的暖暖的暮霭把乌多的身影衬映成清晰的剪影,他细细观察着拴马桩上的猴子石雕,仔细地画着素描。突然,几百岁的中国石猴和乌多彼此会心一笑:艺术和生活一样,太认真不好,不认真也不行,生命苦短,都看着办吧。

乌多 北京潘家园 油彩画布 138 x 70cm 2001年

乌多 旅行 油彩画布 155x135cm 2008年

流连忘返的北京时刻 油彩画布 200×220cm 2002年

注:本文刊载于《油画艺术》第六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周边

电影

格奥尔格·巴塞利兹 Georg Baselitz 导演: Evelyn Schels编剧: Evelyn Schels主演: Georg Baselitz类型: 纪

格哈德·里希特的绘画 Gerhard Richter Painting 导演: Corinna Belz 类型: 纪录片 官方网站: www.gerhar

绘画的新精神:20世纪80年代的6位画家(1984) 导演:迈克尔·布莱克伍德 编剧: 唐纳德·库斯皮特 主演: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