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活动「泉州木偶剧院」

互联网 2023-03-07 13:40:4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活动「泉州木偶剧院」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薇

7月24日,海峡都市报小记者团团长、泉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建志,与新“上岗”的小记者们分享了第一课。小记者们认真听讲,已经开始憧憬接下来的小记者生活了。

作品:《今天,我当上一名小记者》

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二年1班 黄悦洋

指导老师:吕雅瑜

记者是做什么的呢?一开始我有点疑惑和不确定,问了妈妈。“记者就是采访一些人物,了解一些发生过的事情,并且记录下来。”妈妈大致说了一下,我有点似懂非懂。

怀着好奇和忐忑的心情,我参加了融创泉州·海峡都市报小记者团成立仪式。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同龄的小伙伴,还见到了真正的“大记者”,他们原来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胡建志团长告诉我们记者的任务,还有新闻的五要素,并且叮嘱我们在采访别人的时候,要有礼貌地自我介绍,等到对方同意的时候才能提问。原来采访就是相当于聊天啊,这让我忐忑的心安定了不少。

胡团长还说,当一名记者最重要的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记者的责任是很重大的,他们让我们及时了解社会上的一些重大事情,并且保证真实。

妈妈总说,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谣言和夸大的信息。我想,记者就是对抗这些不真实信息的勇士吧!

胡团长还介绍了小记者团的各种活动,比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非遗馆、冰墩墩工厂,游览名胜古迹等。这像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我开始向往而且期待着活动的开始!

穿上黄色的小记者马甲,戴上小鱼儿渔夫帽,面对着专业而幽默的摄影师叔叔,我觉得自己好像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肩负起了当记者的责任!

今天将是我暑假过得最有意义的一天!新的征程,新的开始,我将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小记者而努力!

非遗之旅

7月30日,融创泉州·海都小记者走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欣赏两出提线木偶戏,感受泉州非遗的魅力。

作品:《在艺术的殿堂流连忘返》

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二年1班 黄悦洋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第一次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踏寻古老的文化足迹。

首先,我们观看了木偶表演。在我看来,木偶戏是一种奇妙的艺术,它通过拉扯简单的丝线,就能牵动木偶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协调流畅的表演。而每个木偶本身也是栩栩如生。

我们看的第一场木偶戏是《小沙弥下山》,一个很可爱的小沙弥自言自语,敲木鱼诵经,不时还摔一跤。下暴雨了,小沙弥奔跑的样子既滑稽又憨态可掬,看得我们哈哈大笑。第二场是《钟馗醉酒》。钟馗因为相貌丑陋,不受重用,他对酒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忧愁。木偶师傅通过拉动丝线,准确地控制钟馗手提起酒杯和酒壶,让钟馗喝酒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看完木偶戏演出,我们来到了展览馆,沉浸在艺术的殿堂里流连忘返。这里有制作精良的无骨花灯,有色彩淡雅画面朦胧的永春纸织画,还有高甲戏、南音、惠安石雕、惠安女服饰、脸谱艺术……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今天真是让我难忘的一天!

作品:《非遗文化之旅》

泉州市晋光小学东海校区四年3班 林熙妍

在太阳炙热的怀抱下,我们来到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我开心地搓着手,猜想着:非遗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带队老师领着我们走进一个小剧场,我们观看了两场提线木偶戏。在表演者的控制下,两个木偶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加上闽南语配音,简直跟真人一模一样,让人不由得赞叹表演者的高超技术。后来听一位表演者说,他练习了十几年才练成这样,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接着,我们一路观赏非遗产品:有演奏南音的各种乐器,有精雕细刻的惠安木雕,有各具特色的灯笼,还有艳丽的惠安女服饰。老师给我们讲解惠安女服饰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意思是,头部被头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眼睛和鼻子,这是“封建”;腰、腹部却坦然显露,这是“民主”;筒裤的裤脚宽达40厘米,这是“浪费”;上衣却短得连肚脐都遮不住,这叫“节约”——这么一说,让我对惠安女服饰有了新的认知。

随后,我们观看了另一项极具泉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妙趣横生的表演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表演结束,表演者还邀请我们5位小记者上台学习高甲戏的基本动作。我认真地跟着学,无奈自己动作笨拙,表情僵硬,后背不由得流下冷汗,真是一点都不容易啊!

我想,这些非遗项目向全世界展现了我的家乡独特的一面,非常值得我们后辈努力学习,并永久传承下去。

作品:《小沙弥下山》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四年9班 洪光熙

指导老师:李静

大家好!我是海都小记者洪光熙。时值泉州申遗成功一周年,今天,我们来到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首先,我们观看了一段栩栩如生的木偶戏《小沙弥下山》。木偶戏讲述了一个小和尚平时念经不认真,有一天,师父让他下山化斋,结果他走到一半,天空就下起瓢泼大雨。小沙弥急忙念经请佛祖保佑,但由于平时不认真念经,再加上着急,他越念越错,雨也越下越大……台上,表演者的手指灵巧地来回环绕着,几根木偶线被他玩得收放自如,在他的操控下,小沙弥一会躲雨,一会念经,每一个动作都那么惟妙惟肖!

接着,我们来到了花灯馆。据说,花灯起源于汉明帝永平年间,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这儿的花灯五颜六色,造型五花八门,花灯上的图案亦栩栩如生!

这场活动让我感触良多。泉州给生在斯、长在斯的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土壤,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并愿意走近、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更好地被推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给了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更有文化自信的底气。

作品:《见证世界的泉州》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二年3班 郑毅霖

指导老师:肖金华

7月30日下午,作为融创泉州·海都小记者站的成员,我参加了泉州非遗研学活动。

一走进非遗馆,就见展厅大堂上方挂着很多像红色砖柱一样的灯箱,每个灯箱都写着一个泉州非遗项目,有拍胸舞、南音、乌龙茶、妆糕人、花灯、五祖拳、提线木偶戏……

我们来到“非遗剧场”,观看提线木偶戏《小沙弥下山》和《钟馗醉酒》。表演非常有趣、精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钟馗喝酒的场景。他先是用小酒杯一杯一杯地喝,喝得不过瘾,干脆捧起酒缸直接把酒倒进嘴里——在表演者的操控下,钟馗醉酒的每一个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嘴里还不住喊着:“何究,何究(闽南语:好酒)!”而且我发现,木偶小人手里的酒壶居然真的有水滴了出来!好神奇!

演出结束后,我们还参观了花灯展厅,观看了高甲戏,欣赏了石雕木雕艺术、地方戏的脸谱和惠安女传统服饰……

这次泉州非遗馆之旅,让我对泉州的传统饮食、服装、戏曲、风土人情等文化都有了更多了解。我的故乡泉州,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是我从未听过、见过、经历过的,我想多到故乡的各个角落走一走,继续倾听故乡的故事。

作品:《寻迹非遗》

南安市官桥镇周厝小学三年1班 郭思琪

指导老师:蔡珍香

在烈日炎炎的午后,我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来到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了我的非遗半日游。

首先,我们走进“非遗剧场”,观看提线木偶表演《小沙弥下山》和《钟馗醉酒》。表演老师娴熟地将手中的线一提一拉,那小木偶便开始舞动起来,或走路,或坐下,或把盏……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场掌声。

看完演出,小记者们来到花灯区。头顶上悬挂着各种各样的灯笼,我们认真地听着导游老师的介绍,了解花灯的分类,发现每盏灯都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十分美丽。

接着,我们来到高甲戏表演区。大家席地而坐,认真观看表演老师的精湛演出。演出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高甲戏的知识,并与我们交流,让我们尝试高甲戏的一些基本动作。我举手上台,近距离领略了高甲戏的精彩。

之后,我们还了解了惠安女服饰,聆听美妙的南音,领略梨园戏的独特,了解泉州南少林的历史渊源……通过这次参观,我了解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迷人之处。我想,我们应该尊重这种文化,去保护它,传承它。

本文为海峡都市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编辑:陈陈

实习生:赖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