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 艺术「艺术的边界」

互联网 2023-03-07 11:49:3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格子 艺术「艺术的边界」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秋雨如烟如雾,无声地飘洒在那空地上的瓦砾堆里枯叶上。我们迎着这场洋洋洒洒的微雨,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与好奇,就像丛林探险般踏进了那间令传承者痴迷、执着的“格子间”。

传承人——付先斌

轻轻地推开那扇门,一股微微的,淡淡的木香味迎面飘来,香味环绕着地那几秒,突然觉得这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心也跟随着缓慢下来,这种美好就像小时候吃了一颗糖,享受那种甜甜的幸福一样。随之,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有崖柏《晨曦》、拓木《天伦叙乐》、樟木《谁叫我》等等。这时,你会不由自主的驻足在原地,惊讶于怎么会有如此巧妙的手,竟能把一个普通的树根雕刻成如此令人惊叹的细致的姿态万千的摆件?再往里走,你会看到有一柱光照亮着暗淡的小屋子,传承人就坐在这个堆满着各种树根和工具的小小的拥挤的屋子里,专心致志的雕刻着他眼前的树根,每一刀都是在融入他独特的想法,每一笔下去都是在传递他赋予树根特有的意义。而眼前这个默默篆刻的传承人就是江西省赣州市国家二级雕刻工艺美术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根雕代表性人物——付先斌。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接触、了解根雕,也是第一次见到付老师,虽然是第一次,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付老师身上对根雕的那份热爱和执着,看到了他眼里对根雕充满的期待。我带着好奇和惊讶向付老师请教了些关于根雕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当我一问起关于根雕的问题时,付老师眼神里全是光芒。他有条不紊的告诉我:“根雕又称为根艺,根艺创作劳动耗时长,从选材、造型、构思、制作和命名,需要一年半载。就比如我桌上这个人物雕刻,是一个台湾朋友定制的,我差不多做了一两个月,现在算是完工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寄过去给他呢?因为我还需要细细雕琢,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时不时看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根艺就是讲究精益求精,切不可草草了事。”我盯着桌上这个雕刻的人物盯了良久,从一块木头变成栩栩如生的人物作品,这其中的艰辛与乐趣大抵只有他们雕刻师知道了吧。付老师还告诉我,他为了能让根艺更加逼真、更具有传承的意义,特地去北京寻找顶级雕刻师闭关学习了整整一年,那一年里分分秒秒都在和“木头”交流。交流?是啊,每个根艺作品都是有灵魂的。

“腐根断枝随水流,一生辉煌至此休。幸遇惜才痴雕客,枯木逢春再千秋。”这说的大概就是根雕也像人一样,要遇到属于自己的伯乐,而这些传承人应该就是它们的伯乐了吧!看着付老师双鬓若隐的皱纹和丝丝白发,这都是时光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啊,恍惚之间,对付老师的敬意油然而生,就在这不到二十平米的格子间里却承载着他无比执着的梦想,并且用一生去交付。

其实,何止是付老师?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都是一样的,他们拥有着同样的梦想,有着一样的执着和信念,他们在用尽一生去传承和发扬这些千百年来留下的文化。

这是一个“格子间”里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个“格子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