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博物馆曲阳石雕「曲阳石雕」

互联网 2023-03-07 09:58:4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河北省博物馆曲阳石雕「曲阳石雕」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河北博物院

曲阳石雕系列之二

悦目赏心分享

《曲阳石雕》展览按时代分为西汉、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现代八个部分,展示了各朝代各种类型的曲阳石雕作品130余件,其中北齐释迦牟尼说法像、北齐镂雕弥勒七尊像、唐胁侍菩萨立像、五代彩绘散乐浮雕、奉侍浮雕等更是独一无二的精品。

曲阳是中国石雕艺术之乡,白石雕刻尤为著名。从西汉开始,曲阳人开采当地白石,走上雕刻之路。世间所称汉白玉即源于此。河北省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汉白玉石俑,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曲阳石雕。

北朝时期,曲阳成为北方佛教造像中心。北魏晚期开始大量出现白石佛教造像,至东魏北齐,又普遍运用了镂雕、描金彩绘、圆雕大像等技法,艺术水平达于高峰。

隋唐时期,曲阳石雕趋于纯熟自然,人物形象或挺拔刚健、或婀娜多姿,雍容华贵,别开生面。五代王处直墓出土的伎乐图女伶丰腴饱满,浮雕门神威武雄壮,气韵逼人,不逊盛唐,世所仅见。

元代,代表曲阳石雕最高水平的杨琼主持了元大都建设,石雕艺术在建筑领域大放异彩,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影响及于以后各代。明清两代,京城的宫殿、亭台、牌楼、庙宇、桥梁等建筑中,曲阳石雕无处不在,遗存至今。以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为代表的当代建筑,深深镌刻着曲阳工匠的印记。曲阳石雕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活力延续了两千余年而长盛不衰。

北魏佛教雕像

北魏晚期,曲阳开始雕刻白石佛像。这一时期的造像多为“秀骨清相”背屏式,背屏边缘饰火焰纹,基座有跌床式、束腰长方形、长方形三种。

佛像高肉髻,发髻有水涡纹和光素两种,面容清癯,神情内敛,身躯瘦削,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若有飘然出尘之感,而菩萨则头戴宝冠,身躯消瘦,身披帔帛,跣足立于莲台上。

北魏交脚弥勒佛像

尺寸:残高43厘米 底座长27厘米 宽15.8厘米 高11.4厘米

出土地:河北省曲阳修德寺遗址

立尊弥勒为菩萨装,双手合于胸前,头戴花冠,胸前佩带如意形项圈,身穿短袖交领衫,下着裙。两腿交叉,脚尖着地,坐于双狮身上。主尊两侧背光各侍立一菩萨,底座为四足长方形,正面中间刻熏炉,两边各雕供养人六个,面朝熏炉而跪,底座两侧各雕立形供养人五个。

李玉岷认为此件年代约在470年左右。冯贺军认为,此弥勒,既有河北早期造像痕迹,又与山西,陕西造像有密切关联。

北魏正光四年邸拔延造弥勒佛坐像

邸拔延造弥勒佛坐像 ,邸拔延为其亡父所造,出土于修德寺遗址。残高22.3厘米

题记为:

正光四年七月廿三日,上曲阳邸拔延为亡父,见存母,既(己)身,合家眷属,造弥勒像一区,愿生生直(值)佛

昙宗等造释迦牟尼佛坐像

修德寺遗址出土,残高29厘米

题记为:

孝昌二年四月廿一日 比丘昙宗昙庆敬造释迦像各为师僧父母法界众生同供养侍佛时

北魏 佛来□(确)造观世音菩萨立像

修德寺遗址出土

北魏 释迦牟尼佛坐像

出土于修德寺遗址

佛立像

修德寺遗址出土

北魏 佛首

修德寺遗址出土

北魏 佛立像

修德寺遗址出土

观世音菩萨立像

修德寺遗址出土

本系列由悦目赏心拍摄

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