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风平浪静》与被偷走的人生的关系「风平浪静的人生」

互联网 2023-03-04 21:41:5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电影《风平浪静》与被偷走的人生的关系「风平浪静的人生」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重逢后,高中就暗恋宋浩的同学顾晓霜(宋佳饰)对宋浩主动展开了追求,宋浩一度抗拒。 (剧组供图/图)

导演李霄峰自己也没料到,一个创作完成于2018年的虚构故事片,在2020年上映的时候,会撞上现实。

“高考顶包”,在李霄峰新作《风平浪静》中,成为改变影片主角、好学生宋浩命运轨迹的致命一环。演员章宇饰演的高中生宋浩,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宋建飞是南方小城的建委主任,母亲持家有道。宋浩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因为成绩优异,即将被保送上大学。一家人的命运因为一次“高考顶包”事件开始断崖式下坠。

李霄峰最初接到一个待开发的故事雏形,是比较传统的犯罪故事——少年失手杀了人,潜逃多年后回到故乡。他和编剧余欣在写第一稿剧本时,一致认为需要为这名少年的过失找到一个动力。“小孩最大的压力是什么?我认为小孩面临的是两个社会,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由于他没有工作和社会经验,如果这两个世界对他不构成压力,这个人物就没有分量。”李霄峰说。最后他们讨论出的“压力”,就是高考保送名额被顶包。

2020年,山东、河南等地“高考顶包”现象被媒体报道,涉及两百多人。看到新闻的时候,李霄峰感叹:“我只能说创作者是弱水三千取一瓢饮,这个不是我们之前能想到的,生活自身的轮廓太大了。”

现实的故事里,那些被偷走人生的普通人,大多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获知真相后的内心震荡,外人无从知晓,也不忍触碰。但电影可以做到。在《风平浪静》里,李霄峰用戏剧化的方式,呈现了一个被偷走人生的少年和他被伤害的一家的坠落。《风平浪静》背后,是惊涛骇浪。

逃离家乡十五年后,回家奔丧的宋浩,在高速公路收费站上,与高中时代的女同学顾晓霜重逢。 (剧组供图/图)

被欺负的善良之人

在《风平浪静》中,宋浩原本是个善良的少年,没有攻击性,却被父亲上司的儿子欺负到头上来——他的保送资格正是被当地副市长的儿子给“顶包”的。一心要讨说法的宋浩在冲突中不慎失手伤人,慌乱之下,误以为自己成了杀人犯的宋浩连夜离家出逃,一逃就是十五年。宋浩虽是虚构人物,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迹可循。“很多善良的人在生活里是被欺负的。”李霄峰说。

宋浩急速下坠的这段人生,在电影里是留白的,只隐约交待了他隐匿于采石场做雕刻工,一干就是十五年,尔后,叙事就从1990年代快进到了21世纪。

选择让宋浩去采石场打工、让十五年快进,李霄峰是有用意的:采石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刻石雕又是一个能让人专注到自己眼前空间的工作,沉默、自我封闭,就是宋浩用来惩罚自己的方法。他被自己的罪恶感压到了谷底,也被生活压到了谷底。但因为善良,这个曾经的尖子生还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一个工人。“对于宋浩的心灵来说,这十五年就是这么过去的,否则这样一个原本善良、没有太多杂质的少年能去哪呢?”李霄峰说。

影片里,宋浩最终从采石场出来的时候,画面一片烟雾消散,只隐隐约约露出几尊石雕佛像——母亲去世了,他必须要回到家乡参加葬礼。

一个被欺负的善良少年,过了十五年,对寻找真相还有没有执念?李霄峰认为他没有,他甚至是回避的,他并不想面对自己的过去。所以在影片里,当回到故乡奔丧的宋浩与高中暗恋他的女同学潘晓霜(宋佳饰)意外重逢,面对潘晓霜的猛烈追求,他最初都是拼命拒绝的。“他连正常的情感、娶妻生子这样朴素正常的生活都不敢想,就更不用说去面对真相了。”李霄峰说。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宋浩“消失”的这十五年,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演李霄峰认为,主演章宇在很多细节上演出了宋浩的“魂”,比如,从采石场回到家乡,章宇的眼神永远是懵的,一副搞不清状况的表情,这是剧本里不会有的“提示”。章宇精准抓出了李霄峰真正想表达的:“他在未成年时出走,等于是进入社会之前就已经跟社会隔绝了。回到故乡,太陌生了,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事。”

就是这样一位一直在回避真相的善良青年,却难逃再次被欺负的厄运。当年顶替他保送上大学的市长儿子李唐(李鸿其饰),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有权有势的商人,从当年心怀愧疚的学生变成了利欲熏心不择手段的人,他充当父亲权力变现的白手套,并在一次强拆中策划了一场谋杀,将罪名栽赃给宋浩。这成了压垮宋浩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决定站出来,跟仇人“作战”。

但怎么“作战”?主创有过一番讨论。制片人顿河回忆,片中有一场戏是宋浩在高速路上偶遇李唐父子,他冲上去追打他们,李霄峰最初的想法是快意恩仇,对恶势力有一番申讨,但他们讨论下来改变了思路,成片里只是对这对父子“打而不伤”。“虽然可能会有些憋屈和遗憾,但只有这样处理,才能体现宋浩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善良的人。”顿河说。

打了仇人,宋浩能解开心结吗?他的人生已经被改写了,未来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继续生活?李霄峰选择了电影的处理方式。“电影我觉得做不到像哲学、社会学,或者很多人文科学那样,尝试着为现实提供答案。电影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提供感受,甚至提出一些问题,如果它能够让人去感知,去思考,也就够了。”他说。

但至少有一个心结是宋浩始终无法释怀的,那就是他的父亲宋建飞——明明副市长父子是家里的仇人,怎么他回到家乡,却看到父亲跟仇人走得很近?

发现儿子伤人后,又去补上一刀的父亲宋建飞(王砚辉饰)狼狈回到家中,他们一家人的命运从此转折。 (剧组供图/图)

“他是被迫出卖灵魂”

演员王砚辉,在《风平浪静》中饰演宋浩的父亲宋建飞,“60后”,一个虚构的南方小城西园的建委主任。在李霄峰的人物小传里,宋建飞之前的人生是很顺遂的,三十多岁就当了官。他又是一个具有草莽精神的人,能根据现实情况迅速做出判断,然后马上就能执行。这样的人能踩得上1990年代狂飙突进的节奏,自然是时代的受益者。

此前在电视剧《小欢喜》中,王砚辉饰演的季胜利也是一位当官的父亲,是北京某区的区长。王砚辉自己也是位父亲。“我作为父亲也经历过一些人生,每个父母对孩子其实都有很大期许,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很优秀。”他说。

父亲和父亲也是不同的。接到《风平浪静》剧组邀请后,王砚辉开始琢磨宋建飞,“觉得他对于当官并不感冒”。他找到的依据是,当宋建飞知道儿子的高考保送名额被副市长的儿子顶替了以后,骑着自行车就去副市长办公室算账了。副市长不在,秘书在,他跟秘书一通质疑,然后直奔副市长家讨说法。换作一个有官瘾的人,不会是这样直截了当的表现。

宋浩一直不知道的真相是,他误以为失手杀掉的人,最初并没有死,是他父亲补上了致命一刀。“本来我想的是,我儿子这么优秀,如果不行,再复读一年。但是杀人了,那就是从顶点到谷底了。我要尽量去堵这个漏洞,就像我手上抓了一把沙子,不停地往下流,我使劲想抓住。”王砚辉分析。拍这场戏时,王砚辉自己准备了很长一段内心戏,他要给宋建飞的行为找到一个令自己信服的理由:“大不了说是我杀的,跟我儿子没关系,他还年轻,人生才刚刚起步。我被判刑都可以。”对父亲来说,以前的期待是孩子能成材,如今的期待,变成了“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原本他自信地以为自己能掌控命运,如今卑微得像一粒尘埃。所以在半夜瞥见离家出走的宋浩时,宋建飞没有阻止,一心想的是让他走吧,一个孩子怎么可能承受得了这种事情。“我有过这样的体验,其实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对某些人来说就已经是种奢侈了。”王砚辉说。

在李霄峰看来,从他为宋建飞设定的人物性格来看,补刀是宋建飞唯一的选择。“在一个小城市里,人的名誉可能比大城市要重要得多。这家人在小城市的名誉总得有人顶起来吧?只能由他来顶,他没有别的选择。”他说。

要命的是,市长儿子李唐看见了真相,被抓住把柄的宋建飞只能被迫一步步成为李唐父子牟利的工具人。在影片中,父亲宋建飞同样没有被描述出来的十五年,王砚辉对南方周末记者这样补白:“他原本不是那种苟且的、点头哈腰的人,是后来没办法了。这是一种交易。‘我知道你儿子的事,我给你隐瞒,我再给你升官。我儿子上学的事,你也别闹,后来我儿子拿地、干拆迁,你也给我多开方便之门。’完全是十五年被碾压,从肉体到精神各个方面扭曲自己。”

王砚辉身边有这种性格的朋友,理智与情感是可以抽离出来的。“已经这样了,能怎么办呢?他不会再去纠结,因为自己也要活着。我觉得人活到一定阶段会有这样的思维,就是不能因为某个事,打垮了一群人。”

李霄峰在电影里用一句台词交待了宋建飞这十五年的遭遇:“我这几年过的,往下看都是笑脸,左右看都是后脑勺,往上看是猴屁股。”这场戏出现在影片尾声,父子两人在船上有一场激烈的对谈。王砚辉记得,那场戏拍摄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因为太走心,太较劲,拍到眼前一片漆黑,差点掉到海里,被工作人员冲上去扶住,好一阵才缓过来。在那次对谈里,父亲宋建飞喊出了憋在心里多年的话,台词是王砚辉即兴加上去的:“我把灵魂都出卖了!”他强调:“有的人是习惯于出卖灵魂的,但是宋建飞对这个是不习惯的,他是被迫出卖灵魂。”

用一种极致的方式体现父爱,是李霄峰希望拿出来讨论的。“你看有段时间,我们都调侃着叫马云‘爸爸’了,就是社会有一个共同的措词,这个很可怕。在以前我们的感觉里,对父亲的印象,是养育我长大的那个人。好父亲的标准是有责任、有权威,他真正的权力到底在哪?是靠金钱带来的吗?”李霄峰说。

重回西园的宋浩(章宇饰)和顶替他高考名额的同学李唐(李鸿其饰)重逢,此时的李唐已经成了不择手段的商人。 (剧组供图/图)

审视时代和心灵的一场戏

《风平浪静》的故事发生的土壤,是1990年代的中国社会。“1990年代对我来说很复杂,它是我们中国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的十年,但也是在精神和心灵上最动荡的十年。我能够看到它享乐主义的一面,自由和释放的一面,但是它也有非常沉闷和痛苦的一面。”1978年出生的李霄峰说。

李霄峰是受惠于那个时代的,人的观念不断被打开,选择性增多,各种思潮彼此碰撞,互联网的到来,给了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机会,把过去“电影专业院校才有、非专业人士不能有”的话语权打开。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非科班出身的李霄峰是一位影评人,以“Liar”的笔名活跃在各大论坛,还曾是清华bbs电影版的版主。“你能想象吗?我这个数学只能考二十多分的人,当上了他们电影版的版主!”李霄峰感叹。

欲望也在这样的时代释放。李霄峰记得他将影片带到俄罗斯放映,观影结束后,现场观众告诉他,从影片里看到了1990年代刚解体的苏联,“人开始变了,各种各样的腐败,各种各样的疯狂就开始出现了。当然中国不是这样,中国没有出现社会上的动荡和混乱,但是人们的价值观、伦理关系都在发生断裂式的变化,这是我们肉眼可见的。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说,应该是生产关系满足不了生产力的发展了。”他说。演员张静初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谈到出演《门徒》时,她为了体验角色的生活,采访了很多吸毒者。这些人吸毒前都是在1990年代一夜暴富的,物质生活突然丰富起来,欲望开始膨胀,总想体验新鲜事物,一不小心沾上了毒品,根本不知道毒品的危害这么大。李安的《冰风暴》反映过1960年代美国的性解放运动,同样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精神产物,《冰风暴》是李安抛给时代的问题:性解放到什么程度是个头?人的欲望释放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在《风平浪静》里,李霄峰特意安排了一场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戏——副市长儿子李唐以宋浩为替罪羊,顺利打掉了拆迁地上的钉子户,在一片废墟上,新的商业楼盘又将拔地而起,从中渔利的官员和商户们聚在游艇开起了party,李唐带着宋浩来到船上,邀请他一起加入这场狂欢。“游艇上官商的集体狂欢,背景迪厅里的靡靡电音和主旋律的《大海啊,故乡》交相辉映,掌权的鼠辈和暴富的新贵,群魔乱舞,交相呼应,既矛盾又和谐。”观影结束后,顿河的中学同学在朋友圈这样描述。

《风平浪静》是一部小成本商业片,资金并不宽裕,游轮上的这场戏其实是很花钱的,他们在海上待了整整两个晚上,需要租游轮、在游轮里布置符合时代特点和导演需求的的陈设,还得找群演。成本压力下,这场戏几度要被删掉,但后来顿河觉得,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这场戏。“这场戏承载了许多导演飞扬出去的东西,离开故事叙述层面、更精神层面的东西。我觉得如果是创作者很真实、很用情的部分,那这个部分一定是很有价值的。”顿河说。

完成拆迁后,对宋浩放下戒备的李唐,带宋浩去游轮参加party。宋浩得以亲眼目睹李唐怎样在一个权力和金钱交织的环境里沉沦。宋浩发现自己没法像周围人那样放松下来,彻底成为游轮上的一分子。

李霄峰认为,游轮上的戏是“审视这个时代、审视我们心灵的一场戏”。被偷走人生的不仅是宋浩一家,还包括李唐这个富家子弟,他是一个被权力和金钱裹挟着的人。电影里,李唐在拆迁的废墟上,指着他拆掉的家原来的位置神经质地说:“这是一面墙,这面墙上原来全都是书,这些书我都看完了。”

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