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壳的艺术品「武安特产」

互联网 2023-03-04 19:51:0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鸡蛋壳的艺术品「武安特产」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郭金杰)武安有一位名叫穆建岐的厨师,他的雕刻手艺十分了得,别人都在树根、石头上创作,他却拿起电钻在薄而脆的蛋壳上雕琢奇妙世界。一钻、一画、一刻,在方寸蛋壳间,绘就了万千传奇。

穆建岐并非专业雕刻师,而是一位实打实的厨师,23岁从饭店学徒做起,一步步摸爬滚打,换过几家饭店,干到了厨师长,直到现在自立门户,在家里开起了私厨。在穆建岐看来,做一件事就要追求完美,不论是工作还是业余爱好,蛋壳雕刻和食品雕刻具有不少共通性,他喜欢在二者的交替设计中找到交相融合的灵感。

来到穆建岐的家中,摆放着近年来创作的蛋雕作品。而他此刻正在聚精会神地雕刻着手里的“百福图”。

·喜欢握鸡蛋的厨师

今年59岁的穆建岐是贺进镇贺进东街人,细数来,这是他与蛋雕结缘的第20个年头。从小喜欢雕刻的他,199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电视上看到蛋雕手艺人展示了蛋雕作品后,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能做出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到书店买书籍,从网上查资料,看别人怎么创作,拿着一根锯条就干了起来,而第一次就成功刻成了有诗和梅花的浮雕作品。

自信心上来了,之后他开始不断尝鲜。“见啥刻啥,吃饭时也寻思。”穆建岐说,刚开始因为痴迷于蛋壳雕刻,手里经常握着鸡蛋。

“没有人手把手地教,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琢磨,一开始掌握不好手劲,刚一下手蛋就碎了,有时候一天能捏碎十几个鸡蛋。还好我是厨师,这些鸡蛋还都能处理了,要不家里就得天天吃鸡蛋了。”

下班后,摘掉厨师帽,他就一头扎进蛋壳堆里。“不管多累,闲下来了,总想多练会。”就这样,依托当厨师练就的食品雕刻功底,通过在网上查资料、看视频,一点点地记录、琢磨,还把一间屋子专门腾出来改成工作间,里面尽是自制的雕刻工具和成箱的蛋壳。

“他是真迷进去了。”穆建岐的妻子说,“我很佩服他的定力,还被他发展成打下手的了。有时候忙着忙着,脑子里突然来了灵感,直接把手里的家伙一扔,转身就钻进屋里,大半天都不出来。”

倔劲十足“守”艺人

众所周知,蛋壳的厚度仅有0.2毫米至0.3毫米,本身为钙质,极易碎裂。“你不能不用力,又不能太用力。心要静,手要稳,拿捏好力道,很需要耐心。”穆建岐说。

为在蛋壳上呈现尽量丰富的层次,除了刚开始的浮雕技巧,穆建岐还琢磨出了镂空雕刻技法。“蛋雕的第一步就是选蛋,鸡蛋要光泽好,光滑匀称,形状类似水滴状最好。从清理蛋液到雕刻成为一件艺术品,每一枚蛋雕的完成都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穆建岐介绍说。

蛋雕繁琐,但穆建岐的工具却极为简单,电钻、铅笔和圆规。雕刻前,他先在蛋壳上定点,再画出线稿。开始雕刻时,他会根据镂空的大小,针对不同的纹样,选择不同尺寸的自制电钻进行精雕。“鸡蛋是椭圆形的,有弧度,要沿着弧度用力,不能垂直雕刻,两个钻头也得轮番上场。”

见过的人看来,蛋雕如同走钢丝一般,每一步都让人心惊胆战。穆建岐告诉记者,蛋雕和一般绘画不同,在弧面上雕刻难度更大,因为蛋壳又硬又脆,雕刻线条需要流畅,雕刻时力度又很难掌握,复杂图案往往一刻就是好几天,由于蛋雕对层次感的要求很高,雕刻时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格外小心,除了扎实的美术和雕刻功底外,最关键的是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心静、手稳,因为稍不小心就要重头再来。

在穆建岐眼中,几平方厘米的蛋壳就像是可以任意驰骋想象的广场,可以在里面随意施展。他也用严谨、仔细和丰富的想象力证明,蛋壳完全就是一个待开发的艺术品,任何的微不足道都可能独具价值。

最脆弱的“心跳手艺”

展柜上显眼位置以“北京奥运会”为题材的蛋雕是穆建岐前些年的作品,那会儿,他正在兴头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穆建岐将奥运吉祥物和运动标志融入蛋雕中,雕刻出的吉祥物灵动俏皮、十分逼真,运动标志更是充满了跃动感,传递着对奥运会的祝福。为了创作这个作品,穆建岐碎掉了十几个蛋壳。“只要构思出一个作品,我就一定要做出来。”凭着这股倔劲儿,他逐渐总结出了在不同蛋壳上雕刻的技巧,鸡蛋完完全全成了他发挥技艺的舞台。

如今,穆建岐已经成功雕刻出十二生肖、八仙过海、童趣等主题的作品,他告诉记者,除了将剩余的百福图雕刻完成,还将继续雕刻百寿图。

“我做蛋雕有二十多年了,之所以坚持到现在就是因为喜欢,从做厨师时进行食品雕刻,到后来的蛋雕,都是我自己不断摸索的。不为别的,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蛋雕,让这门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责任编辑:王杰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