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边境游「东沙古镇游记作文800字初中」

互联网 2023-03-04 12:26:3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东兴边境游「东沙古镇游记作文800字初中」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盛夏东兴行(游记)

申弓

进入夏季,南国的天气真象是着了火一样,太阳一个劲地泻下火热,将大地烤成了烙铁。在钦州闷得不行,便要出来透透气,首选东兴,因为那里靠海,估计会比钦州凉快。一行人驱车上路,沿着钦东高速,仅一小时车程,便看见了东兴的路牌。入口的第一个高层建筑竟是东兴天然气大楼,是上天的顾眷,还是东兴人着意所为?人必须有气,城市也一样,这气是少不得的,有了才生,生了才活。

市文联陆主席知道我们来,便引领廖、官二位部下,将我们迎至高佬海鲜粥店。落座一会,便上了两盆海鲜粥,一层久违了的泥虫浮于粥面上,直剌胃口,说实话,一因早上吃得少,二因久未吃上这海上虫,便一舀三二五,呼呼地吃了两碗。陆主席说,客自远方来,我们用粥招待,真是不好意思。我觉得这很好,既符合国情,也符合肚情,颠簸了一上午,能吃上一碗粥就,那是神仙的享受了。

然后是到国门,庄严雄伟的东兴口岸建在友谊桥上,透过国门,那边便是异国。不时地有些车辆通过,有过来的,也有过去的,多是载着货物的大卡车,以示着两国的贸易通商频繁交往。回想三十多年前,这里因为打仗,大桥曾一度被炸断,恢复关系之后,双方一直和平共处,三十多年来,贸易没有间断,并且越来越兴旺,口岸旁边的万国商城可以作证。当走进去看时,各种来自彼国的小商品琳琅满目,有的地段还打上了“越南风情街”、“国门批发商场”的牌牌,公开、公平地做着国际生意。北仑河边上是一望无尽的临时摊档,一色的太阳屋、小柜台、小货架,货架后面坐着一色的戴着尖顶斗笠的女人,看起来很象越南人,却都说着不大标准的普通话。大多是摆些手串,付食,香水,工艺品,还有一些游商,肩上挎着一个布袋,手上拿着一些小商品,估计都是越女,他们头戴尖笠,一块布由将下颌包裹着,只露出一副眼睛及半个鼻子。试着问了一串手串,说是沉香的,鼻子闻闻,确实有股香味,但究不清是天生的还是香水浸泡的。要价180元。从自愿要价看,肯定不是真货了,要是真沉香,我想180元还买不到半颗珠子。便说不要。可你要是拿来看过了,就一定被缠住,不买一样就难以脱身。好吧,那就明买假货,再说真的也确实买不起,或者说买得起也不敢买,谁知道到底是真是假?花了真货的价钱,买到不值钱的木头,想退货是无门的了。看看那串珠的工艺还可以,便还了个价:30元。那女的一下子便杀下了60,只要120元。说贵了,便下杀到了60元。当我还说贵时,她让我加10。我却在后悔30元已经是出高了。见我坚定不移,便说卖了。于是,掏了30元,那“沉香”手串便戴到了手上。

从国门下来,在大桥底下有块国界碑,那是每个国人到来都要一睹其风采的。那是块花岗岩做成的,约有成人高度,上刻“大清国钦州界”六个大字,那是当时的钦州知州李受彤所立,经过风雨剥蚀,那碑周边磨损了许多,那字也几近模糊,但却透着一股尊严。想这边界争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是从清朝时期,或许在朝历代都存在着。我想最早应该追溯到东汉,要不怎么有伏波将军“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之说?近代的黑旗刘永福深入越南打番鬼,刘永福倒成了两国的友好使者。一百年又摩擦再起,以至酿成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战争。这下好了,一伏打出和平,和平演绎了繁荣,双方友好通商,共同发展有什么不好?但愿意此界不再争议,但愿此桥不再中断,当是两国边民的快乐幸福。

最后一站是金滩,金滩就是当年的京族三岛之万尾岛。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就来过,那时这里还是一片处女海,到处是木麻黄与黄沙。那海滩在退潮之后,平畴无垠,当时就觉得这个海滩很美,一定有开发价值。在北海银滩名声鹊起之后,万尾海滩的开发也就亦步亦趋地赶了上来,后来改名金滩,估计是有别于银滩的想法,并且大有超越银滩的野心。果然如此,车子过了巫头岛,向左拐,一条水泥路一直向东延伸,右边排列着十多条道路,条伸向海滩。我们选择了一条较宽的向前,一直来到一个小广场,广场的一边便是大海。此是的大海正在涨潮,蓝色海水波涛万顷直接蓝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水边嬉戏着,层层波涌好象被什么力量从远处推着过来,来到岸边,堆积得象山一样压下来,碰撞在岸边的水泥阶级上,拍成了晶莹的浪花,将正在水边嬉戏的人们盖住,随即发出了阵阵欢快的惊呼。一个不小心,我的全身也被打湿了,海水从头发上沁进嘴里,带着苦涩,好在那水十分清洁干净,不但没有让人感到恶心,反而觉得有点儿甜味,这也许就是因为今天的愉快,不是吗,既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什么就不能有“心静热变凉,乐时咸也甜”?

申弓,原名沈祖连,中国作协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会长。已出版小小说集《男人风景》《做一回上帝》等14部。曾获得广西文艺铜鼓奖、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作品入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等国家大书。部分作品译为外文发表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并入选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大学教材,曾供职于钦州市文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