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其中拍摄技巧与手法分析「拍摄我的家乡要怎么拍」

互联网 2023-03-02 22:56:0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我和我的家乡》其中拍摄技巧与手法分析「拍摄我的家乡要怎么拍」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五个故事,五个家乡,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使用五个独立的片段来在电影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地展现更多的内容,其中各个导演镜头角度与镜头运动以及音响的使用十分出色,影片的形式与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类似。分别讲述了《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良》等五个故事。

《我和我的家乡》海报

镜头是无声的旁白,他可以表达电影中隐含的信息,帮助演员进行人物的塑造。还可以暗含导演对人物的看法与评价,是托举起整个电影最重要的基石。《北京好人》中对于张北京的人物塑造时,就运用了仰拍的角度,在张北京吃饭唱歌时,使用了一个仰拍的镜头,当时的张北京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舅舅可以进行手术,这一个仰拍镜头既表达了张北京在舅舅眼里的神武,同时也在讽刺着张北京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在黄渤向众人阐明自己制造ufo的真正目的之后,导演给了他一个仰拍镜头,表达对他行为的肯定。这种同构镜头角度的使用来表达导演对人物看法的手法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也有体现,就在开头时,导演对于毛主席雕像进行拍摄时,使用仰拍镜头,表明毛主席的地位与导演对于他的尊重。镜头角度也有诠释人物关系的作用,在影片《绿皮书》中,托尼在酒吧与当地混混交谈时,他在高处,其他人在坐着吃饭,这时导演安排了一个对打镜头,当混混看向托尼时是主观的仰拍镜头,而当托尼看向混混是,却是一个平拍镜头,表明着这些混混对于托尼来说,地位不低,他需要弯下腰与他们平视而不能仰视他们。

电影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他需要尽可能的还原现实,演员的表演受到限制,无法将内心的情绪进行外放,这时就需要导演使用镜头的运动来帮助演员进行人物内心想法的外化。在《北京好人》中,当张北京看到舅舅变得“不要脸”时,导演给了张北京一个急推的特写镜头,表达张北京内心的震惊,深化角色情绪。同样在《最后一课》中,年迈的范老师发现这里的一切都与记忆中不同时,导演使用了一个强烈的晃动镜头拍摄范老师,表达范老师内心的惊慌与混乱,将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行外部表达。这种手法在影片《末代皇帝》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当溥仪在大厅被众人盯着时,导演也给了溥仪一个急推的镜头,虽然溥仪的表情没有明显的变换,但是镜头依旧可以表达溥仪内心惊恐的情绪,将人物内心情绪用镜头表达出来。

音效是一部电影最重要部分,他可以完美的再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最后一课》中,范老师给学生们讲“我的家乡”时音乐变成了吉它曲,轻松欢快,这是导演在用背景音乐来表达范老师内心提起家乡时的情感。同时在《北京好人》中,在他被医院囚禁时,背景音乐名为“我想要的自由”十分明确的表达出张北京和舅舅想要逃离的自己的言行造成的束缚,这种手法在很多电影中都用使用,在经典电影《绿皮书》中当托尼和博士关系愈发亲密时,导演为了体现博士内心的喜悦使博士弹奏了异常欢快的《乡间蓝调》,明确的表达博士的内心。

影片在主题与立意上十分出色,五个片段分别使用了五个不同的主题思想。导演不论是手法还是立意都有着非同一般的突破,同时也是对电影结构的一种探索与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