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灯谜网「石狮七中」

互联网 2023-03-02 21:05:0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石狮灯谜网「石狮七中」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化传承 大美非遗

近期,两条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引人关注:一是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是以卢厝狮阵为代表的泉州刣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亦是众多旅游摄影人士眼中珍贵的文旅资源。本期《我行我摄》专栏,让我们一同走进石狮几个较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与非遗来一场美好相遇。

01

石狮蚶江端午闽台对渡习俗

提到非遗,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石狮蚶江端午闽台对渡习俗。据考证,蚶江端午闽台对渡习俗始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当时,石狮蚶江与台湾鹿港通商对渡,生活在两岸的同胞为了传递乡音,于端午节期间,在石狮的蚶江以及台湾的鹿港两地举行两岸对渡仪式,以泼水互相祝福,逐渐演变成了现今的“海上泼水节”。

如今,每到端午节这天,蚶江古渡便成为欢乐的海洋。成千上万的观众从四面八方涌向滨海,只见百舸在泉州湾海面上竞渡穿梭,人们用各种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人们视此水为“吉祥水”、“幸福水”,让这圣水情雨淋个透,可消灾驱邪,以图吉祥、幸福、兴旺。同时,在这一天也举行庙会、采莲、祭江,护航仪式以及捉鸭子、赛龙舟等活动内容,将闽台文化、传统文化、美食文化、旅游文化融入其中,内涵更丰富,使之更为魅力。

02

石狮灯谜

灯谜文化在石狮的发展历史悠久,一直是石狮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石狮各社区、村居每年都要举办大大小小的灯谜活动近百场,而每场灯谜活动,总能吸引聚集不少猜谜者。可以说,灯谜俨然已成为石狮人的一种生活方式。2009年,以蚶江为主的石狮灯谜入选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蚶江镇也因灯谜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谜)之乡”。

近年来,在常态化灯谜教学、丰富实践活动、浓厚社会氛围和浓郁家庭文化的推动下,石狮在灯谜文化传承上卓有成效,尤其是校园灯谜文化已成为一种传统文化自觉,影响着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如今,许多学校已将灯谜课纳入常规校本课程,以灯谜教学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定期邀请市灯谜协会骨干到校与教师进行谜艺切磋、教学研讨,为学生作灯谜知识讲解与辅导,同时传授猜谜技巧。

03

卢厝狮阵

在卢厝,狮阵已薪火相传了三百余年。卢厝狮阵起源于明清时期,据《山西志》记载,卢厝村群众秉承“练拳头顾自己,练狮阵顾乡里”的理念,以组织卢厝群众学武术、学狮阵为基础,经过几百年历史的传承,至今依然有老少中青二百多人能上阵操演,并以气势恢宏、拳风古朴、技艺齐全的阵势倾倒海内外观众,每逢节庆和酬神活动时经常操练。对于狮阵武术,卢厝村里中青一代都能摆弄几招。

改革开放以来,卢厝村狮阵武术如沐春风,多次代表石狮应邀参加泉州市举办的各种大型文体活动开幕式表演,展现出狮阵武术的阵法、技艺和弄狮盘打,深受海内外武术界同仁的赞誉。同时,先后派出十多批运动员参加国内各种传统武术比赛,获得优异成绩。随着卢厝狮阵文化进校园、入警营、上央视,卢厝狮阵成为遐迩闻名的一个文化品牌。

04

送王船

送王船是闽南古老的民俗活动之一,是闽南沿海先民于明代创造的抚慰、祭祀海难遇难者的仪式。每年端午节,蚶江徹汉五王府都会有“金再兴”王爷船巡海仪式,仪式十分隆重,有设置香案、进香、请王船出庙、办祭品、犒将等祭拜仪式,待到午后一点半涨潮时,由八人抬王爷船到海边,根据风向调整风帆,由一艘舢板船护送出海,蚶江王爷船巡海并“阵鼓乐、仪仗、百戏”。在群众的簇拥下,“金再兴”王爷船承载着人们对平安、丰收的希望,隆重巡海,预示着海峡两岸的对渡船只一帆风顺。

与其他地方的“送王船”不同,蚶江的王爷船是“巡海”,即巡视海上的商船、渔船,超度海上遇难者,预示自此一年内有“海神爷”的保护,海峡两岸对渡船只安然无恙。举行王爷船巡海仪式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民间游艺方阵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如唱嗹啰、舞龙舞狮、拍胸舞、彩球舞、火鼎公婆、踩高跷、腰鼓、钱鼓弄、大鼓凉伞、宋江阵、攻炮城、南音、什音、饰八仙等几十种形式轮番上阵,热闹非凡!

摄影旅游线路推介第一期

↓↓↓

拍鸟季四个最佳站点

摄影旅游线路推介第二期

↓↓↓

这里的礁石最美!四个拍摄点推荐

摄影旅游线路推介第三期

↓↓↓

石狮“蓝色产业”,有发展振兴,更有一大波美景

林富榕 胡丹扬 /文

茅罗平 李荣鑫 颜华杰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