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峰画家「刘文伟画家」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郭剑峰画家「刘文伟画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艺术家简介
剑石,原名郭剑峰,扬州著名书画家,别署享耳之庐、借园堂主、湖上散人。1954年生于南通。曾受教于孙龙父、桑愉诸大师,于近人偏爱吴昌硕,艺事渐进。擅长书法石鼓文篆字和国画写意花鸟,治印以秦汉为宗。其作品追求清新自然、简古朴质、博大浑厚。彰显书画印相互映衬的艺术特色,以达“笔气”无简化合和“书从画入,画为书出”的融书、画、印为一炉之境界。
现为:江苏省书协、美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田园书画会常务理事、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副会长、扬州市老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扬州市美协理事、扬州国画院特聘画师、民进扬州市委文化支部主任,扬州市广陵区第四、五、六、七届政协委员。
热 烈 祝 贺
湖上剑石“牛转乾坤”
迎春书画作品展
顺 利 开 幕
▲2021年1月16日,湖上剑石“牛转乾坤”迎春书画作品展顺利开展!现场人头攒动,大家在一幅幅书画作品前或驻足流连或赞叹不已,尽情沉醉在书画艺术的殿堂。
▲剑石先生从事书画艺术50多年了。图为剑石先生正在认真临帖(时年23岁)
▲生活中,剑石先生不但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更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子。他说,再忙,我都会抽出时间陪陪母亲,跟母亲在一起有种满满的幸福感!
(附本次画展精彩花絮和著名书画家、文化学者萧平先生采访视频。同时剑石先生现场教您画桃子、写福子。祝大家福寿绵长!新年快乐!精彩一起分享吧。)
郭剑峰花鸟画三念想
——写在郭剑峰花鸟画开展前
作者:贺万里(美术评论家)
郭剑峰是我的老兄长老学长老朋友了。因为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我们相处日久,互相帮助,我得其鼓励与支持颇多;在艺术上我们也时常互相切磋,哦,实际上他的艺术阅历,他对艺术的那个执着热爱,对我的教益更多。这样算来不禁感叹,时光沧桑啊,一转眼我们相识近20年了!
▲剑石先生绘画作品
郭剑峰的绘画,我最佩服的有三点吧。首先就是他的执着!他矢志不移地在花鸟画领域耕耘,迄今有四十余年的光阴了。讲到这里,我想起了郑板桥曾有首诗中说他40年来画兰竹,现在时尚的说法叫“久久为功”。郭剑峰这么多年专注于花鸟画研习创作,同样可谓“久久为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在花卉草虫绘画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入列于知名画家行列。
▲剑石先生绘画作品
再一个就是他的绘画形成了自己非常鲜明的特色。一观剑峰的绘画,就感觉用色有特色,用色浓郁饱满、对比强烈,这是看他的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每一个观看他的作品的观众都会感觉到精神一振!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我觉得绘画表面上看是在用墨用笔完成的一幅视觉平面图像,实质上讲却不是用纸笔水墨这些材料在做,而是画家用自己的精气神去表现自我!绘画是画家把自己的精气神凝练于笔墨纸端而呈现出来,并且感染观者的一个过程。好的绘画作品能够吸引每一个观众聚焦,带动每一位观众的情绪滞涨,让观众深深地被打动,感受到审美的熏陶与享受。观郭剑峰的作品,你就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你就能够认同艺术作品的审美吸引力和征服力。
▲剑石先生绘画作品
花鸟画作品和山水人物一样,最讲究经营位置,也就是绘画所讲的构成吧。剑峰所营构的花鸟世界具有一种繁而不乱、简而不空、左右呼应、穿插有致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在我所看到所感受到的这样一种气质中,营造出了一种气息凝练饱满的感觉。这个所谓气息凝练的饱满感,我指的就是通过种种因素的构成所实现的一种和谐统一,气韵生动。剑峰用笔的简与繁、空与实,枝干与树叶之间的穿插,欢快的鸟雀与沉稳的石块之间的呼应,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所看到的种种的画面因素,在剑峰的笔下,最后都统一出了一个气韵生动丰满的完整画面感。我觉得这是非常不易的,还是我前面所讲——精气神完备!精气神完备,指的就是你能不能调动各种绘画元素,而最终归之于一的一个结果。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是一个宇宙创生的过程,然而对于画家来讲,却要反过来,把万物归之于一,所谓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还有石涛上人所称的“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都是这个意思。观郭剑峰的作品,我对这一点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剑石先生绘画作品
郭剑峰的绘画还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书法笔意的运用。我非常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他非常善于写篆书,在书写凝重端正规范中透着一种意趣,他把篆书特别是把大篆之类的书法写活了,这一点特别不容易,有些人写篆书过于呆板,与之相比较就更看出他的难能可贵了。他将书法笔意用之于绘画作品的时候,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活性的画面效果。我们看到了他的花鸟作品,用笔生动丰富,笔意的凝练中透着一种丰富多姿的韵致。我在观赏他的行书作品,特别是那些书法楹联匾额的题写时,让我们想到了他的绘画,他的书法中有着绘画的用笔和结体的鲜活生动,同样也是韵味十足呀!
剑峰兄虽然已过耆宿之龄,但精力充沛,身体康健,我觉得这是画画人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性品质和优势。这些年来,他经常在全国各地举办活动,会朋交友,切磋书画;他的画展开到了省内外各处,影响也越来越大。明人董其昌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为画画人的必需。而后也有更多画者讲到要交友交往,产生艺术的碰撞,思想的交锋,这也是画画人之必需呀。剑峰交往有善缘,乐观达道。常有人说画画画到最后画的就是修养,剑峰的善缘不也正是这种修养的体现吗?!由此我们也更加期待剑峰兄花鸟画艺术在未来有更大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剑石先生积极参加各类书画公益捐赠活动
凝重苍劲 独出机杼
——读剑石书画有感
作者:薛峰(美术评论家)
当我看到王个簃老师的画,就想到剑石先生,因为他们的画风非常贴近。剑石原名郭剑峰,自幼酷爱书画篆刻,主要师承吴昌硕大师,旁涉历代诸家之长,以及汉简帛书等。三十余年来,笔耕不缀,亦曾受教于孙龙父、桑愉诸前辈。其书法、独钟情于石鼓文篆书。被称为“石刻之祖”的石鼓文,据史载:“至唐始出于岐阳,先时散弃于野,郑余庆取置于凤翔之夫子庙,经五代之乱又散失。宋司马池复辇置府学之门庑下。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传师求于民间而获之,十鼓于是乎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文字古朴雄浑,气韵淳厚,与金文有显著之异。其结体已接近小篆,他是在大篆已臻成熟,发展进入小篆这一过渡时期的产物。故近现代马蘅先生曾发表过“石鼓文为秦刻石考”一文。历代写石鼓文的很少,直至清末吴昌硕主临石鼓文,还有王福庵、邓散木临过石鼓。而石鼓的用笔力度、结体的耐看,均归于“凝重”二字。
▲剑石先生书法作品
“凝重”首先是用笔,是反映在作品的线条上,枯涩相间,浓淡相宜,行笔似速非速,形成了笔力浑厚、形质凝重的气势。剑石的书法艺术即植根于此。
书画同源,中国的书画艺术,是以“意象”作为艺术本体,即“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情与景的混融与同一,是以意象的基本结构形态,由于“我”与“物”的关系,“情”与“景”的关系,“意”与“象”的关系之不同,意象的形态也就出现了差别,这就是各自风格,如有人追求“平淡天真”,有人追求“沉雄朴茂”等等,被成为儒家五经之一的“周易”就是以“象”来表达“意”的。这部古代哲学著作提出了“立象以尽意”的思想,采用象的方式来表达世界的奥义。剑石的书画创作思想,即基于传统的意象艺术体系的。
▲剑石先生书法作品
从认识上来看,剑石的传统基础再读他的作品。
剑石的书法,擅长石鼓,写得凝练遒劲,貌拙气酣,堪称一绝。他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创造的。剑石的绘画,长于花鸟。古人论画,谓山水当取其气、人物当取其神,花鸟当取其趣,愉悦精神之趣,所以他常画的题材有“吉利福寿”(画荔枝、佛手)、“寒香佳果”(画红梅、枇杷)、“安吉图”(画鹌鹑、荔枝、)、“蒲塘清艳”(画荷花、翠鸟)等,为人之喜闻乐见,且形态活脱,多彩多情,多娇多趣,那肆意纵横、墨彩淋漓的笔墨,简逸奔放,使花与鸟在彩墨交融的萧萧数笔之中,偃仰多姿,相映成趣。他用篆隶遒劲的笔法,融入绘画造型与题跋,极大的丰富了画品的意境和神韵,且具金石之气。因为剑石先生还崇尚潘天寿大师之论画云:“画事不须三绝,而须三全。即诗书画印。”因此,他力争提高书、画、印为一炉的艺术素养。故在构图上追求“知白守黑”、“计白当黑”的意境。所以,他的书与画都相当耐看,一眼看去,就给人一种凝重苍劲的精神,这种浓重苍劲,独处机杼的风格内涵,就是“虽枯而润,以湿显神,浓不焦燥,淡不灰暗,颇具醇厚、平淡、活脱之感。”其代表作“战地黄花分外香”、“重阳”、“硕果累累”等被选入中国美协、中国书协所编的大型画册,其篆书石鼓文楹联被评为全国铜牌奖。还有一些作品为各大博物馆、出版社所收藏,其艺术传略,也先后选编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篆刻家辞典》、《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以及《中国当代楹联墨迹集》、《当代中国画400家》等,这些辞书都收录了他的奋斗足迹和探索精神。
▲剑石先生绘画作品
然而,要形成一个有特色的艺术家,这特色是艺术的生命,这特色的形成需要学养、知识、意志和韧性,更须具有“超前”之意识,君不见,郑板桥有首写竹诗云:“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垂,风吹不折。”
▲剑石先生绘画作品
金农所画《菖蒲》竖直坚挺的线条,双钩白描,笔笔遒劲,这郑诗金画都具有一种“超前”的现代意味。而今剑石的书画作品,其金石气颇浓,而书卷气平淡。作品虽具凝重苍劲风神,但过分凝重,也会像呆板倾斜,所以,在凝重中所创的姿态要稳中求变,稳中求活,要有灵动之气,使画面所营造的情景和意境,要向现实题材拓展,进一步做到寓教于乐。现剑石先生正值有为之年,血气方刚,我衷心祝愿他的艺术,鸿图大展。
2001年8月18日于扬州国画院
绘画作品鉴赏
书法作品鉴赏
篆刻作品鉴赏
▲个园春秋
▲瘦西湖书画院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众志成城(画印)
▲享耳楼主
▲剑石六十岁后所书之印
▲瘦西湖
▲真善美
▲图为《扬州微视听》主编涓涓与剑石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