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警察执法「做事要把握分寸」

互联网 2023-02-27 08:44:3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阐述警察执法「做事要把握分寸」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正午阳光的无限流新剧《开端》得到的一致的好评。新颖的题材,演员们炸裂的演技,试错解题式的剧情推进,深刻的社会性话题等,都是这部爆红剧获得流量和口碑的保证。

很多网友评论演员,分析剧情的好文连连,不断催热这部现象级的好剧。

笔者,也从其中的某一方面作为切入点,谈点体会,蹭一把热度!

该剧中出现了很多警察的角色,其中最主要的是3个人物。刘奕君饰演的刑侦副队长张成,刘涛饰演的公安局副局长,还有李感饰演的刑警江枫(就是小江,张队长的徒弟)。

刘涛在剧中戏份不多,也不太出彩,就不讨论了。

刘奕君饰演的张队长和李感饰演的刑警小江在这部剧里作为正义化身,戏份很多,表演得都很精彩!

然而,不知道是我个人的感觉,或是演员演得太好了。对小江这位爱憎分明,铁汉柔情的警察角色,有一种害怕的感觉,甚至说有点不太喜欢。求其原因,就是他剧中的几次询问男女主角的方式,总觉得很粗暴,总感觉要不是边上的同事劝着,下一秒他就要打人了,很担心男女主角会被屈打成招。 此外,他有一种天生就把询问对象看成罪犯的思维,当他听到的、看到的东西不是他能理解的,不在他的逻辑思维范畴里,他就主观地认为被询问对象在说谎,在抗拒执法,在戏耍法律。在他的询问技巧里,只有张没有驰。

其实现实中,这样的执法是很可怕的。这种高压的审讯手段和气氛,固然能使心理素质差的真实罪犯的心理防线崩溃,从而坦白交代,加速案情的侦办和审理。然而对于天生胆小的无辜者,是不是也会产生强大的压迫感,导致无辜者表现出异常的惊慌和失措,使得他们的行为举止看起来更可疑?一旦迫于某种原因承认了一点子虚乌有的东西,其实反而是扰乱了对于真相的发掘,会让办案人员走一些弯路。生活中,受了冤枉和委屈,由于性格懦弱抑或笨嘴笨舌等原因,无法用合适的方式和言语自证清白的人,想来也是有一定比例的。万一摊上这样的事,真的有种百口莫辩的恐惧!

与之形成对比鲜明的是另一个角色,刘奕君饰演的刑警队张队长。面对同样匪夷所思的口供,从科学的角度讲,同样是不可信的。然而,他基于对询问对象充分的尊重,给与了足够的耐心,让主角能把一次次的循环讲述清楚,即便此刻他或许心里也有种被戏弄的不悦。但是崇高的品格,高尚的修养,自律的职业道德使得他表现出的一举一动很得体,让被询问者觉得这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好警察,愿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张队长不轻易给询问对象挂标签,尽管有些东西超出了自己的知识和以往的工作经验。但是他不轻易下判定,而是从人性出发,动机出发,证据出发,时间逻辑出发试图去多角度寻找和印证真相。并不一味对被询问对象采取高压的方式,以期从口供上获得铁证。

或许这样的办案方式对于狡猾的罪犯少了一点威慑力,但是对于普通的被询问者而言,他们的情绪会得到舒缓,能理性的回忆和描述自己能提供的一切有用或没用的线索,帮助执法机关早日找到真正的罪犯。张队长这个角色符合大家心目中正义化身,智慧过人,不姑息坏人,不冤枉好人的好警察形象!所以观众是喜欢这样的角色的,也希望生活中的警察都是这样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艺术终究是生活的提炼和适度拔高!生活是千千万万老百姓一切行为方式构成的总和!所以真正的艺术就是尊重老百姓,反映老百姓的日常!执法方式也是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