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如何成为非遗传承人」

互联网 2023-02-26 22:55:2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如何成为非遗传承人」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纯银丝作线

在千丝万缕的勾勒交错中

在上下穿梭、左右堆砌之间

用一双灵活的双手

编织出精巧的图形这项巧夺天工的技艺就是成都银花丝工艺

银花丝头花半成品 张金智/摄

本期遇见非遗

去听“金丝银缕的故事”

探寻花丝技艺的“秘密”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几乎包含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各种精华。它与蜀绣、竹编、漆器一起,号称
成都非遗“四大名旦”。
2008年6月,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1

遇见“成都银花丝”

银花丝乃是一类把白银锻制成比发丝还细的银丝,再用其做成各色首饰或者装饰物的传统手工艺品。

早在秦汉,金银器制作就颇为发达,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中银花丝制作技艺最为突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而真正意义上的“成都银花丝”,出现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营成都金银制品厂成立的时候,当时一大批有经验的老银匠聚集在一起,不断研发总结,最终形成了以“平填”花丝技术为主要特点的成都银花丝技艺。

银花丝产品主要有瓶、盘、薰、鼎、盒等传统摆件及钗、环、镯等饰品,近年又开发出了“银丝画”等新品种。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以白银为材料,综合运用花丝和錾刻、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焊接等技艺,按照设计要求精心制作出各种手工艺品,其成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02

史上最大金银花丝花熏

成都银花丝省级非遗传承人倪成玉,耗时4年时间,倾尽其毕生所学打造了中国最大的银花丝球状立体器物:“江山永固——金银花丝嵌宝龙珠花薰”。

制作时用掉的白银25公斤,黄金627克,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珊瑚、绿松石等各类宝石354颗一眼望去分外夺目。

倪成玉的封山之作——江山永固·龙珠花熏

“江山永固”花熏以传统寓意“龙生九子,各有功夫”为题材,用银花丝制作了9个龙子形象的花薰球嵌在侧身,球体可自由转动。花薰两侧的把手,则充分吸取商周青铜器上龙的造型,做成两个方形的龙头把手。把手之上,两只银色凤鸟展翅欲飞。

花薰的四足,还结合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形象,用金花丝工艺制作了4张抽象的面具。花熏器身,大面积烧制绚丽的珐琅彩,包括花熏底座,采用了“高框平填”等高难度技艺,都对手艺人要求极高。整件花薰,既华贵大气,又彰显了浓郁的巴蜀文化色彩。

倪成玉的封山之作——江山永固·龙珠花熏

银花丝手艺人在制作银花丝工艺品时,通常会以高纯度的白银为材料,掐出的银丝最细的仅有人头发的一半粗细,而粗的也仅有几毫米,像一根根明净柔软的银丝挂面。

通过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等手工技法,制作出一件件神奇瑰丽的手工作品,每一件银花丝作品都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和高雅的气质。

金银花丝嵌宝珐琅彩太平有象摆件 张金智/摄

金银花丝嵌宝珐琅彩太平有象摆件(局部) 张金智/摄

03

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成都的金银器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汉三星堆遗址与成都金沙遗址,曾出土过许多造型别致构图近乎完美的黄金制品,如金面具、“太阳神鸟”金饰等,充分说明古蜀人在金器制作技艺上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倪成玉正在喷焊 张金智/摄

至汉代,成都、广汉两郡已设立了专管金银器制作的工官,金银器生产的规模相当宏大。

到了明清时期,成都的银花丝技术已在民间普及,工艺中大量使用堆丝、填丝、垒丝、炭丝、錾刻等技法,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

之后的时期,成都银花丝的发展虽经历了坎坷,但总体发展态势依然是积极向上的。

在一批老艺人的努力下,成都的银花丝技艺获得了新生。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倪成玉刚好撞上银花丝辉煌发展的时候,师从于老艺人手下,开始了长达50余年的银花丝创作之路。

巧手夺天工,精美的银花丝在手艺人的手里,被编织成一件件独特的非遗艺术,这是银花丝的璀璨,这是四川非遗的魅力。

部分素材来源:四川非遗、文旅成都;部分图源来源网络,在此感谢原作者!

● 喜讯!四川新增2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关于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拟认定名单的公示

● 为什么你这么萌,还这么好吃!

● 看四川文旅如何披荆斩棘 乘风破浪!

分享

收藏

遇见

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