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春 黄杨木雕「黄杨木雕刻图片」

互联网 2023-02-26 18:36:0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杨华春 黄杨木雕「黄杨木雕刻图片」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9-04-19 01:5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常权

春天的杭城到处灿若云锦,烟柳笼纱,千里莺啼,就在这最美人间四月天里,迎来了“黄杨木雕之春——浙江民艺深耕系列之一”展览。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主办,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乐清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乐清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协办。展期至6月12日。

展览主要展示来自浙江乐清的黄杨木雕作品,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福雕黄杨、观俗塑礼、雕写百态、纳天为雕和寄雕未来。展览汇集了近百年来,约90位艺术家的黄杨木雕作品。其中有已故木雕名家、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亦有黄杨木雕之后起之秀,共计近300件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对传统黄杨木雕有继承亦有发展,代表了今日黄杨木雕之最高水准。

各级领导和各界专家济济一堂,汇聚在美轮美奂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内,观摩研讨,共同感受黄杨木雕艺术的春天。就像陈之藩先生为纪念胡适之先生,在题为《在春风里》文章里写的那样:“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因为有春风,才有绿杨的摇曳。有春风,才有燕子的回翔。有春风,大地才有诗。有春风,人生才有梦。”

风雨百年 何惧风流

“浙江民艺深耕系列”是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在新的发展时代,展望浙江民间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关注生气勃勃的日常价值创造,重新研究传统工艺的审美价值,所开展的一项工作,包含浙江民艺系列展览、研讨和学术出版计划。本次展览从学院的角度遴选了以传统生活趣味为主体的表现形式,其目的是想通过本次展览,梳理乐清黄杨木雕百年以来的发展与变化,为乐清黄杨木雕的未来之发展提供学术镜鉴。

展览总策划、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教授在开幕式上说,做“黄杨木雕之春——浙江民艺深耕系列之一”展览,希望今天的创作回到民间、民间的生活,回到黄杨木雕作为生活的艺术的质朴与健康。在作品选择上选择了一些有感于生活、历史、民俗风物的,健康向上的代表作品。在这样的情境里,让民艺传承回到当代的生活、关注当代的生活。希望通过浙江民艺深耕系列展览的尝试,让黄杨木雕的创作迎来一个春天,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民艺博物馆不仅研究中国传统的民间、民族艺术,同时希望对其进行重新挖掘与研究,为它的现代化发展寻找一种出路,所以博物馆既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推进创作的重要力量。中国美术学院是一所世界知名的美术学院,因为坐落于浙江杭州,也将以推动浙江的民族民间艺术、浙江的设计、浙江的美术文化发展为己任,通过今天这个展览,能为浙江民艺在二十一世纪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展览策展人、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吴光荣教授介绍了本次黄杨木雕之春展览的办展契机与概况。他在发言中说道,在对乐清民间工艺的调研中发现,乐清的黄杨木雕与其他地区的木雕相比较,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本次展览除了展出黄杨木雕作品之外,也展出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梳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黄杨木雕文献资料还有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整理、研究与挖掘。本次展览五个板块既有对黄杨木雕这一项传统手工艺的回溯,又有对青年一代黄杨木雕艺术家的展望。通过本次展览梳理乐清黄杨木雕百年以来的发展与变化,为乐清黄杨木雕的未来发展提供学术镜鉴,为发展黄杨木雕这一项传统手工艺,为共同推动浙江民艺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吴尧辉先生发言说道,本次展览是乐清黄杨木雕首次在重点高等艺术院校展出,也是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2019年首个重大展览,其意义非凡。此次展出的近300件作品代表了黄杨木雕的最高水准,观者可以从中看出黄杨木雕的传承与发展,感受木雕艺术家的创新创意与工匠精神,了解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乐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微燕女士认为,本次展览是乐清文艺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木雕艺术家们齐聚一堂的美事喜事,乐清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拥有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木雕艺术之乡等多张金名片,乐清独特的地理文化孕育出独特的人文环境。近年来,乐清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木雕艺术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努力培育木雕发展的沃土,扶植木雕艺术人才,使木雕艺术进入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本次展览能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为乐清木雕对外交流提供了高层次的平台。

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陈瑶女士在讲话中说,浙江的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黄杨木雕是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绚丽的民间工艺之花,传统工艺在当下应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得到新的发展与传承弘扬。本次展览就是传统工艺在高等院校的展出、研究,民间艺人与高等院校的学者们进行结合,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能使传统工艺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次展览是浙江民艺深耕系列之一,浙江作为百工之乡,还有很多的民间工艺,希望深耕系列能够继续发展。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先生指出,黄杨木雕进入美院集中展出,对于黄杨木雕与美院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美院举办这样一个艺术专题展,它的实践更加的开放自由。集中探讨和研究黄杨木雕的历史传承和它的技法,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契机,使我们能够更深层次地介入黄杨木雕的艺术世界和文化世界,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创。文学艺术创作要表现新时代,不仅是题材深入,当代新生活还要用独到的眼光来透视当代生活,在未来的艺术传承创新和学术研究中,希望黄杨木雕艺术家和美术学院能够携手为黄杨木雕的发展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木雕文化期待蝶变

开幕式结束后,现场嘉宾和专家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座谈会。围绕“百年以来黄杨木雕的发展与风格特点”“黄杨木雕未来与发展”“从学院角度如何研究、深耕黄杨木雕”为议题进行了讨论。高而颐、都一兵、高照、翟小石、项宏志、张远帆、王笃芳、虞定良、钱云可等人做了主要发言。

研讨者认为,数百年来,乐清木雕技艺代代传承,历代匠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手工劳动创造了乐清人民引以自豪的木雕文化,傲然屹立于中国工艺美术之林。尤其是2017年,“中国木雕艺术之乡”的称号落户县级市,在国内尚属首例。乐清素有“百工之乡”美誉,历史上文化底蕴深厚,木雕艺术源远流长。

近年来,乐清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木雕艺术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努力营造木雕艺术发展的良好环境,精心培育木雕艺术发展的人才梯队,使木雕艺术进入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乐清不仅涌现了叶润周、高公博、虞金顺、王笃纯、虞定良、王笃芳、叶萌春、吴尧辉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而且一大批中青年优秀木雕艺术人才也已崭露头角,他们艺术技能娴熟,赶超前人、超越自我意识强烈,艺术精品迭现,在全国历次木雕艺术展赛中,屡获殊荣,为乐清木雕艺术赢得了新的声誉。

浙江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都一兵认为,乐清作为浙江省来讲是非遗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地区,可以说在浙江省名列前茅,在全国都罕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级的项目,到国家级,到省级,浙江省没有一个县可以同乐清相比,品种这么多。作为民间艺术之乡,乐清也是当之无愧,民间艺术品种也是在浙江省名列前茅。有木雕、有石雕、有微雕、有彩塑、有米塑、有细纹刻纸,品种太多了。现在又有了木雕之乡的新牌子,等于乐清从黄杨木雕到木雕又跨出了一大步。

黄杨木生长得很慢,使用量很大,我们本土的用光了,怎么办?总有一天要用光的。我们要学学东阳木雕和青田石雕,市场上有什么好用的材料都拿来为我所用。一个东阳木雕一年产值240个亿,我们黄杨木雕可能是它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为什么?材料的打破是很重要的。

其次就是功能的实现。黄杨木雕以欣赏为主,这倒是它的优点。这方面反映得更加强烈,要求更高,但是它实际上有局限性,文章可能不会做得很大。东阳木雕最大的特点就是同实用相结合,同机器相结合,所以它可以产值240多个亿。如果包括上海、江西,另外地方的东阳木雕的话这个产值可能要300多亿不止。搞黄杨木雕的人,只要把黄杨木雕优秀、核心技艺牢牢地抓好,就能发扬光大。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美术评论家高照从创作的角度谈了个人的一些想法。通过材质运用技艺进行造型做出作品,在创作上有这么几个方面:要娴熟地掌握技艺,这个是我们大家都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技艺里面作为木雕艺术有两种,一个是刀功的运用,不仅是艺术大师们,就是一般的艺人在运用刀法的技术上是非常熟练了。这是一个基本功。再一个,在造型上、在艺术处理上的基本功。第二,要重视对意境的表现。

还要重视、要突出艺术家创作的个性。在不少的展览和作品当中,同质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彼此的距离拉得不算太开,特别是作为我们门外汉来看的话更有这种感觉。所以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回归写意,在我们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创新。

与会者还认为,最近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在各个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培训,这个培训非常强调双赢的结果,不光是学校对大师、对传承人的培训,而是大师传统艺术进校园,双方都是起到很好的社会效应。我们有这么多的国大师、有这么多的传承人,能够通过高校里面培养传承人,然后高校里面再对年轻的木雕大师进行培养,它是一种互动的、互赢的、双向的、高效的传承。

有的评委近几年参加“山花奖”评奖,接触了几件黄杨木雕,现在看了乐清的木雕艺术展,觉得变化还是挺大。认为艺术家的个性开始有所体现,或者说各位大师、各位民间木雕艺术家在有意识、自觉地追寻个性风格了。第二个变化,人物塑造的表情非常细腻,可能这个跟工艺有关。第三个变化,体量加大了。

也有专家认为,要强调精品的意识。乐清有那么多的大师,这些大师可以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的精品时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要扩大影响力,需要我们引进更多的活动,比如说全国性的研讨活动、全国性的艺术博览会,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品牌的获奖活动等这些活动。这会使我们产生全国的影响力,有了这个全国的影响力以后我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就有了基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要引入更多的活动来打造和提升乐清木雕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需要一个更好的平台,借“中国木雕艺术之乡”的东风,能不能搞一个乐清木雕博物馆。如果有了这么一个平台,我们的影响力会更大。

我们在工艺美术的传承方面,付出了一点努力工作,当然我们的荣誉还需要很多政府方面的扶持,所以我们每一次的荣誉都是离不开政府、离不开组织,所以我们要肩负着如何把乐清黄杨木雕发展好、传承好,现在政府每年都拨款给职业学校办黄杨木雕班。培育新人是我们当务之急要做的事,要把他们引导好、培育好,要让黄杨木雕这个产业的发展后继有人。

作为一个以材质命名的木雕非遗种类,也就是我们黄杨木雕。但是仅仅作为是黄杨这个材质的话,我们死捧着黄杨木雕,确实是对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说,我们要传承发扬传统的木雕技艺,不仅要保留黄杨木雕本身的艺术特有魅力,还要扩展我们的材质,要在材质上面实行广泛性,在材质上方面要发展。

我们要从形式上面要有所发展。黄杨木雕和乐清整个木雕发展要从工艺的形式上面有所创新,要与实用品相结合,加强它的实用性,还有结合乐清的其他非遗的东西。打个比方说细纹刻纸,细纹与木雕的装饰纹相结合,把它推向实用性。也可以把圆雕从浮雕方面去发展,镂雕方面去发展,使它更具有艺术性、更具有实用性。这个是从我们工艺的方法上面要丰富它。所以说能够把圆雕走向其他种类的雕法上面,把它结合好,推向市场。从材质到手法和形式上,我们在传承继承上怎么样做好木雕的自身发展。

由于受我们本身艺术上面的制约,圆雕的制约和材质的制约,黄杨木有限,不可能无穷无尽,而且黄杨木的生长期又那么长,所以我们也解决不了大规模的生产问题,我们的产业发展也是靠材质的扩展。产业的发展现在遇到很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去开拓市场。在我们改进艺术风格或者是我们这种材质、形式之后,我们怎么样去开拓市场?市场问题很重要,如果说我们还是这个状态,乐清的木雕市场、木雕的继承人就会出现问题。没有市场也可以说就没有人才,没有市场就谈不上传承,所以市场很重要。总之,从黄杨木雕到木雕,木雕文化期待蝶变。就像高而颐先生说的:“迎来艺术的最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