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老照片「汉中老街图片」

互联网 2023-02-25 17:59:1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汉中老照片「汉中老街图片」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内容提要

本书是清末民国时反映汉中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概貌的旧图片集。书中的200多张图片(主要是照片),系从近千张照片、绘图作品中精心遴选,主题突出,艺术性强。这些图片,有的来源于外国传教士、探险者,有的来自国内技术工作者、摄影爱好者,有的系民间人士所收藏,极具文物和史料价值。书中将图片按主题分为古城风貌、政治风云、经济贸易、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名胜古迹、民族宗教、抗战岁月、社会民情9个部分,每一部分前面有图片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事件人物的文字介绍。一册在手,既可做艺术欣赏,也可作为研究近代社会变迁的资料。

“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德国思想家、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在《摄影小史》中说:“我们即便能顺畅而大概地描述人类如何行走,却一点也不能分辨人在一秒瞬间迈开步伐的真确姿态是如何。然而,摄影有本事以放慢速度与放大细部等方法,透露瞬间行走的真实姿势。”《汉中旧影》就是一部“放慢速度”、“放大细部”而反映清末民国时汉中社会生活“真实姿态”的老照片集。

本书中200多帧老照片(个别为旧绘画),涵盖政治兴替、军事角逐、经济发展、城乡变迁、文化传承、宗教盛衰、社会演进等内容,其来源主要得益于两类人物,其一是外国旅行家、摄影师、探险者和传教士等,其二是本国的有识之士。

外国人对汉中的考察和记录,可以上溯至13世纪威尼斯旅行家、商人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对汉中一带作了如下生动描述:“州境全处平原中,辖有环墙之城村甚众,隶属大汗。居民是偶像教徒,恃工商为活。此地出产生姜甚多,输往契丹全境,此州之人恃此而获大利。彼等收获麦、稻及其他诸谷,量多而价贱,缘土地肥沃,宜于一切种植也。”尽管学界对马可·波罗是否真正到过中国仍存争议,但这里对汉中的描写却真实可信。本书中的一些图片,则可视为对马可·波罗记述的图解。

近代开埠通商,地界南北、名著古今的汉中,成为众多外国人游历、探查的热土。他们纷纷用手中的照相机和画笔,定格汉中一幅幅自然图画和生活场景。1875年春末,俄罗斯探险考察队溯汉水进入汉中,短暂停留后经略阳往天水,摄影师鲍耶尔斯基拍摄的十多幅照片,军官、画家皮亚赛特斯基的十余幅素描,成了最早记录汉中城市建筑、民众生活的珍贵照片或图片。1904至1914年,意大利天主教教士南怀谦在汉中传教的同时,用大量照片记录了汉中达官贵人和底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宗教活动以及建筑、风景,仅收入澳门艺术博物馆2001年出版的《世纪回眸意大利神父南怀谦清末民初中国写真》中的照片就有150多幅。这是近代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汉中图像资料。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和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谢阁兰也是为记录汉中做过贡献的重要人物。柏石曼在1906至1909年间穿越当时中国12个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考察,拍下了数千张古代皇家宫殿、宗教建筑和各地风情、民居等珍贵照片,尔后据此先后出版至少6部论述中国建筑的专著,这些文献中就有5幅留坝张良庙的照片。谢阁兰在由北京出发,经河南往四川、云南、西藏的途中,于1914年3月拍摄了汉中褒河流域的照片。

最富有传奇色彩且难能可贵的是澳大利亚友人莫尔祖孙三代。1932年,年逾半百的亚瑟·莫尔到汉中传教,随后任天主教中华内地会陕南会督,在汉中传教12年,直到1944年退休后到加拿大休养。其子帕西莫尔(中文名穆福新)接替父亲主持陕西南部传教工作,担任陕西内地会第三任会督,邀请中国籍的牧师和传教人员参与教会的管理,促进了教会的发展。莫尔拍摄了大量反映汉中风土民情和社会变迁的照片,并在晚年将这些照片交由当年与自己同时在华的儿子弗兰克(中文名穆荣华)收藏。汉中近代最后一批外国人拍摄的照片来自于二战同盟国美国的官兵。1943年3月,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习称飞虎队)第341轰炸大队第490轰炸中队到汉中执行任务,业余时间在汉中大街小巷和机场周围拍摄了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照片。上述照片,不仅真实凝聚了新旧社会格局嬗变中的历史场景,而且倾注了作者对汉中的关注,对民众风俗习惯的尊重。

汉中境内外的一些有识之士亦很注意用照相机这种新型工具记录生活。民国17年(1928)1月23日至3月31日,浙江新昌人、武功县县长石翊,经连云栈道到汉中,沿途拍摄了20多幅汉中风景名胜的照片。民国中期修筑的宝(鸡)汉(中)公路,是自抗战开始直至今日仍然发挥巨大作用的重要交通枢纽。担任这条公路留(坝)汉(中)段测量队队长的河北保定人张佐周工程师,是一位具有很高艺术修养的著名公路专家。他力主保护了褒斜古道褒谷口石门隧道及其摩崖石刻,他在工作中拍摄的近80幅留坝至汉中一带山川地貌、道路变迁、文物古迹照片,成为今天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汉中籍当代摄影家李魁元先生,年轻时即醉心于摄影事业,拍摄、收集大量历史照片,其摄影集《汉中流韵》中有数十幅20世纪50年代前的照片,充实了汉中的图片资料库。今天编辑《汉中旧影》,不能不对这些先哲肃然起敬。

成立于1958年的汉中市档案馆,一直注意文书档案之外的汉中文史书籍和图片资料的收藏,馆藏有大批反映中共革命史和“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的照片。近几年十年,又倾力于近代汉中图片资料的搜集。通过多种途径,先后征集、搜集到前述多位摄影家或摄影爱好者的作品。21世纪初,南怀谦的摄影作品传入汉中;2005年,张佐周先生的亲属将其摄影作品捐献给汉中市博物馆,极大地丰富了汉中旧照片内容。2008年10月16日,弗兰克·莫尔将珍藏多年的主要由其父拍摄的35幅老照片捐赠给汉中市档案馆,成为祖孙三代服务汉中、情倾汉中的一段佳话。此外,境内勉县档案馆、略阳县档案馆、城固县档案馆、宁强县档案馆、南郑县档案馆、留坝县档案馆也馆藏有很多体现民国时期名人贤达生活、文化教育革新、各地风俗民情的照片。2009年,汉中市档案馆利用这些照片和其他照片,编印了卷帙浩繁的《汉中二十世纪图鉴》。

《汉中旧影》是汉中市档案馆馆藏和陆续搜集的近千幅老照片的精选集。这些照片,画面生动,视角独到,内容丰富,艺术性强,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前中期汉中的风云变幻、民生百态。一张张昔日瞬间的“定格”,今日荟萃一册,已成为一部系统记录汉中近代社会变迁的史籍。编者将全书分为古城风貌、政治风云、经济贸易、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名胜古迹、民族宗教、抗战岁月、社会民情九部分,既是根据照片实际的划分,也是符合汉中当时现状的分类;每一部分简略的文字论述,既是对汉中某一领域的概括说明,也是与照片内容的相互补充。这些照片,拍摄最早的距今130多年,最晚的也已60多年。数十上百年,也许不足变沧海以成桑田,但却物是人非,河山易容;数十上百年,先前的逸闻趣事也许仍在里巷传播,但人已由牙牙学语到垂垂老矣,由青春年少到化为尘埃。所以,当我们今天面对这些照片,不能不倍觉亲切不能不感到惊讶,不能不赞叹艺术的魅力。正如《老照片》执行主编冯克力先生所说:“历史照片似乎天然地便具有帮助我们以多元视觉认识历史的功能。”一册《汉中旧影》,相信能使许多人心里激起点涟漪,产生点感觉,悟出点道理。

古城风貌

汉中古城是我国修筑最早的城池之一,自古名城名地,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城南郑”(《史记·六国年表》),从此揭开了汉中薪火相传的建城史。秦末汉初,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史记·高祖本纪》)。东汉建武六年(30年),汉中郡治由西城(今陕西安康市西北)迁至南郑(今汉中),城垣得到扩修。嗣后,隋大业、宋嘉定和明清时期,都有较大规模的修筑维护,城址基本未变。

明代修筑的汉中府城,建城墙、城楼,筑有东“朝阳”、西“振武、南“望江”、北“拱辰”四个城门,修环城城池,城周九里八十步,高三丈。雄伟壮观的老城墙,巍然屹立的古汉台,古朴庄严的拜将坛,雍容典雅的庙宇殿堂,成为时代深刻的印记。清代数次重修东、西、南、北城楼和四城门,建城身、月城、炮台,补修城墙。嘉庆以后的汉中城,除东门有城门和瓮城外,其余三座均为二重城门。还在东关外围筑土城,与府城相连,引山河堰水入城濠绕城一周,构成了城外有城的特殊形制。是时,商贾辐辏,会馆林立,人民丛聚,城郭岿然,给沉睡的古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民国年间,汉中城垣周长发展到5000多米,重修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墙上建有城楼,设置垛口,可驻兵守望。城内主要保持着东西和南北两条中轴线,主要大街有复兴、建国、汉兴、将坛、中正、川主庙、东关正街等50余条。城内街巷交错,市井繁荣,瓦屋密集,大凡街心皆铺有一尺宽的石条,街两旁为平房店铺,一些街道因商业特色而冠以伞铺街、碗铺街、石灰巷、皮坊街、管子街等。气势不凡的窦家巷民居、康家花园、吴家花园、山西会馆等名门豪宅显赫地占据一隅。城关碉堡、尖顶教堂、高耸钟楼,成为古城标志性建筑。抗战时期,为防范日本飞机空袭,新辟建国门,并在城门外修建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四桥和建国桥等桥涵。20世纪50至60年代末,汉中城墙大部分被毁;80年代以后,护城河和城内的桥涵大多湮没于城市改造和工程建设之中,唯城西一段城墙在90年代得到保护修复。

如今,我们在图片中感受汉中,古意盎然的城楼,敦实厚重的城墙,挺拔耸立的教堂,历经风雨的牌楼,热闹朴拙的市井,古朴典雅的民居,见证着古城的沧桑岁月,铭刻着天汉儿女的成长记忆。

汉中城西门

【澳】帕西·穆尔摄于1945年

汉中城东门

【俄】皮亚赛特斯基绘于1875年

汉中城南一角(城楼、城墙及护城河)

【意】南怀谦摄于1904——1914年间

汉中城北门(1932年摄。牵骡者为弗兰克之祖父亚瑟)

【澳】弗兰克·穆尔提供

汉中南城墙及护城河

【意】南怀谦摄于1904——1914年间

汉中府城墙、城垛及瞭望塔

【俄】鲍耶尔斯基摄于1875年

汉中城外之冬

【澳】帕西·穆尔摄于1944年

汉中府北门拱辰门外的商号

【俄】鲍耶尔斯基摄于1875年

汉中城楼及街道

美国人摄于1945年

汉中城街道及钟楼

【意】南怀谦摄于1904——1914年间

汉中城中山街

石翊摄于1927年——1929年间

通往天主教堂的街道

【意】南怀谦摄于1904——1914年间

汉中北校场戏台(1952年)

位于南大街上的钟楼

美国人摄于1945年

汉中城内的孔庙(文庙)棂星门

【俄】鲍耶尔斯基摄于1875年

汉中城内的文庙大成殿(后改为地方官府大厅)

【俄】鲍耶尔斯基摄于1875年

汉中城内的武庙

【俄】鲍耶尔斯基摄于1875年

横跨街道的汉代牌楼

【俄】鲍耶尔斯基摄于1875年

高官府邸

【意】南怀谦摄于1904——1914年间

在汉中南段城墙上俯瞰寺庙和会馆

【俄】皮亚赛特斯基绘于1875年

《汉中旧影》编写人员名单

主编 孙启祥

编辑 张洪涛 焦振业 柏建新

撰文 沙建国 等

图片搜集、提供、处理

刘 默 郭金光 赵显锋 柏建新

冯岁平 王景元 李魁元 鲁汉军

陈海儒 张 芳 杨再丽 张汉兴

(南怀谦所摄照片据澳门艺术博物馆《世纪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