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的绘画艺术成就是什么「宋代人物画的艺术成就」

互联网 2023-02-25 17:59:0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汉中的绘画艺术成就是什么「宋代人物画的艺术成就」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九章:艺术奇葩

汉中具有丰厚的艺术土壤和浓烈的艺术气氛。龙岗寺等遗址出土的上古时代人面形陶壶、兽头尖底瓶等器物的造型、眉目、神态,极具绘画、舞蹈、雕塑艺术雏形;中古时代以“石门十三品”为代表的褒斜道摩崖石刻,更是孕育了汉中的书画传统和书画人。秦巴山地沟壑纵横、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为歌舞的诞生提供了环境。在这片土地上,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绘画天地

汉中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陶器的装饰图案和青铜器的纹饰。龙岗寺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为数不少的彩陶。这些彩陶,充分反映了先民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他们一方面把绘画艺术和器物造型结合在一起,更加生动地反映出艺术效果。在彩绘大头壶上,把大头壶顶部和肩部做为装饰面,在顶部绘以三角直线穗状纹图案,肩部绘以三角纹图案,器形与绘画和谐统一,达到了较好审美效果。另一方面,把写实与写意结合起来,使艺术效果更加突出。彩陶盆的口沿绘一道黑彩宽带,外腹部绘两条鱼纹,两条鱼纹首尾相连,仿佛鱼在水中追逐嬉戏,形象地描绘出鱼眼鱼形、鱼翅、鱼尾等细节特征,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在彩陶壶的腹部很自然的绘以波折纹,在凹下的地方填以三角,古朴大方地勾绘出水波来,既简洁明快,又自然流畅,体现出质朴古拙的自然之美。龙岗寺遗址出土的兽面纹彩陶壶的顶部和腹部分别绘有三幅各自独立的兽面,极尽夸张,既能让人看出有脸有眼有鼻的兽面,又收放有度,具抽象美,且部局均等,大小一致。

龙岗寺陶彩绘

汉中的雄奇山川和连云栈道成为历代山水画家取景创作的源泉。据北宋《宣和画谱》著录,唐代南宗山水画家王维曾创作过十多幅反映嘉陵江山水栈道的“栈道图”、“蜀道图”。此外,唐代画圣吴道子、北派山水画领袖李思训均创作过嘉陵江蜀道图。传世最早表现栈道山水传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图》,即反映唐玄宗入蜀时嘉陵山水栈道场景。另外,像北宋王詵《烟江叠嶂图》等也可能为表现嘉陵山水传世画作。而文同略阳诗“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君如要识营丘画,请看东头第五重”,似乎在解读上述北宋著名山水画家均曾涉足蜀道嘉陵江一线“饱游饫看”(陶喻之《历代栈道图考述》)。

在这片艺术沃土上,孕育了许多书画名家,北宋文同和南宋高焘、雍巘、张通等就是他们的代表。文同知洋州时,曾在城东北筼筜谷培育竹子,并筑“披锦亭”,以观竹画竹。文同在洋州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请者,络绎不绝。文同厌之,偿投于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宋史·文同传》)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后被奉为“湖州画派”的代表。高焘、雍巘、张通都是汉中本土画家,其生平和成就入选南宋邓椿的画史著作《画继》,略阳籍花鸟画家高焘的传世名作《寒林聚禽图轴》现藏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南宋高焘《寒林聚禽图轴》

得益于产生过古代绘画、书法巨作的这片土地滋养,近当代汉中成长起一批有影响的书画名家。

近代以来汉中画坛群星闪烁,前有陈才瑊、龙文、王世瑛、李白瑜等共执牛耳,后有方济众、赵世钧、温鸿源、石景昭、高裕德、许自彬、丁绍光等各展奇才。陈才瑊所画牡丹姿态多样,有“陈牡丹”之雅号;龙文以山水花鸟栩栩如生而闻名;王世瑛因擅画墨兰而著称;陈因(陈永福)擅长版画,精于书法;温鸿源师从任曼逸画虎,有“一代虎王”之美誉;生于城固的美籍华人丁绍光开创了“现代云南画派”,在世界各地享有李可染山水画盛誉。此外,著名画家李可染1956年以略阳县城和嘉陵江为背景的山水画《略阳》、《雄山秀水略阳城》,石鲁1958年以镇巴县农业建设为背景的山水画《山区修梯田》等,为汉中山河增色。

李可染山水画

抗战时期,本地画家潘德三、曹自先与黄鹤俦、叶访樵、王大平、任曼逸、郭登岑等著名画家在汉中举办美术作品联展,成为汉中艺术史上盛事。但是,这一时期和随后发生的社会动荡,使许多艺术家命运多舛、有志难伸。李白瑜、孙竹青、郭登岑等人的经历在具有传奇色彩的同时,多了一些悲剧意味。

李白瑜(1907-1986),字名麟,西乡人。清代江西巡抚李文敏之后嗣。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求学期间师从刘海粟、潘天寿、张玉良。曾参加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家联盟的活动,是西京金石书画会的创始人之一。早年性情豪放不羁,有板桥、伯虎之风,他戏弄官场劣绅的画作与诗文至今存世。中年遭“文革”之劫,强制遣送僻乡。晚年移居西安,处境有变而疾病缠身。他出身西画科班,以国画书法立身。其国画着力写意,书法擅长篆隶章草,篆刻宗法秦汉。身处僻壤之际,一贫如洗,因陋就简,创刻桃核印。贱如敝帚的野生桃核在他的手下脱胎换骨,成为一方有灵性的篆刻珍品。

抗战时来汉中的画家孙竹青和郭登岑,曾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在《画家孙竹青女士墓表》中,饱含深情记载了孙竹青事迹。孙竹青9岁即在扇面上作画,13岁受业齐白石之门下,齐白石题其画曰:“竹青女公子,年小笔超殊。”在随西北联大举家南迁途中,她以画作维持全家生计,且多有捐画义举赈济灾民。1939年,汉中举行救济难民画展,她积极参与,一时名重秦巴。其代表画作《辛夷玉鸟图》取景于留坝紫柏山,自然灵秀,浑然天成。她还自创竹青牌墨汁,满足陕南诸多学校需求,有益于国,亦自赡其家。1940年底,她嫁给汉中不良商人杨子朴,婚姻不幸。1942 年3月10日病逝于汉中。黎锦熙赋挽诗:“烽烟九万里,人世廿春。妙手承甘旨,佳期茹苦辛。画中张虎视,镜里但娥颦。恨事遗言在,难忘是老亲”,令人唏嘘,催人泪下。

郭登岑(1899-1986),本河北固城人,抗战期间定居汉中。他是一位品高格清的艺术家,却以替人代写书信的非艺术姿态艰难度过“反右”和“文革”岁月。但其内心,始终坚守艺术家节操,亲近自然,随顺平和。晚年以社会贤达身份在群众艺术馆领取一份补贴个薪水,不嗔不怨。这期间,他创作大量花鸟作品,并参加各类展事。其作紫藤,丰茂劲韧,一如其本身为人。

方济众(前左二)与汉中文化人士畅游南湖

勉县籍画家方济众,笔名雪农,生前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国画院院长。曾师从赵望雪,擅长国画山水,兼长书书法诗文,是“长安画派”主要画家之一,代表作品有《三边塞上风光》,《雪漫天山》、《沙海花》等。“文革”后期,方济众下放汉中,先后供职于县文化馆和汉中地区群众艺术馆,众多爱好美术的青少年环绕在他的周围,其艺术血脉浸润几代人,影响造就了汉中一大批画家。方济众是汉中山水的诗意提炼者,为后学者描绘汉中山水开辟了一条具有启示意义的道路。

洋县籍画家高裕德是典型的学院派国画家,特别注重写生训练,出版有《高裕德速写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高裕德有计划地以汉中历史人物和名胜遗址为题材,创作了《张骞》、《蔡伦)、诸葛亮》、《韩信》、《拜将坛》、《武侯墓》、《汉台》等系列国画作品,用笔健朗,造意高远,神形兼备。他为郭登岑画像,把一位超越痛苦、回归平和的老艺术家塑造得惟妙惟肖。

宁强籍画家赵世钩和勉县籍画家徐自彬的美术创作深受方济众影响。方济众曾经力图把当下的建设成就与传统的山水画融为体,赵世钓作品也不乏类似尝试。赵世钧早年毕业于汉南书院,为人平和,学识高卓,书画兼擅,在花鸟画创作上令人瞩目,所画牡丹临风摇曳,富有动感和质感。其代表作品有《和平之春》、《嘉陵江三百里风光新图》、《巴山金秋》等。

许自彬主创国画山水,是继方济众之后赋予汉中山水新鲜诗意的代表性人物。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是他创作的活跃期。他画的山水小品类作品,构图、设色、走线、晕染,均与方济众先生成前后呼应之势。他的创意山水画百米长卷《褒斜栈道图》,创作历时半年余,展卷览之,秦岭雄阔,栈道逶迤,褒水滚雪,满眼烟云。

高裕德国画

汉中市美术家协会成立于198年。高裕德、李永夫李璟先后任主席。当代汉中画坛从事国画创作的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黄品臻在山水人物创作中蕴含禅意,安抚心灵。何长生着笔山水小景,颇得方济众画作之神韵。罗安平写意、工笔兼擅,笔底山水、人物安闲自适。张尹的山水田园呈现着儿童的心境与意趣,纯真灵慧。李璟的梅花笔简精神。石寒松的冰雪画使人耳目一新。在油画方面,张重光坚守古典油画传统,以张骞事迹为题材,创作了系列油画作品,在弘扬张骞精神上功不可没。李永夫是现代派艺术观念的拥趸,创作了富有哲学意味的《海底的火焰》、《伤春》、《虹》等油画作品,被散文家李汉荣称之为“汉中的梵高”“汉中的高更”、“汉中的莫奈”;还有人评述,李永夫力图把尼采的哲学用色彩表达出来,让人感觉到一种近乎分裂的生命激情。潘云海的油画作品融汇了许多中国画元素,油画的象与国画的意在他的作品中交织成意蕴丰富的画面。而文杰则注重乡土,具写实主义风格。明朗(明智祥)师承列维坦和希什金,作品的影响在国内少见。

赵世钧国画

同民歌、民间舞蹈引人注目一样,汉中的民间美术亦具一席之地。1986年,汉中举办了一次民间美术展览,各类展品两千余件,包括刺绣、架花、剪纸、戏剧脸谱、石雕、木雕、烙画、麦秆画等。城固县的架花设色单纯,构图美观,针法精巧,题材选取生动有趣,代表作品有《老鼠嫁女》、《十子图》等。这些年剪纸艺术发展较快,汉中市、镇巴县、城固县均有优秀的剪纸高手涌现。边凤兰的剪纸作品被陕西省邮票公司作为生肖邮票图案。赵维平出版有剪纸作品集《闲梦别裁》。

文杰油画《羌族姑娘》

来源:《文化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