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智慧建筑研究院「南京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

互联网 2023-02-25 13:40:4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南京智慧建筑研究院「南京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8月18日,由中建八局主办、中建八局三公司承办的中建八局第十三届科技论坛在古都南京召开。多名院士、专家汇聚一堂,论坛以“科技创新助推智能建造”为主题。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南京目前有不少建筑都非常“智慧”,还有不少“低碳建筑”。

“南京明长城的每一块砖,都是可以追溯源地的,工人姓名、建造单位都是刻在砖上的。目前我们从原材料进场,到现场这个材料具体用到哪个位置,都是可以全链条跟踪,也是可以追到那一车土是哪个单位的混凝土浇的。”南京阿里巴巴江苏总部项目负责人邢澄告诉记者,除此之外,目前该项目还可以实现“安全帽捕捉”功能。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算法,自动分析捕捉没戴安全帽的工人,并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安全问题是第一要务,所以我们也和阿里一起设计了VR体验馆,可以让工人实地体验高处坠落、机械倒塌等感觉。”邢澄说。

中午12点,艳阳高照,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内,顶灯自动关闭,温度显示24℃,这一切无需人工操作,全由电脑“实时感应”。这座一年四季会“呼吸”的航站楼,在设计建设之初,就走的是绿色、低碳、循环路线,投用后又与绿色三星运行要求一一对标改造。此外,航站楼110个洗手间中,55个冲厕用水来自于雨水,雨水系统每天供水量达40—45吨,全年可节约用水近一万吨。雨水完成冲厕使命后,还有用处。T2航站楼产生的所有生活污水都将流向另外一个蓄水池,经过过滤消毒后,变成“中水”,用于整个机场的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

像江苏大剧院,在椭圆形屋面设计了太阳能光伏板及太阳能热水集热器,用于应急照明及餐厅热水需求,新技术示范的同时也节约了能源。项目在地下室车库部分区域设计了太阳能光导系统,在室外太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减少地下车库的照明,也起到了节约电能的作用。

中建八局总工程师亓立刚表示,智能建造对行业具有推动作用。“它能有效缓解当前建筑工人短缺的难题。国家统计局重磅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一线建筑工人平均年龄偏大,且新增人员比例持续降低。通过智能建造的技术装备来代替人工,不但能降低劳动强度,还能提高工程质量。截至目前,中建八局已经成立了多家科技公司。比如智慧科技公司,主要开展BIM的全过程咨询、城市运维平台等集成管理平台业务:“现在各级研发机构已经落地研发了20多款机器人,其中IABM智能装配式造桥机、自行式高分雷达2.0、新型超低温冷媒循环冻结机逐步走向产业化的道路。”

中建八局总工程师亓立刚主持论坛

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欧膜技术研究院院长、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等,也作了相关报告。王建国作《关于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价值理性的思考》专题报告。他结合江苏园博园、南京牛首山等项目实践,表示城市建设需要融合科学与技术工具理性和生态与文化价值理性,实现对“工程造福人类”的理解进阶。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作报告

马军作《低碳绿色城镇建设需求与绿色发展机遇》专题报告,他从水资源、进出城乡物质、高能耗和温室气体分析存在问题并介绍了水源保护、源头污染控制、污水处理、膜技术与高级氧化技术等生态对策。

当天,江苏省住建厅巡视员唐世海,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会长张宁宁,中建股份科技与设计管理部副总经理周鹏华,中建八局副总经理、三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书冬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建八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章维成宣读《智能建造倡议书》。他号召全体中建八局科技工作者,始终紧跟全球智能建造潮流,始终聚焦行业痛点难点问题,始终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大力推广智能建造新技术新模式。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