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唢呐大王「王功应」

互联网 2023-02-24 20:27:4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中国唢呐大王「王功应」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唢呐艺术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曲目繁多,旋律优美,高亢激昂。

唢呐一响,人们便忙;不是登天,就是拜堂。”在湖北咸丰乡下的农村,唢呐成为传递悲喜的号角。长年生活在农村,人们从吹唢呐传出的声音,便能知道哪家是办丧事还是喜事。

易建明师傅带领他的团队倾情演出!

据咸丰县志记载,咸丰唢呐至少已流传了近300年。坪坝营镇一带的唢呐,因其演奏形式独特、曲牌丰富,而被确定为恩施州20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区之一。

唢呐,多见于农村的婚、丧、嫁、娶等场面,虽然是我国传统吹管乐器中的一种,凡吹奏这种乐器的人,全部是凭师傅的口传心授,学到一些固定的吹奏曲调,便开始活跃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中。

2012年,蒋仁明、易建明等4人赴京,到中央电视台15套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演奏唢呐“双龙抱柱”。

“吹唢呐的人,在咸丰当地统称为‘吹鼓手’,也有的叫“吹手”、或者“八仙师傅”。

咸丰吹唢呐演奏时一般是围坐在八仙桌旁,因此,咸丰当地人把他们非常亲切的称为“八仙师傅”。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土家人把吹唢呐的人叫“八仙师傅”,原因是相传唢呐这种乐器是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这八位神仙制造并流传下来的。

易建明是咸丰县坪坝营镇中坝村下池人,今年56岁,他从14岁开始学吹唢呐,有40多年吹唢呐丰富的经验!从开始学到的10个曲调,边吹边找人学,曾经找了名师拜师学艺,到现在能吹50多个曲调(当地人说的“唢呐引子”,书面用语叫“曲牌”或者“曲谱”),自己也写得有30多个曲谱,存放在咸丰县博物馆,这种曲牌只有民间才有,有调无词,只供演奏。

易建明师傅把学到的曲调,还先后教了10多个徒弟。在90年代,曾经被请到湖北省的宣恩、咸丰、来凤、以及重庆黔江还有河南等地去参加红白喜事的吹奏。

易建明师傅不仅自己把唢呐吹得出神入化,他还会自己纯手工打造唢呐!

易建明师傅说,民间唢呐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通常以欢快喜调和低沉悲调进行传授。红事吹的是喜调,喜调轻快、欢乐,吹奏时激昂嘹亮、和谐悦耳;白事吹悲调,悲调深沉、低吟、委婉幽怨。

唢呐吹奏出的声音独特、洪亮、豪放、激昂,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方圆五里之外都能听见,在大山里面吹唢呐,唢呐回声会响彻云霄!在咸丰当地也有人把唢呐称为乐器中的“霸主”。一旦吹响,它能够和一支乐队抗衡,有以一当百的功效。

咸丰是土家族、苗族人集居地,唢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根基,举办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都要请几个吹唢呐的前来热闹一番。现在那些送子参军,开张剪彩的,节日舞台演奏也要请一支唢呐队来庆贺。

民间唢呐通常是一对,分为高音和低音进行搭配,必须是两个人一起上阵。唢呐是传统的民间管乐,作为民间音乐、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大到央视舞台,小到喜庆佳事,都有唢呐出现!

这个在咸丰“吹鼓手”行业中,相当有名气的易建明。他曾经应邀参加各种唢呐大赛,在比赛中都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

迄今,吹唢呐这一非物质文化,吹响了咸丰文化繁荣的号角,不仅在咸丰红白喜事上出现,还走进了多所学校的校园进行传承。

据史书记载,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西晋时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

唢呐虽然是由西方传入中国,但是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进,唢呐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最喜欢的乐器之一。

本文由法锅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