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艺游人「数据漫游关闭还是开启」

互联网 2023-02-24 16:08:5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青岛艺游人「数据漫游关闭还是开启」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这个五一假期对于青岛人而言有些许特别。因各地疫情复杂多变,人们多选择留在原地而非远行,这反倒让这座城市的居民有机会以漫游者的视角,深度感知、发现城市景致的变化——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西海美术馆“上新”。青春的天马行空取代了经典的正襟危坐。这一次,人们在一张手绘“藏宝图”的指引下按图索“艺”,“漫游”10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艺术家及艺术小组共同创造的小宇宙,在这个新世界,艺术更加贴近当下年轻人的沸腾生活,洋溢青春的思想和态度,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山海映照的美景、大人和孩子欢动的情绪,以及同样制造奇幻色彩的美术馆建筑。

龙江路赵太侔故居里名为“我猫”的沉浸式体验展。

青岛老城区的老旧院落也因艺术的抵达而葳蕤生姿,从网红墙内市美术馆王春生水墨的“澄怀静思”、水彩油画共绘的“胜日寻芳”之景,到青岛源艺术风貌馆里的梁修熙书艺,龙江路赵太侔故居里名为“我猫”的沉浸式体验展,太平路北服时尚产业园内的国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还有瑞昌路尽头、一场凭海临风的“很凡尔赛”的艺术派对……与老城区的百年街巷、自然风物交融的多元艺展,沿着海岸,和着露营地的电音、“城市音乐角”的快闪,构成美术与音乐空前的假日时空。

市民在市美术馆参观。

春末夏初,在城市绽放的最美季节,有更多人领略到艺术久违的烟火气:她正从美术馆殿堂级的庄重气氛里出走,向整座城市的街角漫溢,所到之处,耳濡目染,一派生机。青岛的艺术漫游模式,就此开启。

想象,你正在漫游

《想象,你正在漫游》,青年艺术家谭英杰的这件作品,位于西海美术馆刚刚上新的首届新当代艺术展《啟航》的展览入口,这场展览由敖乾枥、林奥劼、李维伊、刘昕、史莱姆引擎、童昆鸟、谭英杰、杨迪、臧坤坤和志韦十位艺术家及艺术小组个性鲜明的作品组成。

李维伊作品《年底》。(西海美术馆提供)

旧报纸包裹的海洋球布满球池,上面的印刷体历历在目,传递来自世界的关乎疫情的消息,远观像是宇宙太空中运行的数不清的星球,抑或是月球上冷白色调的陨石坑。艺术家在美术馆的大厅内,量身定做了一个充满亲切感的游乐场。《想象,你正在漫游》成为整场展览的“开场秀”,而“漫游”的主题,则似乎是对展览观展方式的最佳提示。

谭英杰作品《想象,你正在漫游》。

为了这场年轻的展览,同样年轻的美术馆工作人员特别手绘了一张导览图,卡通的图样造型显示出所有参展作品的样貌特征,并标注了它们所在的区域,曲折回转的展览动线将整座美术馆的空间都勾勒了一遍。没错,许多作品并非出现在美术馆的展厅中,而是散布于长廊、大厅、露台等馆内的各个公共空间,并与馆外的风景呼应,实现了一场真正的美术馆“漫游”。

童昆鸟《三毫米上的金色恶托邦》的毛绒尾巴已经在酒吧亮相,更让人无限期待作品的全貌。谭英杰的另一件极富城市映射感的雕塑作品《大折叠》面海而居,呼应着对岸的城市景观,观者不经意漫游至此,可360度无死角地观瞻作品;李维伊的《绿刃》同样需环绕方解其意,这件由100把不同样貌的刀具组成的作品,从最初的一把一次性绿色塑料餐刀,最终逐渐变化成为一枚锈迹斑斑的战国刀币,而为了解这个逐渐“变异”的过程,参观者一定会忍不住环绕环形展台数圈,为寻找刀币上小孔初现的那一把刀而乐此不疲;杨迪的影像作品《安全词》如同它的名称一般,安全地“藏匿”于一进入展厅的拐角,若观众不慎错过,也能在一墙之隔的另一处空间——通过影像发出的声响和墙体透出的光影,再度折返,循声而至。

西海美术馆展陈作品《大折叠》。

西海美术馆的创始人,也是此次展览的出品人孟宪伟,用“流连往返”来概括这场展览充满趣味的观展体验,这既是对“漫出”展厅的展陈特色的描述,也是对展览本身趣味性和吸引力的直陈。完全不同于美术馆开馆首展《超越》的大师级经典样貌,这场展览充满朝气蓬勃的青春意象,更像是一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海边的艺术派对。

参展艺术家敖乾枥的作品《AoTM手机保护系统》可能更具说服力,开展当天,这件艺术作品前便排起队来,参观者纷纷在艺术的互动中收获了颜色自选、现场制作的创意手机壳。在这里,艺术成为一个媒介,建立起观众与艺术、与美术馆及其所在城市地理环境之间更趋生活化的联系。

参观者与敖乾枥的作品《AoTM手机保护系统》进行艺术互动。 (西海美术馆提供)

而从这场展览出发,西海美术馆作为一座馆龄不足一年的年轻美术馆,形态才更趋于完整。人们在日益精致的餐厅进餐,在新辟的水吧休憩,抬眼便是山海作背、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馆外的小小湖泊刚经过了一轮清淤整饬,露台上甚至还听得到不远处传来蛙鸣……这是一场令人愉悦的艺术漫游。

功能“漫游”的美术馆

“一座美术馆要呈现清晰的个性,彰显其在地性和唯一性。”孟宪伟期冀西海美术馆通过展览项目,树立美术馆鲜明的个性及态度,并希望成为呵护青年艺术家的土壤,这也是公益性美术馆的使命和担当。期待更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美术馆的每一寸空间里焕发勃勃生机,共同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文化景观,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助力艺术城市建设。也许未来要看新的当代艺术家群体的面貌,就要到青岛来,到西海美术馆来。

展览“啟航”,成为强化个性的开端。何谓“新当代”?首届“TAG·新当代”艺术展学术委员会主席及评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作了如是注解:“这些深刻质疑‘凡外来必优于本土’‘凡众者必然芜俚’的新一代青年艺术家们,在和而不同中持续发现、挖掘并创造贴有新时代烙印的新文化价值,这是新生一代的青年艺术家们成长所见世界的体感投射,他们带着对既往乃至当下艺术现象所抱持的批判性姿态,加入对当下时代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回应的洪流中,是历史的、当下的,也是未来的,既是艺术学,也是社会学意义的‘新当代’。”

这是西海美术馆给予自己的新标签,也是它给予青岛这座城市的全新的艺术定位。

2021年末,经由包括张子康在内的10位学术委员评委近半年的严肃评选,西海美术馆从55位/组提名艺术家及艺术小组中精选出10位,成为首届新当代艺术展“啟航”的入展者。这也是西海美术馆艺术扶持项目的开启,旨在依托西海美术馆丰厚的学术资源,为年轻艺术家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创作实验提供一个共同交流与展示的公共平台。

展览期间,评委将现场通过终评,颁出一个“青年艺术家奖”,西海美术馆将为其举办一场个展。而明年,该项目会面向全球青年华人艺术家征集作品,并对年龄及毕业时间进行限定,让更加年轻的艺术家群体与美术馆一起,在青岛经历成长与冒险,而青年艺术家的聚集,也必将为城市带来专业人才的支撑和艺术氛围的滋养。

无独有偶,就在五四青年节当天,中法融源(青岛)文化艺术研究院及其旗下的融源美术馆,也发布了一项“5.4ART——青年艺术家计划”,提出“以积极的姿态打造青年艺术家文化艺术生态,为青岛文化艺术事业的长远发展增添动力”。这项联合法兰西艺术院艺术大奖赛开展的“计划”,以融源美术馆为国内综合性艺术作品的孵化平台,将通过对青年艺术家的全方位扶持,首先是作品的征集,为青年艺术家走向国际舞台搭建桥梁,评选出的优胜作品将有机会优先提名法兰西学院艺术类大奖赛。

在青岛,美术馆正通过其功能定位的“漫游”与拓展,实现更大的存在价值。而这不仅体现于专业学术领域,更在于其不断向普通民众倾斜的社区艺术生态的营造,以及美育的普惠机制。

孟宪伟透露了西海美术馆已经筹备超过六年的绘本图书计划。目前“西海”已汇集了国内外各类获奖经典绘本超过1万种,而对于美术馆而言,每一本绘本都对应一个公共教育项目,将会推出相应的美育课程,它们也是展览内容的延伸和组成部分。

在孟宪伟看来,美术馆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作为核心内容的展览项目的确立,更需要可持续的艺术在地性的培养。其中,能够让孩子们进入美术馆成为一种常态与习惯,将是美术馆功能的标配,它决定着美术馆的未来,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城市的未来。

是时候破除教条的仪式感了

多年前,水彩名家陈坚曾经对家乡青岛提出期许:希望艺术能够从美术馆里高冷的展陈变为街头巷尾随时随地可以走进去观赏的日常存在。这一期许正在青岛变为现实。美术馆开启它鲜明的在地性艺术“漫游”的同时,街巷深处,也有更多人开始在市井的烟火气中寻觅和体验艺术创意。

德昌阿特文化机构的创始人林竹最近一直在为他的一场“青岛叙事”系列的艺术回顾展做准备,他计划在老城区的百年街巷中寻找一处合适的场域,开启一场在地艺术之旅。这场“青岛叙事·里院五周年特展”,还拥有一个亲民的副标题——记忆的消亡和重生·展卖里院专题艺术集市。过去数年间,林竹创立的“青岛叙事”系列艺术展以青岛老城区的特色民居里院为场景,成为本土最具人气和口碑且没有受众限定的民间艺展品牌之一。这一次,林竹也期望借助重温与记忆的转换,再度实现市井烟火与艺术创意的一次聚合,并计划邀请艺术家与文史专家共同参与其中,带来一场艺术 历史的老城艺术漫游。

就在林竹试图在街巷营造他的艺术展场之时,位于观海听澜一幢别墅里的光美术馆正在青岛的后海海岸进行一场“凡尔赛”主题的艺术派对。这场开进滨海社区的艺术聚会,由青岛出版集团旗下的青岛城市艺术馆策划推出,实际上并未有珍贵的艺术藏品入展,而是将整座塔楼状的美术馆布置成华丽的凡尔赛宫的沉浸式场景,为周边的居民进行了一场人人可参与的有关巴洛克绘画艺术与同时代生活方式的知识普及。

从美术馆到老城街巷和新兴社区,艺术正摆脱教条的仪式感,成为居民随时可以参与其中的生活场景。艺术从来不只是美术馆里的珍藏,而是日常生活的标配。上海就曾推出“空间艺术季”,将各个社区变为艺术的展场,并为此完成了一个街区导览系统,串联起社区的城市家具、创意实验室和艺术空间。漫步街区,每隔一段路都能“偶遇”一个艺术化的空间。这一与高校合作开展的项目,让上海市民的生活圈都变得更加立体了,居民步行即可接触并感知艺术气息。必须提及的是,与高校联动将艺术引入社区空间的做法也正在青岛的西海岸新区展开,成为当地以公共艺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创新举措。

5月8日,西海美术馆迎来新一期“为美而来”美学实践课,实际上,定期到这里亲近艺术已经成为周边居民的日常。面对世界级建筑大师让·努维尔的海岸杰作、吉尔·克莱芒设计的屋顶花园,自然之境,建筑之美,滋养着每一位普通市民。艺术终将会以自己的方式漫游城市,与生活紧密相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青岛日报2022年5月9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