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学科建设思路」

互联网 2023-02-24 09:58:5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学科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学科建设思路」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为统筹推进

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全面提升

我省普通高中办学品质和育人水平

9月28日至29日

河南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暨省级学科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会

在郑州举行

点击报影,阅读详细报道

在交流分享、专家报告环节

省内外多位专家、校长

针对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建设

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10月8日起

“教育时报”微信公众号

将陆续推送专家、校长的

精彩报告内容

↓↓↓

借课程基地拓展资源

促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董裕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长,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主要目的是解决长期困扰高中教育的两大瓶颈:一是千校一面难以突破,二是素质教育步履艰难。

课程基地建设,旨在改变育人模式,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自主性。课程基地建设,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普通高中应试导向、千校一面的现象;有利于引导学校将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纠正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素养、重书本轻实践的现象,以多样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实践潜能和创造潜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课程基地是现有教学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课程基地的最初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课程基地赋予部分学校有条件的学科更多更好的资源,实现在非基地场所实施难以实现的学科教育目的,为其他学科和兄弟学校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完成学科教育任务树立示范和典型。

课程基地怎么建?课程基地如何运行?课程基地的理想样态是什么样的?课程基地的注意点有哪些?这些在我们最初创建时是很难说清的,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我们也是通过一步步摸索,逐渐总结出来的,下面我结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海安中学”)的实践做法,就这几个问题与大家交流分享。

课程基地怎么建

第一要科学规划、有效实施。建设课程基地应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规划的品质要高、立意要远,实施要精细。在实施过程中,不仅相应的学科教师要参加,还应动员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让基地建设工作真正成为学校行为、全体教师的工作。

第二要营造氛围、争取支持。课程基地建设单凭学校的努力,难以达成相应目标。作为建设主体的学校,在校内要让各学科教师了解、认同、关心、支持基地建设;在校外要引导政府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区、团体及家长共同参与,争取各方以多种形式持续支持。

第三要明确类别、分类建设。课程基地总体上可以分为学科类、非学科类两大类。如果按课程性质可分为理工类、人文类,如果按设置场所则有校内和校外之分。无论哪一种类别的课程基地,都应依据其本质进行建设。非学科类课程基地大多基于校本课程建设,在实施的时间和空间上有些特殊,应按照校本课程的特点与规律进行建设和实施。

课程基地如何运行

在课程积极建设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课程基地怎么运行。

第一是体制要新、机制要活。课程基地建设可以是一个主体,也可以是多主体。多主体共同建设,可以建在校外,如劳动教育课程基地。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是保障基地运行顺畅、高效、可持续的需要。

第二是开门建设、服务社会。学校是集社会资源建成的基地,理应面向社会,成为整个社区文化资源的一部分,这与课程的开放性是一致的。开放课程基地,使之成为其他学段和社区教育的高品质的资源,同时也可以赢得更多更好的基地建设和发展需要的资源。

第三是引进资源、校本改造。课程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资源建设。课程是国家的意志、价值观的载体,特别是人文类课程,在积极引进的同时必须进行改造。STS课程、AP课程、STEM课程等许多课程研究和实践成果都可以借鉴、学习,但必须进行本土化、校本化改造。

课程基地的理想样态

课程基地的理想样态,就是我们建设的美好愿望。

一是课程要素统整的样板。课程基地应将课标、教材的要点、难点与基地要素统整,进一步提高本课程建设和实施水平,为全省同类型课程建设和实施提供示范。

二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先行者。核心素养只有通过课标和教材的修订与实施、教师培训、课堂教学、考试与评价方式等一系列工作的整体协同,才能真正落地,而基地建设责无旁贷。

三是学生兴趣生发的渊薮。课程基地应是学生兴趣的生发之地、延续之所,是学生进入自如学习境界的地方。课程基地应成为学生创意被激发的地方。

四是课程文化建设的高地。基地应是课程文化的氤氲之地、学科精神旗帜的高扬之所,而不应是单纯的学科发展史馆、学科实验室、学科设施设备陈列馆或展览馆。

五是学生学业水平的高峰、学科教育质量的高地。基地学科整体学业水平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将会造就一批兴趣得到发展并成为特长的学生。

课程基地建设的注意点

要实现上述课程基地的理想样态,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点。

一是基地投入要避免重硬轻软。既应重视实验室、演示厅等硬件建设,又应重视教学改革、师资队伍、运行机制等软件建设,软硬并重。软件的健全需要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软件偏软,很难实现设计申报之初的目标。

二是课程活动要避免空洞低效。申报课程基地时应展开深入调查和仔细研究,不仅要确定特色课程,更要从可操作性的角度选择并设计有效的课程活动。课程基地在规划时确定的项目都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流于形式,也难以发挥课程的优势。

三是课程实施要避免被动参与。教师是课程基地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课程基地发挥作用的主导因素;学生是课程基地活动的主体,是课程基地的直接受益者。如果基地在设计课程时,未能对师生生理、心理、教材、教法、学法和教育管理等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系统的研究,课程基地也就难以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是基地使用要避免辐射不力。课程基地在规划时应注意吸收周边学校优秀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与建设,设计、开发的特色课程不仅能满足本校学生的需求,也应促进周边学校的共同发展。否则课程基地难以很好地辐射引领兄弟学校。

江苏省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用于高中课程基地学校建设,驱动内需,激发学校创造力。课程基地建设按省财政、市财政和学校自筹1∶2∶3的比例进行投入,每个课程基地省财政拨款100万元、市财政拨款200万元和学校自筹300万元总计约600万元的建设经费。至2018年,全省课程基地新增投入近20亿元。

课程基地以环境变革倒逼教学方式与育人模式的转变。通过建设课程基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科教学转型为学科育人。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等主题内容设计模式,有力促进了综合育人。

课程基地建设的出发点、着眼点

课程基地建设的出发点、着眼点很重要。课程基地没有固定模式,不能为做而做,流于形式,好大喜功,不能满足于装点门面,拿个牌子,更要看实际效果——学生发展。所以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课程基地建设,都一定是为了育人,为了学生发展,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感兴趣是前提。

有4个问题,大家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思考,我们不仅要看基地投入力度的大与小,还要看对学生有多大作用;不仅要看基地建设数量的多与少,还要看有多少学生愿意用;不仅要看基地建设速度的快与慢,还要看有多少学生持久用;不仅要看基地建设的通用性,还要看有多少个性化、校本化。

课程基地建设,要注意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一定要有个性化,一定要有自己学校的特色和标签。课程基地建设,不能简单地把它交给某个公司来做,学校一定要参与其中。

我们海安中学建设的光影艺术课程基地、三门球课程基地、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物理创新实践课程基地、机器人课程基地、劳动实践课程基地、话剧课程基地等,都是基于学生发展。孩子们在这样的课程基地里面,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得到很好的成长。

大家从我校建设的课程基地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出发点是育人,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很重要的出发点。

以上是我们海安中学在课程基地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考、方案、成果,跟各位河南教育同行交流。希望也预祝河南的普通高中教育,以学科基地建设为重要契机,快速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暨

省级学科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会的

专题报道今天全部结束

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建设

是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

关键环节

是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

主要抓手

是推进新高考新课程实施的

主阵地

对于学科基地建设的进展

教育时报将继续关注

也请您继续关注!

来源:教育时报

“天宫课堂”第三课,河南娃连线航天员

15 115!河南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评审结果公示

河南教育这十年丨跨越式发展!格局性变化!全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