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诸众「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有哪些人」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艺术与诸众「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有哪些人」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他是诸艺兼擅的大师,是20世纪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是一位集收藏、书法、金石篆刻为一体的大家,康有为称赞他:“江南神童,名不虚传。”
他就是堪称近百年来“金文大篆第一人”的朱复戡——
朱复戡临《石鼓文》局部
朱复戡先生一刻不停地在艺术悬崖峭壁上披荆斩棘,奋力攀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
可以说,篆书不仅是其一生研究和创作的重点,也是其篆刻、绘画等艺术之源泉,更是奠定其在近现代书坛不可替代地位之根基。
渔渊(散)鱼(龻);载道驾鹿车(书於1910年前后,约11岁左右)
朱复戡曾涉足金融,是国内第一代证券从业者。在未满18周岁之际,其已进入上证物交所担任场务科长。但由于当时证券交易十分火爆,场务管理琐碎繁忙,这种操作性的事务与其初衷不符,且无暇染翰弄墨,故其干了一年半后就辞职回家,专心读书习艺。与常人为生计而工作不同,他进金融界是为能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世态,故在1926年应老乡张迥伯之邀又进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南市分行工作,再入金融业,直至26岁时刘海粟力邀其担任上海美专教授,他方觉找到了人生真谛,自此便专心从艺,不问他事。
石鼓文集联 朱复戡
说其在世时名气大,并非妄言,当时的艺坛领袖张大千曾这样评价朱复戡:“大千漫游南北,数十年来,所见近代名家书画篆刻,能超越时流,直入周秦两汉晋唐,熔合百家,卓然开一代宗风者,唯朱君一人而已。”
朱复戡先生的绘画,写意或兼工带写的作品中,写实的形体与写意的神采相互交融,取西画之长,不失为道地的民族形式的中国画创作。马公愚评价他的国画之“独癖蹊径”,在于以篆书线条作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各种体材,“高古雄丽,冠绝前人”。
临秦始皇诏版 朱复戡
朱复戡书法四体俱佳,尤擅篆籀,厚重朴实,别具风格。篆刻得吴昌硕亲自传授,吴昌硕称其为“小畏友”。1922年出版的《静龛印集》由吴昌硕题写扉页。
在朱复戡的多种体式的作品中,其拟玺之作,尤其别具风采,为世所重,沙孟海先生作评价曰:“当今书刻,尤以治古玺者,应推老兄第一。”。
致刘海粟信札 朱复戡
朱复戡曾在一首诗中自述:“我本江南一布衣,自幼爱好书画刻。闻之先辈谆谆言,书刻先须通金石。青铜白玉石刻画,穷究深研不忍释。跋履山川访名器,博览精鉴识宝物。详证纹饰辨年代,纵观文字溯甲骨。埋头苦读许慎书,象形会意细咀嚼。九千三百五十三,连首带尾腹巾纳。信手写来大小篆,史籀李斯似相识……”。正是先生治学精神的光辉写照。
他是中书协主席孙晓云的外公(朱复戡与孙晓云合影于上海胶州路170弄6号寓所)
朱复戡(1900年-1989年11月3日),浙江鄞县人。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字复戡,以复戡字行。一生致力于金石书画,书法诸体皆擅,尤善大篆和行草书。16岁时篆刻作品入选《全国名家印选》,17岁参加海上题襟馆。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20世纪60年代由上海迁居山东,80年代返寓上海。
历任山东省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书协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等。1922年出版《静龛印集》,晚年出版《朱复戡金石书画选》《朱复戡篆刻》《朱复戡修补〈草诀歌〉》《朱复戡补秦刻石》等。
朱复戡为孙晓云所治印及孙晓云的按语
自作诗调济南赋别岱岳 朱复戡
糜鹿雉兔存游灵囿,棕桕柞棫秀古原 朱复戡
民国二十年缩摹秦二世詔版文字纨扇
罗振玉、吴昌硕题签朱复戡印集
(右)梅墟草堂(左)秦诏铜量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