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与现代相融合 具有禅意的趣味作文「禅意文化」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古典与现代相融合 具有禅意的趣味作文「禅意文化」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徐邠: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壁画艺委会委员,扬州花鸟画研究院副院长,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美、加、英、意、法、荷、芬、丹、比、新、马、韩、港、澳、台等地展出并被收藏。
出版画册《当代实力派画家--徐邠画风研究》《美术家徐邠》《徐邠国画作品》《艺术名家.花鸟卷》《当代美术家—徐邠》《净绘尘心·徐邠作品》等,《美术》《画刊》《画坛》《艺术界》《美术界》《中国画家》《东方美术》《中国书画研究》《艺术百家》《中国画清赏》《当代美术》《美术报》等杂志发表并介绍。出版专著《扬州传统漆艺史》《扬州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装饰美术》等。
2021 作品《令人难忘的元宵节》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百年辉煌.第五届全国高校插图艺术作品展暨第二届全国高校书籍装帧艺术展》
2021 作品《憩》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2020厦门全国(小幅)工笔画双年展》
2019 作品《聆听二十四节气》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2019视界.插图艺术展》
2019 作品《团扇不摇风自举》获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第二届插图艺术展》入会资格奖
2018 作品《感觉聊斋》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插图艺术作品展暨首届全国高校书籍装帧艺术展》
2018 作品《江南往事》获江苏省艺术创作基金
2017 作品《栖息之地五》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英国)》
2017 作品《栖息之地四》入展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美协举办的《感知中国.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芬兰)》
2017 《净绘尘心.徐邠作品巡回展(第三回)》,上海半壁山房画廊
2017 作品《栖息之地三》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意大利)》
2016 作品《栖息之地二》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丹麦)》
2016 作品《栖息之地一》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比利时)》
2016 《净绘尘心.徐邠作品巡回展(第二回)》,上海惠生美术馆,
2014 作品《我的故乡》入展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综合画种展》
2014 作品《憩》入展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漆画展》
2014 作品《暖风.家园》入展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漆画展》
2014 作品《栖息》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金陵文脉--201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
2014 作品《家园》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术大展》
2010 作品《栖息之地》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2010·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08 《返朴归真.徐邠画展》(第三回),上海艺术景画廊
2006 作品《城市节奏》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2006 《返朴归真.徐邠画展》(第二回),上海Art Scene China 画廊
2004 《返朴归真.徐邠画展》(第一回),上海Art Scene China 画廊
2000 作品《天地之灵》获中国美协举办的《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优秀奖
1999 作品《聊斋故事》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画三百家》
1987 作品《地道战》获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建军六十周年美展》二等奖
云 淡 风 轻
看徐邠的绘画,想到一句话:“尽精微,致广大”。
徐邠以工笔见长,多人物、花鸟。写意也有所涉足,人物、花鸟、山水都有所见,意趣广泛。但只要看到其作品,都会眼前一亮,并记住他的作品,不与人同。几分轻松,几分率真,意境悠远,与其人有几分相似。
今日中国画画坛,工笔写意之争,文人画与世俗画之争,各自力辩。我以为,力争的缘由,都是站在本位的立场上,就怕别人说自己画不高级,拼命地抬高自己,贬损别人。绘画的高低,不在技法,而在画意。技法之间无所谓高低,只是载体,技法玩得再溜,那也只能是庖丁解牛,熟能生巧而已,而画面的意境才能决定绘画的优劣。
明李日华在其《六砚斋笔记》中有载:“凡状物者,得其形不如得其势,得其势不如得其韵,得其韵不如得其性。”称“性”之作,巧于心,寓于境,直参造化。“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人的最高境界是“静”,“静”的条件是“不欲”,无欲故静,主静立人极。徐邠的作品,深得其味。
徐邠的《栖息》系列作品,是近年来屡获殊荣的上乘之作。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太湖石、鸟笼、蝴蝶等为图像,营造“静”的意境,重在内美、静美,贵在内在精神通明透彻,具有一种宗教式的和谐与纯净,让人从寂静之中感受到真正的自我。
徐邠是一个静的人,他说:“任它风起云涌,我自云淡风轻”。
——宋予(中国美协会员)
徐邠的画作似乎是某种孤独和安静的具体化,这种孤独和安静在现代超负荷运转的世界中是一种立刻能使人感同身受的安慰和孤独感。他相信水墨画与他自身的性格是一致的。画如其人,徐邠亦是个安静的人,画中昆虫和其他的生物却给予了他的画生命力。
——萨米
(加拿大美术评论家)
徐邠擅长以至简的造型和洗练的用笔传花鸟草虫神采,他将传统工笔画法纳入几何风格化的处理,并与现代设计中的平面构成融为一体,别具匠心和创意。经过这一番微妙的转换,观众烂熟于心的中国画题材、画法转眼之间陌生化了,营造了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新的视觉意象,从而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面貌。
——聂危谷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美术学博士)
对于徐邠作品,笔者有四点认知。一则以几何构成法经营位置,简洁疏朗,精构出奇,常令人拍案叫好。二则淡色为尚。或者薄施淡彩,或者直接就用墨白两调为之,富有装饰性的简朴、典雅、大方之韵味。三则草虫平凡,不事张扬。
他所描绘的草虫往往就是那些普通的蝴蝶、飞蛾、蜜蜂之属,甚至小小的蝇虫也被他入了画中,这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画实则是平常生活本身的升华。四则是着意营造与提升草虫环境中的文化品味。
他往往把草虫置于已经消逝了的过去传统中国故土家园中的的寻常道具营造的环境中,如窗、床、几、湖石等,再配上一把团扇,一袭合页窗帘,把个闲野杂虫,陶染的如此富有文化怀旧、时光沦桑的情思慨叹,让我们对着前人闲雅的生活方式,欷嘘不已。徐邠画中的境界,对于今日快节奏生存压力下的许多人而言,已经成了萦绕不去的梦中的奢侈了,无怪乎有那么多人看好呢。
——贺万里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美术学博士)
看徐邠的作品,我想到这么一个词,出处《牟子理惑篇》:“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
佛说:淡定、澄净的心境下,超然品味生活的细微之处。徐邠的作品另辟蹊径创造出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新图式,构建了以静物元素与蝴蝶营造出的具有禅意的现代趣味。
——子薇
(美术理论评论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