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抗美谈书法「齐剑南书法」

互联网 2023-02-23 11:13:1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胡抗美谈书法「齐剑南书法」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胡抗美 | 关于书法本体的探讨

胡抗美 ,1952年生于湖北襄阳,号鹿门山人、一席堂、得天庐、三觉翁。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青少年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关于书法本体或什么是书法

对书法本体的认识我归纳了四个观点:

写字不是书法;

唐诗宋词等文本内容不是书法作品的内容;

技法不是艺术;

二王不是唯一的传统。

笫一,写字不是书法,既然不是书法,当然就不是艺术。王羲之早就说过:“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写字与书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写字是交流、传达、记载信息的工具,它的作用是“文以载道”,我们称之为实用功能。因此,写字有一个起码的标准,就是横平竖直、工整匀称、间架结构合理,实用功能要求它必须强调书写内容的可识性和可读性。书法是什么?那就是“达其情性,性其哀乐”,它的表现对象是通过各种书法元素的组合与对比,所反映或传达的作者的内心世界。古人称书法为小技,把从事书法创作视为余事,闲暇之余玩玩而已。言说书法为小技,是拿仕途与书法作比较的,那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统治阶级倡导的价值观,是文人士大夫的最高人生追求,相比之下,书法成为闲暇之余的小技是很正常的。而今天,书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政治家成就事业、追求功名完全可以不依靠书法,而艺术家则需要把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并且付出毕生精力去研究去创作实践。这就是当下书法艺术的定位。

张怀瓘在区分书法与写字时有一句十分精辟的话:“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写字写文章表达的是文本意思,而书法则一个点画便能表达心情、心绪。我认为写字不是书法,是就书法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的当下而言的。

第二,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等文本内容不是书法作品的内容。和把写字当成书法一样,把书法家所书写的老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名言警句,佛语家训等当作书法内容,这又是一个天大误会!词对书法家来说,它只是一种素材、一种元素;而书法家的创作,是经过书法家的艺术构思,创作权完全属于书法家所有。词人的词虽然是艺术,但它是文学艺术,绝对不是书法艺术。书法家创作作品时的心情可能与之相反----喜悦、快乐!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我之所以提出唐诗宋词等文本内容不是书法作品的内容,主要目的是澄清什么是书法作品的内容,那就是笔墨如点画、结体、组、行、墨色等和空白在造型、组合对比中产生的关系。

第三,技法不是艺术。在讲技法不是艺术之前,我们必须肯定技法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性。技法是书法创作的基础,技法的高低,甚至影响到作品的优劣,但技法本身属于基本功训练,并不是艺术。书法家如果把技法当作自己的表现对象,那么,必将出现只见技法不见情感的形而下的重复,这样算不上艺术。书法创作是一种精神创作,是艺术创造,其表现对象应当是作者的情感。书法艺术不是模仿,是对社会的一种发现与认识。

既然书法技法不是书法艺术,那么我们怎么认识书法技法与书法创作的关系呢?我不想再从理性思辨的角度来进行讨论,我们可以用事实来说明这个问题。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书法篆刻国展已经有十届了,其中9届、10届大概收到投稿作品5万件左右,评审工作一般分初评、复评和终评、评奖几个阶段。初评阶段一般要淘汰4万8千件作品,那么淘汰这4万8千件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就是传统技法!那些传统技法不过关的作品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被淘汰。复评要从2千件作品中再淘汰1千件,那么复评的标准是什么?是艺术的表现力!

很显然,这里的表现力是以传统包括传统技法在内为基础的。终评需要从1千件作品中挑出五六十件获奖作品来,那么,挑选五六十件获奖作品的标准是什么?是艺术个性与艺术特色!

不言而喻,这个性与特色中的传统技法被融入了艺术本体——情感表达。

第四,二王不是唯一的传统。中国书法的传统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包括方方面面,不同时代的不同书法家都在为这个传统不断积累,其中也包括民间书法。一提到书法传统,就认定为二王,如果作品中没有二王,就认为缺乏传统,这是对传统的一个极大误解。中国书法传统资源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张迁、乙瑛、曹全、二王、张旭怀素、苏黄米蔡等是传统,原始洞穴里的一条线也是传统,从原始洞穴的线到新石器时代的符号等,都是一种精神的表现,这种精神启示了中国汉字和中国书法的诞生。因此,民间砖瓦铭、造像、碑刻等,都是一种精神的孕育,一种精神的表现,就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经典。

我一直认为,书法的发展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官方,一条是民间;一条是经典规范,一条是自由发挥。民间的,经过官方总结,其经验得到官方认可就变成了经典。经典具有普遍美的法则,因此官方将其作为秩序进行倡导。可惜的是,世代在书法的传承中,只关注了经典而冷落了民间。这是继承中的机械化、简单化,也是对传统不负责任的表现。

学习民间要有个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比如学习楚简,不仅要学习楚简的形貌,还要了解楚简与篆书,楚简与隶书之间的关系,还要明白楚简在从篆到隶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向汉简学习,不仅要学习它自由飘逸的风格,还要了解汉简与隶书,汉简与章草的关系,还要明白汉简在从隶书到章草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向帛书残纸学习,不仅要学习那种锋芒活力,线条爽健,结体转折分明,还要了解它与帖学产生发展完善的关系,还要明白帖学的源头、帖学的本质等。帛书残纸无拘无束,处在帖学的原生态状态,线条自由而饱满,点画青春勃发。我们一旦弄明白了这些,就可以打破帖学经典的神秘,打破后帖学的中段空虚和刻板僵化。打破种种法度的迷信,从而赋予帖学新的活力,促进帖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胡抗美 (文字有删减)

中国书法史册,感谢您的关注和转发

#书法##书法爱好者##知识分享##这才是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