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现实主义美术的最高成就者「苏派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互联网 2023-02-23 11:12:0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现实主义美术的最高成就者「苏派对中国油画的影响」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摘要:中国当代主题性油画创作的蓬勃发展与俄苏油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讲述中苏油画的渊源和中国主题性油画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当代主题性油画创作中的俄苏印象。阐明中国当代主题性油画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关键词:俄苏:中国当代:油画:主题性:现实主义

在油画中,“主题性”这个概念最早源于前苏联。1934年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高尔基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尽管文艺界有些不同意见,但基本上都接受了这一观点,用积极的态度、现实主义的方法描绘现实,以此区别于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1935年,苏联美术家在莫斯科成立了以已故画家格列科夫命名的“格列科夫军事画室”,专门从事军事题材的油画创作。因当时政府和社会需求,基于艺术服务人民的宗旨,此后苏联的主题性创作空前繁荣起来。苏联美术界创作了大量的主题性油画作品,弘扬现实主义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俄苏油画与中国主题性油画也有着极大的渊源。

平型关大捷,作者:孙浩,创作年代:2009,规格:270×420cm

一、中国主题性油画创作的发展

苏联美术在新中国之前就已经传播到中国了,但只是数量比较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完全倒向苏联。1953年中国派遣留学生去苏联学习,美术专业有李天祥、肖锋、全山石、罗工柳、奚静之、邵大箴等青年学生。1955年,中国邀请苏联人民艺术家马克西莫夫来华教学,他的到来也为中国油画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如靳尚谊、詹建俊、侯一民、秦征、谌北新等,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主题性油画作品,如詹建俊的《起家》,全山石的《英勇不屈》,秦征的《家》,钟涵的《延河边上》等。成为了中国油画史上永恒的经典。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符合了新中国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的要求,从理论和实践、观念和技术等全方位的学习,苏联美术为新中国油画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主题性油画创作创造了条件。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大量西方各国的油画信息传入中国,中国油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油画界有许多人开始对于新中国初期学习的苏联油画持否定态度,认为苏联的契斯恰科夫体系扼杀了中国艺术家的才华,张少侠、李小山合著的《中国现代美术史》写道:“‘马训班’的学员和留苏学生是苏联绘画的直接受益者,是中国画坛上西画艺术教育和创作的主力军。同时,他们也是苏联绘画固有弊端的直接受害者……”…自此,中国对于俄苏油画的接受渐渐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今天。中国油画家在疏离俄苏油画的同时,继而转向学习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其他西欧国家的艺术,当代艺术、表现艺术、抽象艺术、前卫艺术等艺术风格蓬勃发展。然而,中国油画发展至今,写实油画一直是主流,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也是主题性油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这是前苏联为中国油画打下的底子。新中国时期学习的苏联油画体系更多的只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体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在批判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主张正面乐观歌颂生活中的人物和社会新气象,表现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

吕梁巾帼,作者:孙向阳,创作年代:2009,规格:249×260cm

但是由于忽视生活中的矛盾和消极因素,注重题材内容忽视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得当时许多作品过于教条化,禁锢了艺术创作的思想。这一点也影响了新中国的油画.以前的时代“红、光、亮”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是当时主题性油画创作的一大特点。这些因素也是导致80年代后中国油画界排斥俄苏油画的重要原因,后来对于俄苏油画,美术界称之为“苏派”,而提到“苏派”都觉得是一种传统的、保守的感觉。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俄罗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和20世纪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油画教育体系,从根本上讲,它们都是源于西欧意大利的油画教育体系,只是俄苏油画经过19世纪、20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精神的艺术风格。

抗日战争中受难的中国女性,作者:于文江,创作年代:2009,规格:303×529cm

近年来,中国多项美术创作工程项目推动了主题性美术创作发展。中国主题性油画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当前对于“主题性”这个概念有多种理解,但总的来说,重大的、历史的、现实的人物油画创作都认可是主题性创作。“主题性”是特指的术语,主题性的概念不等同于主旋律,也不同于重大题材。主旋律是一个时代的主流,如中国当代的主旋律是积极的描绘社会主义建设和时代变革,歌颂祖国新气象。这看起来似乎与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思想很相似。而当前美术家协会、博物馆、纪念馆等倡导的重大题材作品,是根据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来创作的作品,它可以说是命题创作。当然,油画作品中无论是风景、静物、人物都有其表现的思想和主题。但主题性也不同于思想性,也不单单只是叙事,主题性更为宏大,更为典型,它包含历史、宗教、民族文化,人文社会等等。主题性油画主要指的是围绕历史和现实的题材,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和民族精神的油画作品。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可以是抒情的,也可以是批判的。

二、中国当代主题性油画创作中的俄苏印象

中国当代主题性油画创作的题材主要是红色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和国家政治题材。这些主题性创作一方面是国家重大美术创作工程推动的,另一方面是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展览涌现出来的。当代主题性油画创作的表现手法多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主,这与俄苏时期的油画异曲同工。俄苏油画中的叙事性和抒情性特点在中国当代的主题性油画创作中同样具备,但中国当代的主题性油画表现手法更自由。下面我们具体来探讨中国当代的主题性油画作品。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黄发祥 画

2009年何红舟、黄发祥创作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是当代历史题材的主题性作品,描绘的是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的场景。作者将同一个主题创作了两幅油画作品,我们取其中一幅来做探讨。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毛主席、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等13位一大的代表,从一艘小船登到一艘大的画舫甲板的情景。毛主席身着蓝色长衫,位于画面中心,这样的构图使他成为画面的主角。画面中的天空,乌云压顶,人物的旁边又有一点曙光,预示着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下,革命的曙光即将来临,也反映了革命的艰难和牺牲。何红舟、黄发祥都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他们都是接受中国油画教育成长起来的,但是从作品的色彩语言、表现技法上,画面的抒情性、叙事性都与俄苏油画的表现手法几乎一致,从《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作品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影子,俄苏油画的外光色彩在这个作品中淋漓体现。

圆明园劫难,作者:孙韬,创作年代:2009,规格:400×720cm

2009年俞晓夫创作的三联画《鲁迅在上海》,作品以灰色的调子,表现了鲁迅在上海时的场景,人物面部刻画相对比较深入,而其他衣服和背景都是大块面的色彩。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前苏联画家莫伊谢延科的表现手法,大块面简洁概括的表现画面的衣服和背景,对于人物脸部个性塑造却偏于深沉。俞晓夫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接受世界的信息文化比较快也比较多,也使他的成长接受了多种艺术风格的熏陶。俞晓夫很喜欢伦勃朗、柯内留·巴巴、德加,以及前苏联的画家莫伊谢延科、科尔热夫等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俄罗斯艺术中崇尚良知的传统思想对他影响很深。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呈现了强烈的表现主义,同时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焦裕禄,作者:毛本华;王刚;鲍璐;郝米嘉,创作年代:2009

2004年王宏剑创作的《天下黄河》是一幅现实主义的主题性作品,描绘的是当今生活在黄河边的普通劳动人民从船上搬运货物的情景,傍晚的阳光横向打在人物上,纵向树立的人物与横向的背景构图,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宏大的气势,细腻的写实手法和暖灰色的调子像一曲黄河的歌,唱出了生命的传说。王宏剑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同样是一位中国本土的画家,他喜欢西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库尔贝、德拉克洛瓦的科学理性的绘画传统,力图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传统写实技法结合,传达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王宏剑的许多作品都是描绘黄河岸边的农民和中原众生的沧海桑田,他以人道主义的关怀传达中国的民族精神。俄罗斯油画从意大利引进后,在19世纪巡回画派的努力下已经基本形成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艺术精神。而中国油画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民族化”问题以来,中国的艺术家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力图使中国的油画表现出独特的民族艺术精神,至于我们的油画是否已经实现民族性的特点,当前谁也无法定论。

虽然以上分析并不能代表中国所有的主题性油画创作,但也能反映基本的创作状态。当前俄苏油画在中国依然有很深远的影响。老一辈的油画家都是看着俄苏油画成长起来的,中国当前的美术教育体系也传承了新中国时期的苏联美术教学体系。而且中国油画的历史很短暂,俄苏油画创作中严谨的造型、科学精湛的技法语言正是我们欠缺的,因而俄苏油画对于中国当代的主题性油画创作仍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注释:

【1】张少侠、李小山《中国现代绘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

参考文献:

【1】张少侠、李小山苏美术出版社,1986

【2】邹跃进、邹建林.《百年中国美术史(1900—2000)》.湖南美术出版社,岳麓书社,2014.

【3】奚静之.《俄罗斯苏联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朱沙.《苏联美术与新中国油画》.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5】全山石主编.《俄罗斯主题性油画选》.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6】唐华伟编,《当代油画·主题性创作》.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董泉,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