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在美国的早期发展史「美国动漫产业发展历程」

互联网 2023-02-23 09:58:3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动画在美国的早期发展史「美国动漫产业发展历程」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动画的艺术源头在欧洲,但真正让它生根发芽并结出绚烂的果实,却是在新大陆。这就是美国之于动画行业的重要性之所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沃土。怀揣着“美国梦”的各色人等,从世界各地涌向新大陆。其结果是,一方面这些新移民大都成了美国社会最基层的劳动者,为正在迅速发展的美国工商业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这些分属于不同的种族,文化素质偏低,甚至还不太会讲英语的新移民们,又为电影、动画等在当时来说是新兴的廉价娱乐方式,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当时,用最为简陋的木板搭建起来,能够容纳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镍币影院”,充斥于全美各大城市的贫民聚居区。影院里以留声机配乐,放映无声片,每场只收费5美分的镍币,但却能半小时一场的速度从早晨八点一直放映到凌晨。正是这种积沙成塔的赚钱效应,让美国的商业动画业得以诞生。

1906年,在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布雷克顿制作了业界公认的世界上首部动画片《滑稽脸的幽默相》。而法国的埃米尔•科尔改进了动画拍摄方法,先后制作了250余部动画短片。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的方法,被称为“当代动画片之父”。而美国人温瑟•麦凯作为另一位早期动画大师,于1914年,完成了剧情动画片《恐龙葛蒂》。此后,他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以动画方式制作的纪录片《露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几乎是在“恐龙葛蒂”开始在电影银幕上漫步的同时,美国人埃尔•赫德发明了用赛璐珞片取代了以往动画纸的全新动画制作方法。从此,动画师们不必每一格背景都要重新描绘,他们只需要将动画人物用墨水画在赛璐珞片上,然后与静态的任何背景叠在一起进行拍摄。赛璐珞片的应用,让大规模的动画生产成为可能。

20世纪20年代,美国电影业进入了托拉斯时代,逐渐形成了“5 3”的八大片商体制。其中,派拉蒙(Paramount)公司、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公司、福克斯(Fox Film)公司、华纳兄弟(Warner Bros.)公司和雷电华(Radio Keith Orpheum)公司等五家电影公司属于第一梯队。这几家公司已经完成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集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于一体,拥有大量独家签约的电影明星和著名导演,成为电影市场的引领者。环球(Universal)公司、哥伦比亚(Columbia)公司和联美(United Artists)公司等三家公司属于第二梯队。尽管不像前五大公司那样拥有自己的院线,但因为各有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而同样跻身大制片商的行列。

对于当时还处在幼年期的动画片来说,电影业垄断经营时代的到来,带来的是意外的发展机遇。当时美国的各大电影公司为了保证利润,开始实行包档发行(Block Booking)制度。也就是说,如果电影院或者院线想要发行该电影公司摄制的电影,就必须签约购买该公司全年制作发行的全部电影,而且合同中含有排他性条款。这当然是一种发行垄断行为,但是由于这种包档协议中也包括当时主要用于正片放映前或放映间隙加片放映的动画短片。这事实上,等于为动画片创造了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尽管相对于正片来说,制作动画片的收益极其有限,但却足以养活一些专业的动画工作室。这就为美国动画业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20世纪2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动画制作公司有:弗莱舍工作室、派特•萨利文工作室、布雷工作室、寓言工作室和迪士尼兄弟工作室。其中弗莱舍工作室对当时美国动画制作技术的整体提升影响最为深远。首先,弗莱舍工作室最早改变了一位动画师从头画到尾的工匠式制作方法,而是区分出原画和中间画,由经验丰富的资深动画师负责原画,新员工作为动画师助理,负责绘制中间画。这样的做法不仅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有助于保持公司雇员队伍的稳定和新员工的成长。时至今日,原画与中间画依然是动画制作中的基本分工岗位之一。其次,弗莱舍工作室还改进了转描机 (Rotograph),使之能用于商业动画的制作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动画角色的视觉效果。另外,他们最早在动画片中使用了提示歌词的“跳跳球”(Bcnmdng Ball)。

同时期,美国最重要的动画家首推华特•迪士尼。事实上,在华特•迪士尼之前,美国已经拥有了不少杰出的动画家,但是作为后来者的华特却是真正促使美国动画业走向飞跃的人。因此,即便称华特•迪士尼是“动画史上的第一位大师”,也并不为过。

1923年,年仅22岁的华特•迪士尼告别了故乡堪萨斯,动身前往洛杉矶的好莱坞寻求发展。在那里,他白手起家,与兄长罗伊一起,以仅有的3200美元注册成立了“迪士尼兄弟动画工作室”(The Disney Bros. Studio)。在华特来到好莱坞的这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作品——由真人和动画人物合演的无声动画片《爱丽丝在卡通国》。

在好莱坞的最初几年中,迪士尼和他的公司渐渐地站稳了脚跟,而且还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在赫伯龙大街购买了将近半个街区的土地,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制片厂。然而,在1927年华特遭受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年,他创作的第一个广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幸运兔奥斯瓦尔多”(Oswald,the Lucky Rabbit)被发行商环球电影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米兹用欺骗的手段夺走 ,公司因此几乎陷入绝境。恼火而无奈的迪士尼踏上了返回故乡堪萨斯的列车。然而,正是在这次返乡的旅途中,华特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后来,华特的夫人给这个崭新的卡通形象取了个响亮的名字“Mickey Mouse”!这就是日后享誉世界,为各个国家的儿童所喜爱的卡通明星——米老鼠。

米老鼠的出现,固然为迪士尼公司提供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然而,要使米奇和他的伙伴们成为人见人爱的超级明星,迪士尼公司还必须有新颖的制作理念。而新理念的核心就是重视剧情的设计和不断创新。

在迪士尼之前,动画片作为普通电影放映前的垫场节目,往往只看重视觉效果而不太注意故事情节的安排。迪士尼的米老鼠系列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制作的初期就对作品的情节进行周密的安排,让短短七八分钟的小片子变得非常引人入胜,再加上制作精良的画面,迪士尼的动画片一下子就甩掉了大部分竞争对手。

除了先进的创作理念,对创新的敏感是迪士尼的另一张王牌。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电影告别了默片时代,有声电影的出现引发了整个电影业的革命。华特敏锐地察觉到了变革的来临,开始尝试制作有声动画片。1928年11月18日,作为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Steamboat Willie)在纽约市的殖民大戏院隆重首映,并取得成功。到了1932年,迪士尼又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除了预料之中的轰动之外,它也为迪士尼赢得了奥斯卡动画短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