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该呈现灵魂 还是精湛的ps技术 「ps修人像修出大片质感」

互联网 2023-02-22 17:59:3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照片该呈现灵魂 还是精湛的ps技术 「ps修人像修出大片质感」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曼·雷《泪珠》

“摄影”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本意是“以光线绘画”。对绘画而言,有布景、颜料作辅,能够使画面更加惊艳;而对摄影来说,后期处理究竟是让照片更具有震慑力,还是厚此薄彼,让照片失去了本身的真实?

在社交网络上,“照骗”总用来形容那些对自己照片“下狠手”进行PS处理的人。照片中的他们颜值超高,实际上本人的长相却与照片大相径庭。实际上,小到我们身边的自拍修图,大到各个摄影流派的创作理念,大家对照片后期处理的争论由来已久。

PS技术的发展让摄影拥有了“无限可能”

拒绝后期:“捕捉”最美的状态

—— · —— · —— · —— · —— · —— · ——

◆ ◆ 写实主义摄影——真实是第一要义 ◆ ◆

很多流派不愿意接纳后期处理对照片的修饰与改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人为的创造”是对拍摄记录的不敬。而谈到摄影的“纪实特性”,写实主义流派则是无法绕开的一个团体。

路易斯·韦克斯·海因作品

写实主义摄影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最主要的流派,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在写实主义摄影师看来,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作品才能发挥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敌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

写实主义摄影坚持摄影的纪实特性,强调事件的见证传播与感召教育作用,要求整个画面的每一个细节描写都恪守真实性——不允许有任何的拍摄后期修改和拼接加工。

路易斯·韦克斯·海因《动力房》

路易斯·韦克斯·海因是写实主义摄影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于海因而言,照相机既是用作研究的工具,也是推动社会改革的齿轮。因此,他一生的创作都与同时期重大的社会事件密不可分。海因深信摄影具有无可置疑的纪实力量。他说:“如果用语言可以说得清楚,何必再去背起相机。”

摄影家路易斯·韦克斯·海因

1906年,海因受国家童工委员会主席委托,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调查美国各地童工的生存状况,从而使儿童免受剥削。

“现代摄影新闻之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也曾说:“经过加工或导演的照片,我没有兴趣。”在真实的指引下,写实主义者们更愿意用自己手中的相机直接去捕捉“决定性的瞬间”,这一瞬间所具备的张力与感染力,是多少后期制作都无法比肩的。

摄影师马克·吕布作品

◆ ◆ 自然主义摄影——自然是摄影艺术的本源 ◆◆

除了“真实”的创作原则,还有一个流派因创作题材对后期处理大声说出了“不”,那就是自然主义摄影。

摄影师彼得·亨利·埃默森作品

1899年,摄影家彼得·亨利·埃默森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因此,后期的人为处理在他们看来也是不可取的:“从感情上和心理上来说,摄影爱好的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的,没有经过修饰的镜头景象。”

彼得·亨利·埃默森《收获》

尽管自然主义摄影在后期处理上持否定态度,但在摄影过程中的技巧,以埃默森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摄影主张“焦点视觉理论”:为了仿照人的视觉,拍摄时的焦点不应对得非常准确。

◆ ◆ 堪的派摄影——真实不代表平庸 ◆◆

实际上,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流派,它的主张将写实主义的真实法则与自然主义的选材原则完美融合,同时受到了写实主义者与自然主义者的支持。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是堪的派摄影的代表人物

堪的派摄影(Candid photography)源起于1893年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斯迪格的作品《纽约第五街之冬》。该流派认为:“以摄影的基本特点为基础的照片具有它自己不可分割的本我,具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力。”在对客观事物的表现上,他们重视和强调独创性。因此,这一流派的作品都呈现出客观、真实、自然、不事雕琢、形象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特点。

布列松摄影作品

支持后期:“创造”最佳的效果

—— · —— · —— · —— · —— · —— · ——

◆ ◆ 绘画主义摄影——寻求绘画的意趣 ◆◆

其实,自然主义与堪的派摄影的诞生都是因为反对绘画主义摄影。他们追求绘画中的境界与趣味,以绘画造型原则严格地规范自己的摄影创作。

国内画意摄影的代表人物郎静山作品

1857年,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在“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的多底叠放摄影作品《两种人生》。他模仿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使用了16个以上的专业模特、30张底片拼放叠印,耗时数周才完成了这张照片。

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两种人生》

绘画主义摄影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纯粹的绘画派:他们摹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照片结构经事先导演、摆布,呈现出严谨考究的风格,后期再通过暗房加工创作出摄影作品;而第二种是画意派:他们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通过拍摄前的布置,集中表现自然中美的形象。

绘画主义摄影代表人物亨利·佩奇·鲁宾逊作品

◆ ◆印象主义摄影——痴迷于绘画的效果◆◆

在绘画主义摄影中,还有一个分支流派——印象主义摄影。它借鉴了绘画中的印象主义风格,在艺术上追求明暗关系的变化和色彩在人的视觉印象中的感受,又被人称为“仿画派”。

拉克罗亚《扫公园的人》

刚开始,印象主义摄影的成员只是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再用布纹纸洗印来追求一种朦胧的美感。但随着“溴化银洗相法”和在颜料中混入重铬酸胶洗相纸法的出现,他们的重点从拍摄本身放到了后期的暗房加工。

埃夫尔特《戴红帽子的女士》

到了后期,他们甚至用画笔、铅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直接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心目中理想的“绘画”效果。

印象主义摄影作品

◆ ◆ 达达·超现实主义摄影——用后期表达内心◆◆

说到在没有PS的时代中,将后期玩得炉火纯青的流派,就不得不提到达达主义。在达达主义运动风风火火地席卷欧洲之时,摄影艺术界也受到了其影响。

菲利普·哈尔斯曼作品

达达派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大都是利用暗房技术进行剪辑加工,创造出某种虚幻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到了达达主义退潮之际,达达主义摄影也顺利演变为了超现实主义摄影——一个将剪辑、拼贴等后期技术玩得更加炉火纯青的流派。

同达达主义一样,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利用拼贴、暗房技术作为自己的主要手段,将照片加以堆砌、拼凑、改组,创造一种虚实难分的荒诞境界。普通的拍摄无法表达其奇幻的内心感受,只有遵循自我意识的后期创造,才能为他们情感的宣泄打造一个窗口。

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与图片后期处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今,没有摄影师能够真正完全地拒绝后期处理,但也没有只依靠后期创造而成名的摄影师。拍摄本身与后期美化的平衡,还需要摄影师们在实践中慢慢去把握。

PS技术与摄影的融合呈现出更加独特的意境

伟大的摄影作品源于其拍摄的主题与照片中流淌的真实情感,而精准的后期效果能让其感染力放大数倍。这两者不应该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矛盾体,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彼此的整体。

精彩回顾:

他的作品神似蒙德里安。有一种成功叫:弱水三千,我只取红黄蓝!

他是扬州八怪之首、书画怪才,不狂妄怎能活出人生态度!

请回答1995 | 与王功新重回90年代

[编辑、文/景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