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的关键词「建筑解读」

互联网 2023-02-22 17:22:5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关于建筑的关键词「建筑解读」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代建筑关键词》

(瑞典)伊尔特·文果尔德

(瑞典)拉斯姆斯·瓦尔恩 编

荆晶 译

ISBN:978-7-5608-7805-8

定价:49.00元

同济大学出版社

汇集31篇由世界知名建筑师、评论家、艺术家、小说家撰写的文章,从建筑师、身体、概念、欧洲、全球化等关键词出发,探讨当代建筑界的热点话题。

一本超越学科界限的当代建筑指南

李翔宁

节选自本书中文版序

为本书撰写关键词条目的作者阵容可谓群星璀璨:有建筑理论和批评界大名鼎鼎的行家,如维多里奥·马尼亚戈·兰普尼亚尼(Vittorio Magnago Lampugnani)、约瑟夫·里克沃特(Joseph Rykwert)、彼得·布伦德尔·琼斯(Peter Blundell Jones)、法国《今日建筑》杂志前主编艾克赛尔·苏瓦(Axel Sowa)、荷兰《A10》建筑杂志主编汉斯·伊贝林斯(Hans Ibelings),有同时从事写作和建筑实践的学者型建筑师丹尼丝·斯科特·布朗(Denise Scott Brown)、尤哈尼·帕拉斯马(Juhani Pallasmaa),有策展人兼博物馆馆长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小汉斯,Hans Ulrich Obrist)、德国建筑博物馆前馆长王惠平(Wilfried Wang),还有众多的建筑学者、摄影师、艺术家,更有建筑学专业出身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

我想本书的特殊价值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议题的选择。主编敏锐地捕捉了当代建筑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议题,关键词目录的组织反映了主编对于当代建筑文化走向的独特观察和建构。选题涵盖了当代建筑文化的生产系统(如“建筑师”“概念”“竞赛”“公司”“全球化”等)、核心议题(如“现代性”“传统”“自然”“技术”“生态”“形式主义”“人文主义”)、哲学投射(如“身体”“欲望”“记忆”“缝隙”等)和未来命运(如“转变”“未来”“欧洲”“为什么”等),为我们打开了进入当代建筑文化领域的一扇扇门,循着它们的指引,我们可以展开深入全面的研究和思考。

二是写作的方式。本书的每一位作者都可以说是穷毕生所学,贡献一篇几百字到千把字篇幅、深入浅出的文字,用自己的综合理解和独特的价值判断,为我们展开一场庞杂概念系统的探索之旅。今天我们身边汗牛充栋的学术著作,多的是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动辄数万字乃至数十万字,少的是厚积薄发,精炼而有穿透力的文字。

三是超越的潜能。这是一本讨论建筑文化的书,文集讨论的议题非常集中,背景知识和语境却超越了单纯的建筑知识,拓展到整个人文领域的共同思考。尤其是结尾奥尔罕·帕慕克的短文《为什么》,更是为本书表明了批判性反思和开放式的立场,让我们可以跳出建筑学学科知识的狭隘领域,在更大的范畴中探讨人的境遇。

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超越学科界限的当代建筑指南,踏上重新思考我们建成环境诸多议题的再发现之旅吧。

31个“关键词”

我想捕捉,并希望建筑师能捕捉到的,是思想的速度和即时性。

马西米立亚诺·福克萨斯、艾丽萨·福克萨斯/“建筑师”

气氛,因为其触碰的是人的感觉和情感。所以,它是建筑体验中最强大的要素,也是建筑整体评价的重要标准。

法尔克·耶格/“气氛”

照片中的密斯,平静而放松地向后靠着,那个动作正好测试了他所坐的钢圈椅的载重,诠释了座椅材料和建筑大师之间内在张力的对话。

艾克赛尔·苏瓦/“身体”

我们是否应该怀念过去并期待原创和自然生长的城市精髓,比如城市广场(agora)?又或者我们是否可以用不那么保守和消极的方式去对待今天的城市现实?

简妮特·沃德/“城市品牌”

如果价值观一直围绕在形象比建筑更重要,建筑师的名字对于某些客户而言意味着品质,那么就没有可能回归到开放和匿名的建筑设计竞赛。

王惠平/“竞赛”

或许建筑不是,也不再会成为科技进化的亮点。但是,建筑在其生命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得到信息处理科技的支持,就像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产品一样。

海梅·萨拉萨尔·吕克奥尔/“计算机”

建筑学概念是一系列形成能引导项目决策的基础的想法,一个概念不会因某个英才的灵光闪现而出现。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演变和积累,需要很多人的加入和贡献。

英格丽德·赫尔辛·阿尔莫斯/“概念”

建筑和建筑师的公共价值,还可以再挖掘。他还提醒了我们,对客户细心和打造持久的建筑专业环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尼古拉斯·亚当斯/“公司”

有一件事是绝对明确的: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地球的局限性,如果想要地球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让日益突显的必要性成为欲望。

亨利耶塔·帕玛/“欲望”

只有专注和诚实,才能超越这些所谓的概念。这是伟大的建筑师必须有的态度。一个真正的好建筑师,常常能超越想象地与更多的人一起工作。

尤纳斯·艾德布拉德/“实干者”

建筑不是某种例外,而是能够作为社会日常生活的一种应用工具,营造集体和公共环境。

汉斯·伊贝林斯/“欧洲”

城市设计师,好比行动派绘画者,应该建立与日常建筑的互动关系。同时,把这种关系纳入城市语境,通过公共建筑和局部基础设施的干预,监测私有部门的反馈,然后再次做出回应。

丹尼丝·斯科特·布朗/“日常”

建筑常喜欢自诩为“生态系统”,它是物理、社会和政治环境的代谢交流的发动机。实验建筑的大冒险是它转变现实的表现力。

玛丽-安热·布拉耶尔/“试验”

建筑虽不易,但我们需要回归建筑智慧,以整体的角度看待事物。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能让地球、自然环境、城市和社会因素更多地进入设计师的意识里。

马克·特雷布/“形式主义”

对我而言,任何试图预知未来之说,既是为了激发对过往的反思,也是为了改进当下的生活。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未来”

应对当下最必要的策略,是把当代建筑的审美和艺术张力与人性化设计结合起来。现代社会的便利和科学技术资源,应成为帮助我们实现文化多样性和保持建筑自主性的设计工具。

卡斯滕·陶/“全球化”

真正的人文主义建筑,会更多地关注成为人的条件,而更少地在意人的品质。它是我们所追求的建筑身份认同和正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特琳娜·加布里埃尔松/“人文主义”

景观是一种浪漫,供人们投射情感,它好像一张温馨的明信片。景观包含设施和材料,因此它既具有功能又蕴含美感。

罗伯特·舍费尔/“景观”

建筑的使命,是守护我们的记忆,捍卫我们空间体验的真切感与独立感。建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住自己。

尤哈尼·帕拉斯马/“记忆”

现代性传统的存在说明了如今的现代不仅像往常那样与非现代相对,而且与它自身的过去,即现代性传统相关。因此,所有为了现在或未来而创作的建筑,都与它的过去紧密相关。

汉斯·伊贝林斯/“现代性”

任何事物无法逃脱于自然。自然,可能会随时回归为某种审美理想。它作为形式、功能和秩序的基础向导,从来没有且永远不会离开我们。

斯维克·索林/“自然”

北欧国家之间还有一个相同点,即它们的建筑都可以看作一种文化输入。原创概念包括包豪斯、美国或意大利的理性主义,都在引入北欧国家后经历了改良。

尼尔斯-奥雷·隆德/“北欧”

有机建筑反对千篇一律,主张建筑的多样性和差异化。对特异性的追求,要求尊重已给定的语境,并否定普遍化。

彼得·布伦德尔·琼斯/“有机”

更根本的是,装饰的情感品质现在似乎正在消失。现代主义运动坚持美是不需要装饰的——美从恰当的材料运用和功能中来。

伊雷内·斯卡尔贝/“装饰”

建筑与摄影在“展览主义”和“窥视主义”中,既是方式,也是结果。我们不再把世界投影在家中,而是把家展示给世界。

玛丽亚·兰茨/“摄影”

建筑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复杂建构。它包含着建筑历史上关于古老传说和人物故事的各种交汇。即使表面看似简单的元素,也是再次创造的,或是在不断的新连接和新转译中衍生的。

约翰·林顿/“缝隙”

尽管仍然需要高科技带来的结构解决方案,但是计算机建模似乎已经把建筑师从建筑垂直正交的本性中解脱出来,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那些随意和夸张的建筑形体。

约瑟夫·里克沃特/“科技”

现代并不是现代主义,不是风格的选择,而是一种条件。

维多里奥·马尼亚戈·兰普尼亚尼/“传统”

建筑需要以提问的形式展开,而不是陈述。实验建筑是一种从内而外的颠覆转型。

米卡埃尔·贝里奎斯特/ “转变”

更多地关注像“轮椅”这样的概念对于建筑的意义,不仅有益于残障人士的生活,还能带来新的建筑冒险,获得技术的发展机遇,营造可达的建筑空间,并给人们带来身体和艺术的体验。

弗莱德里克·尼尔森/“轮椅”

为什么我没成为一名建筑师?我曾经以为自己用来倾注梦想的那些纸是空白的。但是,经过25年的写作后,我发现那一张张稿纸其实从来不是空白的。

奥尔罕·帕慕克/“为什么”

· 内页预览 ·

· 编者简介 ·

伊尔特·文果尔德(Gert Wingårdh)

瑞典建筑师、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建筑艺术教授。先后学习了艺术史、艺术理论和建筑。自1975年毕业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建筑实践,其名下建筑事务所事业发展稳定。如今,创立的文果尔德建筑事务所已是瑞典最大规模的以建筑师个人命名的建筑师事务所。该事务所约有120名员工,其项目跨越瑞典国内外市场。文果尔德建筑事务所的作品因其高度艺术性而广受好评。在从事建筑实践的同时,文果尔德还积极参加有关建筑话题的公共讨论和建筑教育。

拉斯姆斯·瓦尔恩(Rasmus Wærn)

建筑师、博士。任职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并与文果尔德建筑事务所合作密切。撰写和参与编写了很多有关瑞典建筑的文章和书籍,如《瑞典建筑指南》( Guide to the Architecture of Sweden,2001,Arkitektur Förlag出版)、《建筑师伊尔特·文果尔德》( Gert Wingårdh, Architect,2001,Birkhäuser Verlag出版)。曾在德国建筑博物馆策划展览“20 世纪的建筑:瑞典”(Architektur im 20. Jahrhundert: Schweden)。1996—2004年,担任《瑞典建筑评论》的编辑。也是瑞典阿尔瓦·阿尔托协会的主席。

· 译者简介 ·

荆晶(Jing Jing) 瑞典皇家工学院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员,瑞典注册建筑师,活跃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以及艺术策划领域。发表英文/瑞典语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20余篇,策划和参与重要展览6场,多次受邀发表主题演讲,主办方包括OECD SMEs、联合国人居署World Urban Forum、城市儿童基金会等。著有《童之境——斯德哥尔摩体验》(2016),为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先行者之一。作为业余爱好从事翻译,曾被聘为中瑞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代表访问团技术翻译(双语同传)、FIDIC可持续发展指南白皮书翻译组成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