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作品的哲学分析「国外超写实艺术家作品」

互联网 2023-02-22 14:54:2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当代艺术作品的哲学分析「国外超写实艺术家作品」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近日,OCAT深圳馆“夏季大三角”开幕,有关宇宙、太空、星座的艺术品纷纷亮相。从古至今,宇宙和星空都倍受人类关注,以此产生了星座、神话故事、绘画等作品。到了20世纪初,随着太空科学的兴起,在现代美术领域内诞生了一个新的分支“太空美术”。仰望星空,神秘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让我们从与太空相关的艺术,来看看艺术家想象中的宇宙。

鲁达乌斯描绘的土星环

卢加斯·西拉布斯 2012年作 掌控未来 压克力 麻布 150×120cm

太空美术中的写实与幻想

太空美术是“以绘画的形式来展现宇宙天体真实景色以及未来人类改造和征服太空世界的艺术”,狭义的太空美术的题材主要取自太空探索,表现宇宙的壮丽和人类对太空的开发活动;广义的太空美术则包括科幻题材和以太空为背景的传说故事。自太空美术兴起后,各国涌现出了大量专门从事这一艺术门类的太空美术家,又根据创作题材的不同,他们的作品常常被分为写实与幻想两派。

写实派:宇宙场景的真实描绘

邦艾斯泰作品:月球峭壁 1949年

邦艾斯泰作品 轮式空间站 1950年代

岩崎一彰的作品《地球》

沼泽茂美的作品《哈勃太空望远镜》

麦考尔的作品《阿波罗——联盟》

精于写实的太空美术家包括邦艾斯泰、岩崎一彰、沼泽茂美、卡罗尔等,他们尽力描绘宇宙深处的场景,力图让观者能足不出户即饱览太空之美。其中切斯利.邦艾斯泰被认为是第一位真正的太空美术家,他于1944年发表的《土星世界》组画被认为是当代太空美术的开端。岩崎一彰是日本太空美术奠基人,长于喷绘,绘画题材多为最新的天文发现,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此外,日本还有一位著名的太空美术家兼天体摄影家沼泽茂美,他的绘画题材大致上可分为太空飞船、宇宙演化、夜空三大主题,写实性很强。美国人迈克尔.卡罗尔是早年太空美术运动的鼓吹者之一,也是国际天文艺术家协会的创始人。他的绘画主题主要是遥远的星辰、异星地貌与太空飞船。

幻想派:远古与未来的浪漫想象

隆伯格的作品《地球鱼》

隆伯格的作品《银河系肖像》

哈代的作品《邻居》,画中按比例描绘了地球及邻居火星、月球

哈代的幻想画作品《以西结》

Joe Tucciarone的作品《地球的霸主》

长于幻想的太空美术家有隆伯格、哈代、Tucciarone、加贺谷穰,他们喜欢用变换多端的光与色彩为人们展现远古神话或未来画卷。美国艺术家乔恩.隆伯格受达利、埃舍尔等艺术家的影响,擅长使用象征与暗示手段,如作品《地球鱼》中,艺术家通过巧妙变形将地球与蝴蝶鱼的形象完美融合,通过鱼在海洋中的处境暗示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英国著名太空美术家大卫.哈代从1950年开始进行太空美术创作,作品充满幻想色彩,主要表现人类的早期神话或未来生活。拥有物理学硕士学位的Joe M. Tucciarone喜欢以星云为背景讲述神话故事,同时他还擅长绘制各种恐龙,能将这些远古生命绘制得活灵活现。加贺谷穰的画风近于浪漫,描绘了大量星座神话传说和人间天堂的场景。

中国本土的太空美术家

闵乃世设计的星座图案

喻京川《眺望》

吴同椿的国画作品《三裂星云》

中国本土小有名气的太空美术家则有闵乃世、喻京川、周熠君、吴同椿等,闵乃世擅长装饰性极强的绘画,也设计过一些新颖实用的天文小制作;喻京川的作品多取材著名天体或天象,并用较写实的手法加以描绘;从事平面设计的周熠君其作品则充满幻想色彩,吴同椿喜欢用中国画的渲染手法绘制星云星系。

太空题材绘画的情感表达

“太空美术作为这一时代的产物,结合了科学的严肃和艺术的优雅,在太空科学这门极其依赖图象的科学的普及和教育方面发挥了几乎与真实照片同等重要的作用,也激励了无数人从事太空科学研究。”由于绘画题材的抽象,创作思路的科学性指导,这些作品其实并不容易触发人们的感情,所以一些艺术家在选择星球、宇宙这类题材时,还试图将感情融入其中,以求达到别样的艺术效果。

西方太空美术:天文学研究与科幻小说是其灵感来源

梵高《星夜》

梵高《罗纳河畔的星空》

在20世纪初的世界一流画家中,很少出现以天体星空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梵高却是个例外,他以星空、太阳和天象为题材创作了系列作品《星夜》《夜间咖啡馆》《罗纳河畔的星空》等,其中《星夜》中央的漩涡,据说参考了英国天文学家威廉•帕森思手绘的一张涡状星系图,正是因为这样,这幅作品在天文教科书和天文科普读物中被当做艺术性插图和标志出现,具有美术欣赏和象征意义。而艺术品中的色彩及笔触,则是梵高内心急欲分享与寂寞的率直表现。

高野绫 2006年作 太空 2 压克力 画布 194×259cm

日本艺术家高野绫(1976年)的油画作品《太空 2》则由科幻小说中的宇宙飞船、圆形飞碟、外星人等虚构因素组成,虽以神秘的宇宙作为背景,但艺术家是希望通过想象,带我们游走于幻想和现实之间,从而揭露人们躲进虚构世界的心理需求。

中国太空美术:宇宙观、人生观的抽象表达

赵春翔 1982年作 宇宙的力量 镜心 水墨、压克力纸本裱于画布 91×134cm

朱德群 1998年作 宇宙密度 油彩 画布 120×60cm

周绿云 宇宙无限 97×180cm 水墨设色纸本

中国艺术家对宇宙、星空的描绘多以抽象绘画为主。林风眠最杰出的学生赵春翔用抽象表现主义手法将阴阳观念变成了具体的宇宙生命符号;抽象绘画大师朱德群的艺术创作过程,也是聆听宇宙的天籁的过程,他在追求新的人文精神时,将阳的宇宙和阴的人类描绘成共同进化的二元和合之体。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女画家周绿云希望通过自己的绘画让人们从无垠的宇宙联系到渺小的“我”,表现宇宙对万物的孕育和演化,充满无穷的可能性和幻想性。

刘国松 1969年至1970年作 子夜太阳 设色纸本 150.8×371cm

刘国松 1987年作 地球何许?之87 镜框 设色纸本 88×57.5cm

萧勤 2001年作 银河—2 压克力 画布 300×150.3cm

萧勤 2001年作 宇宙之进化–2 压克力画布 200×200cm

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受到1969年人类登月创举的启发,创作了一系列“太空系列”作品,艺术家在宇宙中感受造化的秩序与变幻,创造出之前从未有过的“宇宙图式”。台湾美术大师萧勤为纪念爱女也创作了系列以宇宙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宇宙心》、《宇宙漩涡》、《宇宙的演化》、《银河》虽然描绘的是宇宙中的漩涡、星云,但表达的却是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尹朝阳 2007年作 眩系列·星空 铝板油画 110×110cm

李新建 2014年作 珠峰星空 布面油画 200×300cm

岳敏君 2003年作 宇宙 油画画布 74×57cm

尹朝阳于2007年设计了一种锯齿状工具,用此工具可以在画面中旋转刮出一组或多组同心圆,他就用这种新技法制作创作了《眩》系列作品,在《眩系列·星空》中,“宇宙在锋利的划痕下,各路行星、恒星交互渗透着汇入充满强劲的速度感的巨大漩涡中。画面斑斓的色彩与粘附在作品表面的附着物强化了生命消逝的悲怆感。”此外,岳敏君将自己比喻成天上发光的星星,并创作了《宇宙》、《星夜》等作品;李新建根据去珠峰绘画的经历创作了《珠峰星空》。

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太空美术:动静相结合

蔡国强《为长城延长一万米——为外星人所作的计划》

除了平面绘画外,近来也出现了大量采用新媒体艺术手段来展现太空世界的艺术作品。1993年,旅居日本的蔡国强回到中国,在嘉峪关实施了他的爆炸作品《为长城延长一万米——为外星人所作的计划》。作品由100多名不同国籍的人共同从万里长城西段的嘉峪关开始,向西穿过荒漠,安置了一万米的火药和导火线。在黄昏时刻,导火线点燃后,一条硝烟和火光的墙横跨沙漠,场面壮阔。这件作品是蔡国强于1989年推出的《与外星人对话》系列中的一件作品,“这些作品不是为站在地球上看的,而是为站在宇宙上看地球而做的。”其目的是为了向宇宙发出信号,寻找地球和外星球之间的对话。

展望《我的宇宙》

2010年,艺术家展望构思了一个计划,从一块实际石头的爆炸对宇宙的大爆炸进行假设,来探讨一种初始的状态。12月30日,展望在山东省费县完成了石头的爆破,同时以六架每秒钟可拍2000张照片的高速摄像机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角度记录下了这短短的几秒钟。在这次爆炸中,大约共产生了7000块碎片,展望把它们收集起来,带回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接近一年的时间里将它们翻制成不锈钢材质,并于2011年11月26日,在UCCA将其还原,呈现出艺术家“心中的宇宙”。

草间弥生《无限镜屋——数百万光年以外的灵魂》

2013年11月8日,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在切尔西的大卫茨维尔纳画廊设计了一个镶满了镜子、挂着75个彩色LED灯泡的“镜屋”, 这些灯泡如脉动般时明时暗,营造着一个天宫般的唯美场景。艺术家希望通过“无限镜屋——数百万光年以外的灵魂”这件作品让观赏者体验灵魂出窍的经历。

此外,近日于东京森美术馆举办的年度大展“宇宙与艺术”中,“宇宙的时空”版块将向我们展出Björn Dahlem表现黑洞及多元宇宙的大型装置艺术《黑洞(M-领域)》、Conrad Shawcross表现古代时间观测法的时钟的大型动态艺术《Timepiece》、使用上千支太阳活动的纪录影像,以声音表现太阳光强度的半导体3通道·影像·装置艺术《Brilliant Noise》。

作者:杨晓萌

编辑:大白

放心收藏,全球见证,扫码立即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