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佛教文化解析「洛阳龙门石窟门票多少钱一张」

互联网 2023-02-21 17:22:2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洛阳龙门石窟佛教文化解析「洛阳龙门石窟门票多少钱一张」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缘起

佛教信奉姻缘际会: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却兜兜转转来到中国,并在中华大地发扬光大。不能不说是一种机缘巧合。

我曾在印度班加罗尔附近的石山上看到过佛教的石窟,简陋粗鄙,不成规模,似个人修行所为,而当我来到龙门,看到密密匝匝的石窟与石刻时,不能不由衷感到震撼。

龙门石窟起于大同的云冈石窟(北魏政权皇室建窟风俗随着迁都洛阳而带到洛阳),但却后来居上,历经多代,特别是唐朝的发展,把雕刻艺术推上顶峰。

伊阙与龙门

在郑州东站乘高铁不到30分钟便来到龙门站。

此处为何称为伊阙,是因为中间为伊水,两边东山与香山相对,如阙(古代建筑在道路上的门状示意物)如下所示:

为何又称为龙门?是因为隋文帝时,隋朝宫殿的门与伊阙在一条线上相对,故而成龙门。

伊阙

伊水

伊阙旖旎的风光顿时让人沉静

龙门二字据说是陈毅元帅所提:

龙门景区入口

北魏石窟

龙门最早石窟是北魏时的皇家石窟,其中古阳洞与宾阳洞是典型代表。

古阳洞:

古阳洞是北魏孝文帝为祖母冯太后营建的功德窟, 开凿于北魏时,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石窟·洞内小窟十分多,精巧富丽,是研究北魏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洞内的题记书法质朴古拙,是研究书法史的珍品。

古阳洞

宾阳洞,原名叫灵岩寺,由宾阳中洞、宾阳北洞、宾阳南洞三个洞窟组成。宾阳洞始凿于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 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文昭皇后主持开凿的皇家第一窟,用以铭记孝文帝迁都洛阳和进行汉化改革的历史功绩,也是我国正史中唯一有确切记载的石窟。明人彭纲就曾在《题龙门石像》中写道:“当时锤凿斫(zhuó)民脂,万金不惜穷妖奇”,指的就是该洞窟的开凿。宾阳三洞前后营造时间长达24年,用工80余万人,但是,北魏时期仍然只完成了宾阳中洞,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一直到隋唐时期才相继完成。

龙门二十品

北魏时期的石窟在建像时会同时建一方建像题记,用文字书写,主要分布在古阳洞中,是研究魏碑的极品,同时因为记事、发愿,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比如这方《北海王元祥造像题记》记录元祥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记录。

元祥造像题记

唐代石窟

唐代初期信佛,特别是武则天时期企图借佛来表征政权的合法性,于是大力建石窟。

其中最有名、最宏大的是这尊卢舍那大佛,只有近观才能感受到其气势。

唐到了唐武宗开了灭佛运动,很多佛像遭到破坏,皇家建佛运动走向低谷,后续逐渐转为民间的活动,自然也就不能支撑大规模的建佛,多是小龛,小佛了。

感想

东山石窟

中国的佛教在东汉时期就有了,比如东汉的白马寺,但是汉文化对于佛教还比较理性,没有发展出大规模的建佛运动。

建佛运动起源于几个少数民族政权,比如前秦建的敦煌,北魏的云冈与龙门。

为何少数民族如此狂热呢,我理解核心在于少数民族政权缺乏政权合理性解释,于是借佛教增加这种神性,而武则天的狂热大抵也是如此。

但建设石窟耗费大量人类物力,是否真的对于政权有益呢?历史自然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