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画家「胡少宇」

互联网 2023-02-21 15:31:3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李宇春画家「胡少宇」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他,被誉为“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的生活家,他,又被他的恩师——著名书画家、作家、诗人滑国璋先生初次见面就视为奇才而收为弟子,并冠以“十项全能”称号的人。他为什么能让一个德高望重、才高八斗的文化名人如此看重?又如此赞誉?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跨界艺术家胡春宇的世界,探寻他的人生之旅。

起床之号

童年,是许多人梦想萌发的年龄。可对童年时期的胡春宇来说,他的音乐梦,是在一种被动甚至于抵触中开始的。

无数个清晨,还在甜美的梦乡中遨游的胡春宇,就被一阵阵老式电唱机传出的“噪音”与母亲的歌声唤醒。几岁的他,十分厌恶甚至痛恨“它们”,因为这讨厌的音乐不但搅扰了他的好梦,还得让他从温暖舒适的被窝中钻出,贪睡的他多么留恋这里,直至日上三竿。然而,他的抗议全然无效。热爱音乐的母亲在用这样的方式来阻止孩子们的懒床。

胡春宇的父母祖籍天津,是1965年支援“三线”建设来到呼和浩特国防航天六院的科技工作者。或许是出生于戏曲之乡的津门,他的母亲喜欢音乐,在那个物质条件十分困乏、大多家庭还在为温饱发愁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竟然能勒紧裤带为家庭购置了一台在那个年代堪称“奢侈品”的留声机,以及后期还需不断购置的黑胶唱片。然而,也正是母亲从嘴里抠出的这笔投资,让1972年出生的胡春宇,被动中注入了无限的音符。

不知从何时起,母亲的“起床号”在胡春宇耳中变得不再那么刺耳,听到它,他会条件反射的睁开眼睛,精神抖擞的一骨碌爬起床,再到后来,他会跟着哼、跟着唱。可以说,胡春宇在音乐的节奏与音准上的启蒙,皆得益于此。

从厌恶、抵触,直至接受、喜爱,成年后的胡春宇回想起来,觉得不可思议。

那是几天前的一个午后的休闲时光,在红马读书会会员之家,我与他相对而坐,品着陈年的普洱,听着舒缓的音乐,在书香的芬芳与绿植的环绕中,我们轻声交谈着,期间,他熟练的点起一支香烟,透过缭绕的烟雾,端坐在舒适的沙发中的胡春宇,停顿了娓娓的讲述,侧脸望向窗外,我不由的细细端详起他的面容,他有着一头乌黑而浓密的头发,或许是太忙,或许是有意,在他的下巴上,布满了清晰可见的至少是几天没剃的胡茬,同样浓黑的眉毛下那双深邃而睿智的眼睛此时正若有所思的极目远方,那副神态是青春躁动的退却,是岁月打磨后的淡定,是胸有成竹的干练。大概是发现我在刻意的观察他,他慢慢地回过头来,为自己刚才的出神露出无比谦和的笑容,随着又一缕烟圈螺旋而上,他那固有的柔和而磁性的嗓音再度响起。

时间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此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拉开了序幕。国人仿佛一夜间认识了外部的世界,被压抑、禁锢了多年的思想获得了解放。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大胆的追求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文学艺术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中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轻音乐、摇滚乐顺应时代而迅猛发展。

胡春宇每天唱着那个年代从内地到港台的各种流行歌曲。于此同时,家里的音响设备,从最初的留声机,到“砖头块”录音机,再到四喇叭录放机,再到多功能音响,不断更新。而他的歌唱水平,也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在步步提升。后来,他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学唱,同时学起了乐器——吉他。十六岁时,他考入了航天技术学校学习。

在校期间,对音乐已异常痴迷的胡春宇通过同学的引荐,拜内蒙古音乐学院的一位知名教授为师,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期系统学习了音乐理论、作曲、演唱技巧等,还学习了电吉他、贝斯等多种电声乐器的演奏。

日后,这位音乐教授坦言:胡春宇这个业余弟子,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水平竟然超过了他所带的专业弟子。

其实,再好的天赋,如果不加后天的勤学苦练,也绝不可能成绩斐然。

也就是在这时,胡春宇与七、八个同样热爱音乐、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建了摇滚乐队。

那时的胡春宇每天挤出八个小时的课余时间苦练吉他,那根未曾经历如此考验的手指,被坚硬的、冰冷的琴弦生生的磨破了皮,流出了鲜红的血,那可是十指连心的痛啊!可是,为了练琴,为了音乐梦,这样的痛苦却不能停止,这样的流血还要持续。一天天,一月月,手指一层皮、一层皮的脱落,最后,皮硬了、厚了,磨出了老茧,磨出了“凹槽”,任凭丝弦千拉万磨,都不会再破的“铁手”。

胡春宇凭着这双“铁手”,在乐队不仅弹吉他,还要弹贝斯、弹钢琴、打鼓,因为他是乐队的组织者,他需要熟悉各种乐器以便于配器与合奏。乐队没有“谱架”,他们自己动手找来钢筋、铁丝,自行设计制作了经济实用的“谱架”,像模像样的朝专业乐队目标冲刺。

数九寒天,室外的气温已降至零下近三十度,他们每人穿着一件那个年代最流行的军大衣,在一处农民废弃的破旧不堪、门窗不全的房屋,用冻得通红的手指拼命的练着。他们口中呼出的哈气,是这徒有四壁的屋内最奢侈的“暖风”,在这四面漏风,滴水成冰的陋室,他们一遍遍的练、一曲曲的弹,全然不顾寒冷的侵袭、条件的简陋,全身心的陶醉于他们所钟爱的音乐世界。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拼搏下,他们终于成为一支具有极高专业水准的乐队,“杀入”当年呼和浩特门槛最高、也最具档次的“帝豪”、“星星座”等一流夜总会做乐队伴奏。同时,本单位既航天六院以及外面的民航、国航、工会等很多单位都相继请他们这支乐队去作伴奏。

乐队鼎盛时期,胡春宇本想率领乐队冲出内蒙古,像“唐朝”、“黑豹”、“零点”等,当年红遍全国的乐队那样到北京或南方寻求更大的发展,无奈家庭坚决反对,迫于压力,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梦想。

当年的胡春宇在音乐上可以说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如果义无反顾的走出内蒙古,或许空间更大、舞台更广,或许会在全国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幕后布局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偶然的机会成就了他的导演生涯。

那年,胡春宇恰好三十岁,单位要搞一场晚会,组织者苦于没有导演,一筹莫展。胡春宇听说后,指点了迷津,那位组织者半信半疑的让他参与进来,没成想,一台晚会在他驾轻就熟的指挥与布局下,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自此以后,单位的所有活动与晚会,非他莫属。而且,这样的消息不胫而走,其它单位也都纷纷邀请他去做年会、晚会、活动等等的导演。

十几年来,随着他的知名度越来越大,邀请他的单位也越来越多,规模从几百人到上万人都有。如今已成我区著名舞台导演的胡春宇,成功执导了大型晚会上百场。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向他提问:非科班出身,如何跻身于导演之列?且做得如此风生水起?他笑答:这都得益于当年组织乐队时“出场”、“跑场”的一系列知识与经验。

胡春宇是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更是个随时学习观察、勤于动脑、动手的人。大多数人关注的是本职工作,做份内的事,但他不是,他的眼中经常“收录”于己相关,甚至于己无关的事,并把它们默默的储存于心、记录于脑,不知何时,他们被轻易的调出来,派上用场。

舞台导演是个综合性的、需要多方面知识的工作。不仅需要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更需要舞台方面的很多专业知识,如对场景的布局,对灯光的把控,对音乐的调配,对演员的定位等等,都需要掌控于心。一个微小的纰漏,都会影响整个环节。也就是说,提前预知每一个细致入微的、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于运筹帷幄后取胜。

一台精彩的晚会,人人看到的都是绚烂夺目的舞台,光鲜亮丽的演员,精彩纷呈的节目;可又有多少人知晓忙碌于幕后的导演为此付出了多少呢?

从每一个演员的出场,到每一束光的调控,音乐的调配,屏幕的随时置换等等,都是导演一一筛选、一一落实。

我问胡春宇:做导演十几年来感觉最难的是什么?他说:是人!

是啊!事,是可以凭专业知识,凭日积月累的经验来办,可人是有思维、有个性、有变数的。每一场晚会,都可能会是新一轮的演员、新一轮的群体,要协调他们,安排他们,何其之难。

那是2012年,航天六院要办一台建院五十周年庆祝晚会,胡春宇做这台晚会的总导演。“三地”“一都”,即呼市、西安、湖北三地的航天单位都派出各自的演出队伍来助阵。可以说,这台晚会,场面大,规格高。

当湖北与西安两地的上百名演员们风尘仆仆赶来时,距离正式演出只差两天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这么重的任务,加之“三地”的演员们从未谋过面,更别说在一起合练了。一向沉着、稳健的胡春宇这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焦急。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沟通、协商,作为总导演的他,直接就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可湖北与西安两地的人员各自都有他们的想法与做法,一时间,气氛有些紧张。这时,航天六院的有关领导悄声提醒胡春宇,领导的一句话,令他猛然间意识到了自己的操之过急,没有注意语气的把控,他马上宣布暂停两分钟。当“三地”的演员们两分钟后再次合练时,他首先为自己刚才不应有的语气给大家赔礼道歉,同时恳请所有人的谅解。他的诚恳,他的姿态,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瞬间心平气和,也都放下了各自的固执,愿意求大同、存小异。接下来的合练非常顺利,两天后的晚会,以宏大的场面、极高的规格与水准取得圆满成功。

这就是胡春宇的做人风格。在他做导演的十几年间,他用谦和、诚恳、低调的做人、做事,化解可能或即将发生的矛盾,以平和淡定而宽容的心态去接纳每一个进入视野、走入生活的人,赢得人们对他的尊重、认可,从而竖起了良好的口碑。

在很多人感慨当今演艺圈中的一些艺人,如何如何“耍大牌”,如何如何出“难题”,以及“出场费”的高低问题时,他会以极低的姿态,十二分的诚恳发出“友情相约”,使得很多业界“大腕”、“大咖”,在分文不取的情况下,为他导演的晚会出场助阵。

说起老一辈艺术家,胡春宇为他们的“艺德”赞叹不已!

2015年10月,胡春宇应邀担任自治区某大型晚会的总导演。在乌兰恰特大剧院彩排当天,老艺术家德德玛、布仁巴雅尔、那顺早早就来到了现场。当时,德德玛老师的身体状态非常不好,是在别人的搀扶之下来到演播厅的。胡春宇见状深受感动。而更让他感动的是,德德玛老师在台下默默的等候了5个小时,直至轮到自己出场,她才在别人的搀扶之下,上场走了一圈,圆满完成自己的出场任务。

望着德德玛老师慢慢挪动着身体,在别人的搀扶下缓缓离去的背影,胡春宇的眼中噙满了泪水。

这是何等的“艺德”?能让一个老艺术家拖着年迈多病的身躯、早早来到彩排现场,足足等了漫长的5个小时?可以说,以她的资历,她完全可以不参加彩排,或者掐点而来,或者优先插队;但是,她没有!她信守一个老艺术家的“艺德”,恪守导演的节目安排,自始至终未提任何要求!

无声旋律

在胡春宇四十多年的岁月中,与音乐同时陪伴他的另一样不离不弃的东西,是书画。

他说:“音乐是我血脉里割舍不下的东西,比之于书画,我觉得它是有声的线条和画面,书画则是无声的旋律和音符”。

八岁,对大多数男孩子来说,正是贪玩、好动的年龄。可八岁的胡春宇却用他稚嫩的小手握起了粗大的毛笔,开始了书法的学习。窗外,同伴们嬉戏的喧嚣声不绝于耳,窗内,他凝神静气专注的写着、练着。那种单调,那种乏味,那种日复一日的横、竖、撇、捺,对成年人来说都是莫大的考验,何况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然而,不满十岁的胡春宇却具备了这种定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习练书法的报纸,堆积出上百麻袋(为节省开支,他最初用的都是报纸),各种型号的笔,不知换掉了多少支,墨,不计其数时,他的书法终于有了起色。

几十年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无论音乐、导演等占用多少时间与精力,他都要抽出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书法与绘画的修练中。

三十多年中,胡春宇凭着对书法与绘画的热爱与自身的悟性,没有拜过师,直到有一天,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的书画突破原有的水平。

2016年的一个春日,胡春宇带着自己的作品,忐忑不安的登门拜见了自己仰慕已久、在内蒙古文艺界享有很高声誉的滑国璋先生。多年来,他一直默默的崇敬滑国璋先生的书品、画品、文品和人品。没曾想,从不轻易收徒的滑先生,只看了一眼他的作品,稍加交谈后,便欣然收他为徒。那一刻,胡春宇激动的浑身的血液都加快了流动,他紧紧地握着老师那厚重而温暖的手,不知如何表达才好。

是啊!这一刻他不知期待了多少年,当梦寐以求的夙愿终于实现时,那份喜悦,那份感激,那份发自心灵深处的虔诚,岂是三言两语所能承载?

自此,胡春宇每个星期都去滑先生家两次,有时三次。他给老师做拿手的菜肴,这对独居的滑先生来说,是渴望已久的。师徒俩的祖籍都在天津,而津门人固有的“会吃”,也充分体现在了俩人的身上。他们一边品着美食,一边聊着琴、棋、书、画、乃至人生,滑先生兴致上来,会手把手的教他靠自学很难悟到的技法。

拜师不久,滑先生就邀他一起创作一副两丈四尺的写意梅花巨制《冷艳催春图》,滑先生适时的鼓励、现场的指点,以及关键时手把手的传授,使得师徒俩首次合作的巨幅作品,就以构图宏大、技法精湛、画意唯美而得到业界的赞誉。

在滑国璋先生的悉心指点下,胡春宇在书画领域的成就取得了质的飞跃,他的书画作品,无论山水、花鸟、抑或工笔、写意,无论楷书或是行书,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胡春宇目前兼任呼和浩特新城区美协副主席及航天六院书画协会会长等职务。

他常说:“和滑先生学习,就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肥沃的土壤与贫瘠的沙地对于一颗艺术之苗的成长来说是截然不同的,真像是艺术养分的直接注入”。

莫逆之交的师徒俩,自从走到了一起,不仅切磋书画,还探讨文学艺术的其它领域以及人生。滑先生喜欢音乐,胡春宇能拉会唱,滑先生喜欢美食,胡春宇擅长厨艺,滑先生喜欢谈古论今,胡春宇博览群书••••••

师徒俩在一起是那般默契、那般融洽,滑先生感觉这个徒弟似乎就是上苍特意派给他的。

是的,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当胡春宇拜滑先生为师后,他的书画水平与日俱增,日趋成熟;而滑先生自从收了胡春宇这个徒弟,他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丰富多彩了。

2017年11月24日,对胡春宇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对师徒俩来说,更是个生死考验的日子。

那天中午,胡春宇驾车送滑先生前往著名摄影师宋瑞平先生工作室,拍摄即将出版的诗集《扫叶集》的肖像照。拍照即将结束时,一向细腻的胡春宇发现滑先生的语言表达与往常不同了,而更令他蹊跷的是,往常思维敏捷、博闻强记的滑先生却不断的重复去问同一个人的名字,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当问到第三遍时,平日里极其细心、不放过任何细节的胡春宇感觉滑先生太反常了,这种“信号”绝不是什么好兆头。他的医学常识告诉他,老师的大脑可能出现问题了。返程途中,胡春宇一边耐心稳定滑先生的情绪,避免他情绪激动,一边悄声联系滑先生的前妻以及师兄弟郝建武、李靖、赵永民,几人分头安排送治与接诊事宜,同时果断的拨通了120急救电话。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不能选择用自己的私家车送老师去医院,那时正值下班晚高峰,一旦路上拥堵耽搁了最佳救治时间,或者路上出现不好的状况,他是无法应对的。当120急救车用它的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将滑先生送到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中心时,滑老师已开始神志不清。经脑CT检查,确诊为脑溢血,出血量已达到60多毫升。院方马上采取了各种针对突发脑溢血的急救措施,最终,滑先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尤为庆幸的是,恢复良好,没落下什么后遗症。医生说:幸亏发现及时,救治及时。

假如那天家中只有独居多年的滑先生一人,或者胡春宇并非细心之人,未能及时发现异常,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心底之歌

近些年,朗诵热已风靡国内,各种名目繁多的朗诵晚会与活动与日俱增。很多人认为朗诵的门槛低,较之于歌唱,似乎更容易把握。其实不然,想要朗诵出高水准,难度不亚于歌唱艺术。它对音域、气流的把控,高、低声的运用,轻、重音的调节,绝对不是朝夕之功,一触而就的。

听过胡春宇朗诵的人,都感觉他是专业演员出身,无论声音的处理还是感情的抒发,都能令听者动容、引起共鸣,为之折服。这不但是朗读作品的感染力,更是朗读者的魅力所致。

我特意听了一首胡春宇朗诵的我区知名诗人、内蒙古文学“索龙嘎”奖获得者高朵芬的代表作《胡杨,大漠之魂》。胡春宇那慷慨激昂的丹田之气,那荡气回肠的情感抒发,深深打动了我、震撼了我,我完全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平静。

当一个人默默的阅读一首诗或一篇散文时,是一种自我感觉、自我体会,是调动不起听觉、视觉的,可有人用激情澎湃、抑扬顿挫抑或如泣如诉的嗓音去把文学作品朗读出来时,那是一种全方位的、调动全部感官的感受,那种震撼力,那种感染力,绝非自我阅读所能达到,这应该就是朗读的魅力。

我想,胡春宇之所以达到了这样的朗读境界,除去他对音乐的理解,声音的把控,还有对作品的深入解读与他对文学的热爱,知识的积累,更有对人生的深层次解读与诠释吧!

点亮“火把”

涉足诸多领域,依然精力充沛,这应该得益于胡春宇几十年如一日的强身健体。

胡春宇从小热爱体育,因他的身体协调性好,对运动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各种球类运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游泳更是长期坚持的运动项目。多年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无论事务多么繁杂,他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2016年,在全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乒乓球比赛中,他参赛的六院代表队,以优异成绩夺得团体冠军、领导干部冠军。他还持有篮球、排球的裁判员证,是社会一级体育辅导员。

在全民健身热的大环境下,对体育、健身的爱好,似乎已不足为奇,但胡春宇把这种爱好坚持了四十多年,而且是在工作之余,又有音乐、导演、书法、绘画、朗诵、厨艺等多领域齐头并进的情况下,还能依然如故的坚持,这才是最令人赞叹之处。

体育,如果仅仅是玩玩,那是一般性健身,但是,想拿名次、出成绩、夺冠,那可是需要长期坚韧不拔、高强度的训练才能获取。其中之苦、之累,为之洒下的汗水,可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炒出精彩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业有成的男人不喜欢下厨房,而肯下厨房又擅长厨艺的男人,往往又事业无成。但胡春宇却是个例外,他既事业有成,还肯下厨房。在他的家中,只要他在,下厨做饭,那是非他莫属。

他说:“我喜欢做饭,喜欢美食,我从来不认为做饭是件麻烦的事情,相反,我把它当作了乐趣”。

一个肯把妻子从厨房解放出来的男人,还津津乐道,我想,这样的男人,大多数女人都非常向往。

1995年,正值胡春宇的乐队风生水起之时,在单位组织的一场舞会上,留着文艺青年的长发,捧着心爱的吉他陶醉于悦耳的舞曲中的胡春宇,无意间向门口方向撇了一眼,就这一眼,他的目光就此定格,一个长发披肩、身材修长、容颜清纯的女孩儿拨动了他的心弦。整个晚上,他的一双痴迷的眼睛,如同一束雪亮的追光灯紧紧追随着她的身影,无论她走向哪里,他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射向哪里。当舞会结束,他弹奏吉他的手离开琴弦的瞬间,他暗暗发誓:此生非她不娶!

这就是胡春宇的性格,认准的目标,勇往直前。当爱情来敲门时,他也同样“义无反顾”。一年后,青春勃发的胡春宇将锁定的目标——那个一见钟情的女孩儿,堂堂正正的娶进了家门。如今他们的爱子已17岁,夫妻俩牵手度过了20多个春秋。

由于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对美食的留恋,更有对爱人、对孩子、对家庭的爱与责任,胡春宇始终热衷于厨艺与美食。

2016年,航天六院举办了一场庆祝“三八节”厨艺大赛,胡春宇受邀参加,做了茄汁菊花鱼、八珍豆腐、鱼香肉丝、翡翠水饺四道菜。最终,他的四道菜以“色、香、味”俱佳的精湛厨艺,获得本次大赛的冠军。

出于好奇,我特意询问了“茄汁菊花鱼”的制作流程。胡春宇品了口茶,兴致盎然的给我讲了起来。从如何选鱼、如何改刀,到油温的掌控,茄汁的调配,那份细致,那份专业,俨然一个高级厨师。由此我才知晓,这道菜对刀工的要求,远比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名菜“松鼠鱼”还要高的多,斜刀时仅仅连着一层皮。

我在想,这么“精刀”“细炸”的鱼,末了浇上番茄汁,码放在洁白的磁盘中,不就像朵朵盛开的粉红色菊花吗?如此“秀色可餐”的珍羞美味,该是多么的养眼?多么的悦心?

一个人具备一两种才能,已是司空见惯,但具备七、八种,且样样精湛!样样出彩!这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胡春宇能在本职工作之外,发展出如此多的才能,除去他自身的天赋外,靠的都是后天的努力与勤奋。

当别人看电视、聊天、打麻将、游玩时,他在学习、在摸索、在前行。他所具有的各种才能,取得的所有成就,无一不是挤出的业余时间。

有人说: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看他业余时间如何利用。胡春宇就是这一理论的最好诠释。

当然,仅有时间还远远不够,关键是他对任何事情的认真、执着、坚守,及谦谦君子的为人,平和淡定的处事,最终成就了他的人生。

作者简介:欧森,网名曙光,女,1962年生于呼和浩特军人家庭,蒙古族,中文及法律双科大专学历。就职于科研事业单位。红马读书会会员。内退后,做过销售、记者、编辑等。写过大量长篇通讯、人物专访、散文、随笔、案例普法故事,先后刊登于《天津政法报》、《经理日报》、《内蒙古法制报》等报刊。以女性特有的敏锐视角,观察社会,了解人生。擅长写情感类作品,代表作:电影文学剧本《一爱难求》,短篇小说《泪洒平安夜》、《情人劫》、《困惑》等,其中《泪洒平安夜》获第二届内蒙古网络文艺“白羊奖”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