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元画马「国画工笔马」

互联网 2023-02-20 22:18:4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赵文元画马「国画工笔马」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现代有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写意马饮誉天下;今有军旅画家赵文元的画马为中国画坛瞩目,被世人称之为“中华一骏”。

工笔鞍马画始创于唐,发展于宋,衰败于元。元之后基本上很难寻找到工笔鞍马画大家和他们的精品力作,留下了六七百年的广阔空间。赵文元产生了填补这一空间的冲动,开始在工笔鞍马画创作上进行艰难的跋涉。

多年来他认真研究马文化的发展史,对岩画、泥陶、青铜、汉砖、三彩、绢画、纸本等一切与马有关的艺术品都认真琢磨和研究,还不断从西洋绘画、工艺美术、戏曲、歌舞中汲取一切有用之精华,从而创出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

赵文元 :1946年生于江苏镇江,1964年入伍,1969年到1987年先后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历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笔画会理事,南京军区政治部专业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

我生于江苏镇江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小时候条件差,体弱多病,一岁不到又有了弟弟,穷困的父母实在无法照顾好两个孩子。战火纷飞的年代,常常生病的我根本谈不上看医生,三根筋托着脑袋,送人都没人要。

我外婆心疼的把我抱回家,一口米汤,一口稀粥,总算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体小身弱,呆头呆脑,同哪些壮实聪明的孩子相比,不自卑都不行。但我外婆经常安慰我“呆人有呆福”。

初中毕业,回乡挣了一年的工分,为了吃饱肚子,不满十八岁的我,有幸走进部队这所大学校。火热的军营生活使我充满了创作的激情。速写本随身携带,十分钟,五分钟也不放过,走到哪画到哪。

于是,报纸、杂志开始有我的“豆腐干,广场、大街、部队营区有了我临摹的”光辉形象“。雕塑、油画、年画、宣传画、连环画、插画、工笔、写意,需要什么就画什么。没有多少见识的农民还在能吃苦、胆子大,领导一声令下,会不会,行不行,没有那么多考虑,出生牛犊不怕虎,干了再说。

几年下来,画画的水平大有提高。后来又有幸进了三所美术院校,才对绘画又来较深的认识。正统的教育使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休养,绘画基本功和艺术观点都有了一次次质的飞越和提高。

改革开放,让我们画家遇到了一个好的时期,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我们专心创作提供了物质的保证。潜心于创作,拿出更好的作品成了我人生唯一目标。

在当今异彩纷呈、充满诱惑的世界里,能否甘于寂寞潜心于创作之中,是检验一个画家是否对艺术真诚的试金石。我总给自己制定可行的长期和短期的创作规划,抵御自己的懒惰和懈怠,逼迫自己深处于画室中,耕耘自己的艺术天地。

60岁后真正跨进自由的艺术殿堂,无忧无虑地生活,自由自在的创作,不必为画什么而烦恼,也不必为作品获奖而操心。拿着画笔尽情抒发内心的激情,按计划认真探索艺术的真谛。

悄悄闭上画室的大门,甭管山花烂漫,甭管狂风暴雨,推开窗户看日出,拉开窗帘瞧日落,涂涂擦擦,勾勾画画,清茶淡饭,心静意沉,享受着创作中的酸甜苦辣。

四十多年的艺术追求,在不断寻找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色的过程中我与马有关的作品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以工笔鞍马画创作上寻找艺术的突破口,挖掘传统、跳出传统,让心中的骏马雄健挺拔、彪悍俊秀、英姿飒爽、昂扬向上,这也是我对人生的感悟,对时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