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器的工艺特征「什么叫金缮过的玉」

互联网 2023-02-20 12:27:0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明代玉器的工艺特征「什么叫金缮过的玉」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接上期)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元代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一期我们应该介绍明代的玉器特点了,在文章开始之前,我们应该对元代的艺术文化有一个简单的总结,即使前面的文字已经写了很多遍,但是元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到来对中原文化向世界的推广是起到巨大的作用的,他就是马可波罗,这是将东方文化系统的向西方介绍的一个重要人物,其实看看真正存放在土耳其博物馆里面的元青花物品,就应该想象在那个时代,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才会有这么瞩目的艺术精品出现。

一、明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说明

虽然元代的统治者对中原这块沃土的统治欲望延续了不到百年,但是他们的退场却显得略微潦草和仓促,严格意义上讲,他们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政权最后是被除逐,他们的最后一位皇帝也采取了一段前无先例的行动,他既是不死于江山社稷,也不留着行禅让礼,却打开官门一路北奔,逃回到他祖先所来的草原中去。

而这一切,却跟一位颇具传奇的人物紧密相关,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创业主中,只有朱元璋的出身最为微贱。公元1344年,中原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一场罕见的旱灾与饥荒,作为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靠天吃饭是当时所有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百姓的唯一选择,由于饥荒持续的时间较长,一段时间之内他的父母和长兄便与其他灾民一样,相继去世,按照当时的现状,应该是倾图璧野,身无分文了,根本无钱购置棺椁,朱元璋和他另一位弟兄只好自己动手,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坑,将他们草草掩埋,自此各奔前程。

这位大明朝代的开创者,团队创始人,因为自己生活在最底层,见证了人世间最卑微的艰难困苦,也才会有破釜沉舟,出人头地的压力和梦想。

开始的时侯只想有一顿饭吃,能活下去,最早出家到一所庙宇内任杂役,当时他还未满16岁。寺庙的生存也很艰难,大灾之年,庙里的伙食也不能得到保证,后来,他成为一个行脚僧,沿着家乡附近的淮河两岸流浪,靠乞食为生,与三教九流多有接触,在社会矛盾日渐激化的情形之下,与当地暴动的农民与秘密会社有了进一步的联系,开始受到这些造反思想的影响,当时中国的农业社会中对蒙元的统治是极为抵触的,驱逐鞑虏,建立汉人统治的国家成为一种思潮,逐步影响和改变了更多的人。

加上元朝末年,蒙元朝廷对各地水旱的灾荒缺乏适当的处置手段,而同时由政府主导的经营水利大工程则纠集了全国各地的劳工,其待遇也没有得到妥善的保障;

元代的各个基层的管理者、包括监督水利工程的军队将领们主要是多民族混合,高级官员还是由蒙人担任,而粗狂张扬的草原性格,显然无法驾驭多民族多种文化的整合与团结,于是,各个层面钩心斗角,各不相让。

大环境的天灾与小环境的人员混乱,都已经使这个庞大的帝国看起来千疮百孔,难以为继,也都使当日胸怀大志的草莽英雄们满觉得时间业已成熟,乃是兴兵发难的最好机会。

朱元璋除了有着破釜沉舟的勇气之外,还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凭借着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和资源,用自己的组织才干,将各种因素收集综合起来。用了12年的时间,既经过亡命的战斗又靠胸中的计谋,终将各地起义的力量逐一整合,兼并了其他诸人所掌握的地盘,将自己的实力和势力终于发挥到了极致,他所控制的长江流城已是固若金汤,使得整个中原大地,无人能与之抗衡。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今称南京)于是正式宣布登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的一个由汉人为主体的大明帝国诞生了。

二、高度中央集权的明代管理架构

南京过去也称建康或金陵,至于朱元璋为何会定都于此,现在我们无法知晓。

从历史的记载中可以得知,这是一座充满着血腥和屠戮的城市,阴气太过于强盛,以致会造成各个在此建都的“王朝”,难免短命的结局,是众人眼中“不吉样”的国都位置,看看中国的历史记载,好像有过几个建都的历史,但是没有一个朝代能够存在较长的时间。

我上周专门去了一趟南京,朋友陪我去拜谒了朱元璋的孝陵,走过漫长的石像生,看着经历过千年风霜的苍穹大地,就在这样的一座龙蟠虎踞的山上,不仅能看到孙权的纪念馆,还有孙逸仙的中山陵,不仅感叹世事变迁,也许是冥冥之中的诅咒,定都于此的王朝都碰上短命的结局,即使近代的太平天国和蒋介石亦未能幸免。

孙中山称南京“高山深水与平原钟毓于一处”,这伟大的背景和他的眼光却互相衔接。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中咸鱼翻身的代表人物,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血缘理论,其成功的案例既有天时作美,地利协助,人和支持的概率,既从极为卑贱的地位而登九五之尊,他也有整合资源,破釜沉舟,大刀阔斧的行事风格。

我这次去南京仔细绕城转了一圈,目前南京都城城墙的遗址长近30英里,而且这个气势恢宏砖砌的大架构依然存在,对比无论是北京早已推古拉朽的二环线还是西安略显小气的城墙公园,南京的城墙建筑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砖墙环绕的城市,与之完全不匹配的就是文化的宣传和旅游知名度的影响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我去过几次南京,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一提起来好像就是中山陵和秦淮河上的夜景,这么好的城墙宣传力度与地位完全不相符合,不知管理者是否应该反思?最早据说飞机场都是建在围墙城内,可在城内起飞降落,城中还有竹林水塘,甚至大块的蔬菜园,可以相见,朱元璋当时建都的气势和实力,真的不是可以小觑的。

朱元璋作为农民领袖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中国政治史、经济史和社会史上留下来的诸多痕迹,也同样地带有着戏剧性,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至今未衰。其中最大的特色也就是极度的中央集权,不要说中央集权是我们封建统治的产物,你仔细看看如今的美国,在中央集权方面也是认真学习了朱重八的手法,并如法炮制,不仅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的州长要由华盛顿派充,各州的市长与警察局长也必须要由华府直接任免,甚至他们薪金和衙门里的预算也同样要经过中央核准才能算数。

世界历史中并无这样的例子,以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由中枢管束严格到如是之程度,并持续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管理体系,不能不说也是出乎朱元璋的想象了吧。

三、明代艺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

明代社会经历了传统以及传统向近代过渡的两个历史阶段。明代文化存在于一个相当长的动态历史过程中,既代表了传统文化的终极,又体现了传统社会转型时代的文化特征。

明代创立之初,朱元璋也吸取了历朝历代的成功经验,休养生息,减赋养民,开创“洪武之治”,只不过时间尚短,不足以与汉时的“文景之治”,唐开创时的“贞观之治”,包括后来的“开元之治”相媲美,甚至延续的时间及作用也被后来的“康乾盛世”所超越,但是也证明朱元璋想做圣主明君的想法,在他建立大明王朝的阶段,对文化和艺术的开放也是持相对包容的态度,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表现在明代的玉器文化上,新旧杂陈,旧的式微,新的萌动,由宋元的艺术道路逐步走向明代的工艺美术道路,摒弃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手法,逐渐采用工艺化、装饰化、玩赏化和商品化的多元文化手法。

尤其是明代晚期的玉器,艺术上缺乏典雅,但有富贵之气,做工上不求精致,却具有泼辣苍劲和仿古韵致之美,构成了一个十分鲜明的时代特点。

四、明代玉器的基本特征

明代玉器,承宋元传统,开明代新风。

官廷民间同发展,仿古时作并驾驱,文人画作成新宠,造型品种集大成。

纹饰图案达到了无所不包的境地,汇集宋元时期艺术创新特点,开创大明艺术粗旷风格,大多以复合和辅助的形式出现,富有时代气息。

明代早期的总体风格还延续了很多元代玉器制造的工艺和方法,趋于简练、豪放。

多以龙凤花鸟为主要题材,花卉擅长刻画整株的大朵花卉。山水人物题材多刻画历史故事。

明代中期渐向纤巧、细腻的方向发展。

五、明代玉器的鉴赏要点

明代的玉器花卉题材,有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多采用折枝和缠枝花卉,将两者混合组成的图案,具有清新活泼的特点。

龙凤形态变得灵活起来。

山水人物题材以表现楼台亭阁为背景的写实风景为多。

明代晚期的风格趋于繁缛,略显琐碎。

花卉的题材多流行折枝小花和缠枝莲纹。

常用开光的方法,以折枝花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或以盛开的花朵作仿生器皿的造型,围衬托稠密繁缛的枝叶。

吉祥图案、道教题材大量出现。

早期雕琢工艺简练浑厚圆润。

中晚期趋向玲珑繁缛,常将多种技法综合运用于同一器物,“花下压花”技艺和与金银细工及宝石镶嵌技术的结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我免费推广的文字专栏系列下方,还有专门的鉴定方法介绍课程,如果您觉得我的文字对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学习玉器的鉴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课程,不仅有各种鉴定识别的方法,还有如何利用自己的收藏,实现以藏养藏的梦想,50堂课程,只需要转发订阅成功,还可以分享50%的培训费用,看看其他学员的好评和课程的目录,还不赶快动动手指,跟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