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毁三观「毁了我的三观」

互联网 2023-02-20 09:58:5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简直毁三观「毁了我的三观」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近段时间,娱乐圈频频爆出负面新闻,集中出现一些是非颠倒、美丑不分、价值观扭曲的乱象,当事艺人倚资本加持而有恃无恐、仗流量护身而肆意妄为,践踏道德和法律底线、悖离公序良俗、有违职业道德,让这个“圈子”变得浑浊不堪。而且,这些曝光事件在舆论场发酵后变了味道,异化成了“吃瓜”、窥淫、狂欢、网络暴力,甚至是赤裸裸的“娱乐至死”。艺人德不配位,枉为偶像明星,不仅给整个演艺行业带来极为负面的效应,更扭曲并摧毁着众多粉丝的“三观”,尤其让人深感忧虑的是,大量青少年被误导煽动,被灌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至上等不良观念,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这种并非个案的现象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艺人还是文艺工作者?

贵圈很乱,该清理一下门户了

□特约评论员 于静

你们可以不帅,但不要太坏;你们可以谈恋爱,但不能打着恋爱的旗号胡来;你们把她们当成盘中菜,她们现在出来说要为民除害。

贵圈真乱,乱成了一团麻,贵圈真疯狂,疯狂超出正常人的想象。

最近一段时间,娱乐圈惊雷闪现,大瓜一个接一个,令广大吃瓜群众应接不暇。某凡入狱,某尊退圈,某主持人陷性侵风波。此情此景此等乱象,不由让人想起了电影《功夫》中冯导那句经典台词:还有谁!

还有谁?下一个是谁?圈外众人坐等吃瓜,圈内诸星瑟瑟发抖。

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越劲爆越好,越火辣越对味儿,细节描写越生动越激动,越兴奋。一次次爆料瞬间演变成一场场全民狂欢,道德的边界,法律的底线,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已经没有多少人在乎,可以聚众围观明星翻车,可以光明正大窥探别人的隐私,何其欢乐,美哉妙哉。

娱乐圈就是如此娱乐大众的?明星就是这般“本色”演出的?三观尽毁,面目全非。作为公众人物,明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高度关注。尤其是那些顶流明星,从者如云,喜爱者众多,所到之处前呼后拥,头疼感冒都能上热搜。越是这些人,社会责任越大,越应该谨言慎行,明明白白做人,堂堂正正行事。

可是看看某凡、某尊们都干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不敢奢求你们成为人生导师,道德楷模,但起码的底线要有吧?该守的规矩要守吧?高高在上就忘乎所以,饭圈里混久了就为所欲为,最终让自己身败名裂不说,还玷污了社会风气,给青少年灌输了错误的价值观,实乃害人害己贻害无穷。

江湖有云: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又或曰: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更大的瓜可能正在来的路上,喜欢吃瓜的朋友不妨拭目以待。不过正如虱子多了不怕痒一样,瓜吃多了不仅味道会变得寡淡,还不利于消化,这场娱乐至死的狂欢该降温了。

最后提醒一下那些狂热的粉丝,追星可以,一定不要盲目,明星也是人,也食五谷杂粮,享人间烟火,有德艺双馨者,亦有德不配位之人,心怀叵测之徒,追星路上且行且冷静,莫迷失了自我。

(作者为作家、时评人,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

我们需要健康积极的“流量担当”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最近几天,娱乐圈相当“热闹”。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不是某明星的出轨、某明星的偷税,也不是某某明星“开撕”。而是多个部门开始有所动作,对“饭圈”等乱象开始进行治理,以营造风清气朗的社会环境。

娱乐圈与互联网都不是法外之地。此次对娱乐圈进行的“整治”,不仅是一次娱乐圈的“扫黑风暴”,更是以法律为准绳的娱乐圈治理。同时这也说明,我们尊重艺人这个职业、娱乐这个行业,我们尊敬那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但我们不欢迎那些劣迹斑斑却无比风光的艺人,以及给他们提供的舆论空间,来败坏演艺这个行业。

如果艺人自身是一种媒介的话,那么一段时间内,有一部分艺人给社会带来的是不健康的社会风气,甚至超出了娱乐话题,严重透支社会公众所给予的信任。有些流量明星其气场之足、排场之大、行为之霸气,令人侧目,知道的以为是明星过路,不知道的以为是“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在聚集。不仅在行为上踩底线、无节操,违法、失德、失范屡见不鲜,甚至热衷于以此为话题来炒作,以博人眼球和流量。

在某综艺节目中,某明星称自己一顿饭花“六百五真的不够”“我不能那么差的伙食”,接下去是不是还要问一句“何不食肉糜”?让人不禁怀疑,究竟提倡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呢?更有甚者,如果对某艺人发表“演的不行”之类的批评话语,得到的可能是一纸诉状。甚至连新闻媒体也不能“说坏话”,要按照既定的“包装”来宣传,否则就要对记者和媒体进行封杀。那么,这种风气是如何形成的呢?某些艺人绑架舆论的这种底气从何而来?

一个人的影响力越大,责任越大。但如果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很难说会给社会带来一股什么样的风气。因而,不仅要面对舆论环境的变化,“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警惕与避免资本对于娱乐行业的无序参与。同时也要加强艺人的自身道德建设。

艺术的魅力在公众的口碑里,而不是在资本左右的热搜中。当前,对“饭圈”等不良现象的抵制,也是我们敬畏艺术的一种方式,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些崇德尚艺的艺术工作者,以他们的精湛演技与道德修养,成为社会健康向上的流量担当。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

文艺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

□特约评论员 李光全

当下,一些“饭圈”现象横行、艺人频频失德、盲目追求流量经济,部分艺人德不配位,既是其自身不注重学习、世界观和人生观异化的结果,更是忘记文艺为谁服务的忘本体现。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这是我们人民立场的体现,也是时代使命的需要,更是艺人从艺必须要明白的首要问题。

搞不清为谁服务就站稳不了人民的立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原则问题。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鲜明地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从根本上指明了党领导的文艺工作的政治方向。在当前物质实现富裕的同时,实现精神的更加富有和道德的不断提升,是解决经济社会矛盾新需求的重要内容。文艺的创作必须要回应群众这样的精神需求,这是文艺创作应该负有的使命,也是文艺创作活力不断的动力和源泉。

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文艺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从大众需求出发,既不能关起门来搞创作,也不能曲高和寡。主观臆想、闭门造车都无法创作出优秀的、具有烟火气的文艺作品;受众欢迎、广大民众喜闻乐见才是文学艺术生命力的恒久之源。要将双脚扎在泥土的芬芳里、将双脚扎在火热的实践中,人民的生活才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正如毛主席所说“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大家熟悉的《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扎根于生活的文艺作品,在当时一经推出便深受大众欢迎,直到今天依然是经典,成为文艺服务大众的标志和人民文艺成就的象征。

文艺工作者应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中、火热的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用眼捕获奋斗的精彩、用心感悟生命的激情、用语刻画人生活的变迁、用笔记录时代的发展,不出雷剧雷文,以兼具艺术性、人民性、思想性、观赏性的作品奉献时代、奉献社会。同时,优秀的文艺作品离不开文艺工作者高尚品德的加持,心中有阳光,笔下有光明,各级文艺团体要加强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教育,让劣迹艺人、失德艺人暴露于阳光下、接受应有的惩处,任何文艺工作者都没有权利因资本加持而有恃无恐、仗流量护身而肆意妄为。让德必配位、艺必为民、人必正向成为行业最亮的标识,让民族的、大众的、实践的文艺创作成为时代最好的诠释。

(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琴岛作协会员,省青联委员、市青联教育界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