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新闻写作讲授提纲第四章第三讲内容「乡贤讲课提纲」

互联网 2023-02-20 09:21:4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融媒体新闻写作讲授提纲第四章第三讲内容「乡贤讲课提纲」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三讲 电视(视频)新闻专题

本章主要内容

一、什么叫电视(视频)新闻专题类节目

二、电视(视频)新闻专题的特点

三、电视(视频)新闻专题写作与制作要点

一、什么叫电视(视频)新闻专题类节目

重点内容

(一)界定

(二)类型

(三)与报纸通讯的异同

(四)与电视(视频)新闻评论的异同

(五)与电视纪录片的关系

一、电视(视频)新闻专题类节目的界定

【电视专题】又叫电视专题片。它是用较多的电视表现手法、较长的时间长度、较大的信息容量,呈现较为深厚的自然、社会、历史内容的电视节目体裁。主要有电视新闻专题、电视社教专题。

【电视社教专题】以知识为主要传播内容,以教育为主要传播功能的电视片。(教育类、科技类、文化类、体育类、人物类)

现在,具有新闻性的宣传片、微视片、展示片、警示片、推介片都放在电视新闻专题,所以,我们统称为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

【电视新闻专题】以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话题为主要传播内容,表达内容与方式更全面、更深入、更详实、更细腻的电视深度报道(或电视片)。

二、电视(视频)新闻专题类节目的类型

按题材分:人物、事件、风貌、成就、经验、问题

按叙事人称分:第一、第二、第三

按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夹叙夹议

按报道领域:时政、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军事、社会

按叙事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混合顺序

三、与报纸通讯的异同

1.相同之处:

(1)都属新闻深度报道范畴。真实、客观、新闻价值,更深入、更全面、更详尽、更生动、更典型,时效性相对消息稍宽。篇幅都比消息更长。

(2)都追求表现手法的多样。除叙述以外,都有描写、抒情、议论,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常常借鉴文学艺术的一些手法。

2.不同之处:

(1)媒体介质不同

(2)传播符号不同

(3)表达方式不同

四、电视新闻专题与电视(视频)深度报道的辨别

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电视深度报道包含: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新闻专题、述评性新闻评论、电视新闻特写、电视新闻直播、电视新闻调查、电视深度新闻访谈等。

五、电视(视频)新闻专题与电视(视频)新闻评论的辨别

(一)电视新闻专题与非述评性电视新闻评论差别很大,不赘述。

非述评性电视新闻评论:

1.口播式评论

2.访谈式评论

3.主持人发挥式评论

4.评论员口头评论

(二)电视(视频)新闻专题与述评性电视(视频)新闻评论差别不大,难以区分

有的专题与评论区别不明显

一些电视新闻专题与电视新闻评论区别不明显,甚至基本上无差别,尤其是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新闻专题,专题可以有评论。

(三)电视(视频)新闻专题与电视(视频)新闻评论的区別

1.功能有别

电视新闻专题:主要功能是报道,即提供新闻信息。

电视新闻评论:主要功能是评论,即引导、解析、监督、评判。

2.内容有别

电视新闻专题:以事实为中心,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

电视新闻评论:以观点为中心,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

3.手法有别

电视新闻专题:叙述为主。

电视新闻评论:述评结合。

4.观点有别

电视新闻专题:观点是隐性的。

电视新闻评论:观点是显性的。

5.标题有别

电视(视频)新闻专题:多为一个词组。如:

(1)联合词组:《我和你》《今天和明天》《一堆木头与一连串事故》

(2)同位词组:《特警谭纪雄》《宝岛台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3)主谓词组:《总理您好!》《父爱如山》《生命在笑声中燃烧》

(4)偏正词组:《绝壁舞者》《不能忘怀的嘱托》《盛世警钟》

(5)动宾词组:《筑梦可可西里》《托孤》《保卫大武汉》

电视(视频)新闻评论:

(1)句型:多为判断句、疑问句、祈使句

判断句:《成效最有说服力》《植根人民才有生命力》《伸手必被捉》

疑问句:《是民心工程还是形象工程》《中山舰还要沉睡多久》

祈使句:《绝不允许暴力绑架香港未来》《“一国两制”底线不容挑战》《莫让失地农民再流泪》

(2)语态:与消息类作品叙述、说明语态不同,电视评论是议论、抒情语态。

(3)动词:标题动词多用:析、问、评、论、批等

《探析“六连号”》、《评战犯求和》、《三问作风》、《论初心》

新闻标题:十岁男孩被大货车二次碾压致死

评论:良心何在?道德何在?震惊?愤怒!

《民生,百姓总有新期待》(《人民日报》)

《限行新政存在程序软 肋》(《新京报》)等。

《低碳清明,从我做起》(《安徽日 报》)

《莫把群众的利益诉求当“杂音”》

《别让噪音扰民成社会隐患》

《要胜诉更 要真相》

《肉价不能 再坐“过山车”》

《民生,百姓总有新期待》

《 “全民高考”的局面应该改变了》 《回答一个问题 —— 翻两番为什么是能够实现的》 《为什么要整顿金融秩序》 《劳动者,该有怎样的就业观? —— 二谈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 《近水缘何难救近火》 《以色列对哈马斯连下杀手意欲何为》

《“大锅饭”养懒汉 ——四论不能再吃“大锅饭”》

《对策也可以当镜子》 《少数企业“死”不了 多数企业活不好》

《人祸不除 矿难不已》 《监督,不应仅仅是审计部门的事》 《千万不可忽视农业》 《不能搞有偿新闻》

《“道德点评板”不设为好》 《拜金主义要不得》

《和尚就是和尚》 《牛毛出在羊身上》 《“吹牛”也犯法》 《“红包”为什么这样“红”?》 《要春风化雨 不要耳提面命》

《一台塔机俩司机 到底该听谁指挥》 《为何有电不用点油灯?》

六、电视(视频)新闻专题与电视新闻纪录片的关系

1.国外没有电视专题片

国外,此类片种统称为纪录片。

2.电视专题片概念的提出

电视专题片是中国独有的名词。

1975年,央视社教部推出几个专栏,将专栏里播出的片子称之为专题片。

1976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电视工作会议,得到与会者认同。

随着时间推移,电视界对专题片又有一些新的称谓:专题节目、电视专题、电视纪录片、电视片等等。

3.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关系之争

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关系,业界学界一直有争论,主要观点有四:

(1)等同说:与国外一致。

(2)从属说: ①纪录片从属专题片;②专题片从属纪录片。

点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专题片中也有很多纪实性非常强的。纪录片也有非常主观的。

(3)独立说:专题片:“以声画对位的解说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叙议结合”的节目。纪录片:“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体拍摄的纪实风格”的节目。

点评:不科学,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很困难的。

(4)畸变说:认为专题片是国外纪录片在中国的“怪胎”。认为我国专题片过于直露,主观性太强,是纪录片的异化。

点评:其实国外的一些纪录片有的也非客观纪实一种,也有主观性较强的。

本人观点:认同“等同说”。

电视新闻专题=电视新闻纪录片

纪录片的种类:

按照题材内容划分:(1)新闻传播类纪录片;(2)自然科技类纪录片;(3)历史人文类纪录片。

按照风格样式划分:(1)纪实类;(2)表意类;(3)思辨类。

按照操作形式划分:(1)解说主导;(2)采访主导;(3)纪录主导;(4)互动主导(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互动),又叫反射式。

按照文化形态划分:(1)主流文化;(2)精英文化;(3)大众文化;(4)边缘文化。

二、电视(视频)新闻专题的特点

1.题材的新闻性:时效比消息稍差。新异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更强。

2.影像的可看性:现场感、悬念感、冲突性、故事性、精彩性、关注度。

3.思想的深刻性:蕴含在事实里面、声画里的深刻。

4.叙事的故事性:包括更厚实、更深广、更丰富。

4.手法的多样性:(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画面、声音、图片、记者出境、连线、长镜头、跟拍、同期声、现场、采访、网络资料、字幕)

三、电视新闻专题写作与制作要点

本节重点

(一)如何提炼主题?

(二)如何寻找角度?

(三)如何故事化表达?

(四)悬念设置技巧?

(五)电视新闻专题的节奏

(六)节目的结构

(七)关于语言

(一)如何提炼主题

千古文章意为高。

(唐)杜牧:“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清)王夫之:“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清)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 其用意俱可一言以蔽之。扩之则为千万句, 约之则为一言, 所谓主脑也。”

好主题的要求:

正确、鲜明、新颖、深刻、集中

1.好的主题源于对有效新闻事实的透彻理解

2.好的主题源于对政治社会背景的深刻把握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3.好的主题源于对广大受众需求的准确了解

(二)如何寻找最佳角度

(1)最能揭示事实的本质属性

(2)最能切中问题的要害部位

(3)最能突出新闻的个性特征

(4)最能调动受众的接受兴趣

(三)如何故事化表达

1.注重矛盾冲突

2.注重人物命运

3.注重细节

(1)何谓细节?

【细节】电视节目表现事件、人物、环境时起关键作用的小事。

(2)为什么要重视细节?

细节具有放大强化的作用——画面感、放大感

细节具有生动具体的特点——真实感、生动感

细节具有含蓄委婉的意蕴——隽永感、悠远感

(四)注重悬念

1.何谓悬念?

【悬念】结构故事时,故意对情节所做的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保持受众兴趣与注意力艺术手段。

2.悬念设计史

最早设计悬念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在中国戏曲理论著作中,虽无悬念一词,单所谓的“结扣子”、“卖关子”,以及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关“收煞”的要求。

3.悬念的功能

a.既能有效地使观众产生注意力,又能使他们保持这种注意力。

b.是情节发展的指路标,能使作品结构紧凑集中严谨。

c.在设置与释放悬念之间,使作品曲折生动。

4.设置悬念的一些技巧

结局不能过早点明。

情节不能发展太快(当然也不能太慢)。

尽可能多线叙述。

矛盾冲突逐步深化,最精彩的留到最后。

原因与结果尽量放到后面交代。

开篇即有悬念,悬念设置越早越好。

叙事要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打破受众的思维惯性。

故意吐露一部分关键信息,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焦虑感。

没有悬念无法勾住受众,悬念多了会分散好奇心与注意力。

重视侧面的描述。

主体的魅力与悬念效应成正比。

每一段结尾最好用疑问句强化新的悬念。

悬念最好是线性的,一个悬念释放前,必须设置新的悬念。

让悬念在叙事的每一部分均衡起来。

节目导视切不可写成内容提要。

5.注重情节的完整性

(跟踪一个过程、故事、叙事链)别人关机了,我却开机。

什么时候画句号?即叙事链在哪里中止?

(1)结终(生命的终点,主人公生命终结)

(2)结束(事件、活动、调查结束。所有问题全部回答。)

(3)结论(人、事、问题有了最后的论定。)

(4)结局(情节发展的终点;所有悬念全部释放。最高潮处过去了。)

(5)结案(案件审理程序完结)

(6)结果(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

(五)节目结构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复合结构;完整、严谨、逻辑、接受习惯

(六)关于节奏

1.什么是电视新闻专题的节奏?

【节奏】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高低、长短的现象。

【节奏感】指客观事物(包括人的生命和社会生活)和艺术形象中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引起的审美感受。

【电视新闻专题的节奏】电视新闻专题中由各种不同的内容与表达方式引起的均匀的、有规律的、切合受众接受与审美心理的声画元素的快慢、强弱、长短、高低的变化。

2.电视新闻专题的节奏分类:

(1)内部节奏:新闻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新闻人物内心波动、创造者思绪变化产生的节奏。

(2)外部节奏:摄像机拍摄运动、音响(同期声)、后期剪辑、配音、特技处理所形成的快慢、长短、强弱、高低所产生的节奏。

3.节奏的功能:

(1)表达思想情绪

快:欢快、紧张、惊震

慢:哀伤、凝重、庄严

强:亢奋、激昂、豪放

弱:疲乏、消沉、婉约

长:舒缓、客观、强调、饱满

短:紧促、主观、淡化、跳跃

(2)表达逻辑关系

主次、并列、递进

(3)切合接受心理

认知(信、达)

审美(雅)

4.构成节奏的主要元素

拍摄客体运动速度——速度快,节奏即快。

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即慢;小,即快。

镜头运动速度(推拉摇移跟)——速度快,节奏即快。

镜头剪辑长度——长慢短快。

采访间隔——长慢短快。

主持解说间隔长度——长慢短快。

主持解说语速——速度快,节奏即快。

主持解说音高(体育解说)——高快低慢。

句子长短——短快长慢。

音乐节奏快慢高低长短——

字幕出屏方式快慢——

片间隔断(片花、白黑场、音响、采访)

宏大慢、小快长度、、、

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散漫、延长音

5.把握节奏的原则

(1)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有机构成专题片的整体节奏,应该和谐统一。

(2)内部节奏是外部节奏的前提与基础,外部节奏的营造要配合内部节奏。

(3)外部节奏可以强化内部节奏。

(4)节奏要有张有弛,富于变化。

解说词与同期声之间、各种景别之间、配乐部分与非配乐部分之间、情节紧张与松弛之间、语言的音调之间——要交替、变化。

(七)关于语言

准确

平实

生动

通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