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文化遗产有哪些「邯郸文化遗产介绍」

互联网 2023-02-19 18:36:3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武安文化遗产有哪些「邯郸文化遗产介绍」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非遗活动的主题为

“非遗保护,中国实践”

武安

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底蕴深厚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

“千年古县”

文化遗产

独具特色、熠熠生辉

文物蕴藏

极为丰富

是河北省文物大市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的今天

小编专门“烹调”了

武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这道精神大餐

以飨读者

武安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搜索

据武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统计,武安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河北省级4项,邯郸市级25项,武安市级79项。有代表春秋时期文化的“傩文化”,以平调落子为主的武安地方戏曲文化,以民俗民情、民间技艺为主的武安民间文化等。这些,都是先民们遗留和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安平调落子

武安平调、落子产生于明末清初,兴盛于上世纪中叶。抗战时期平调落子被称为“红色剧种”,在解放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解放后,平调落子发展到鼎盛时期。 1959年毛主席视察邯郸时,看了《端花》之后说:“打破了清规戒律,是一台好戏,可以参加国庆10周年演出”。庆祝国庆10周年时,赴北京怀仁堂演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郭沫若等中央领导人看后十分高兴。当时的《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均作了整版报道。平调落子戏曾先后两次荣获全国群星奖金奖。如今平调落子活跃在晋冀鲁豫大地上。2006年被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周恩来总理接见平调落子演员

平调《斩杨景》

落子《吕蒙正赶斋》

落子《二嘎蛋还乡》

武安傩戏

武安傩戏是集迎神、祭祀、傩仪、队戏、赛戏和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民间传统文化复合体,它的保护和再现,体现了农业社会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社会安宁的良好愿望。并对人们进行敬老爱幼的道德教化,研究当地的民间信仰习俗和社会生活,研究中国仪式戏剧的发生、发展和类型,提供了活的例证,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2006年被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武安傩戏《吊黑虎》

傩戏中的大抽肠

跳鬼表演

东通乐赛戏

“东通乐赛戏”属傩文化范畴,流传于武安市北部的大同镇东通乐村,至少已从清道光年间流传至今。数百年来,该村村民有信奉土地神的习俗,为敬奉土地神,每年元宵节期间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从早到晚,都要举行大型的赛戏演出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村民吉利平安,年景丰收等。2008年被评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东通乐赛戏《大国称》

赛戏《八仙祝寿》

赛戏《激张飞》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伯延民间建筑艺术

伯延特色民居为四合院式建筑,主要分布于伯延村的五道街、南文章、同会等村落。伯延民居是冀南大地保持较为完整的清末民初风格的建筑群,集中反映了地方建筑之特色,建造工艺独特,细部装饰精美,汇集了建筑学、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艺术,有较高的科学、艺术观赏价值。2007年被评定为第二批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土山诚会

“土山诚会” 是碧霞元君出巡仪式,始于清乾隆年间,每逢辰、戌、丑、未的和平之年举办,土山诚会由东、西土山两村联合演出,参加人数多达六千余人,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是武安民间艺术的集中展现。2012年被评定为第四批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琅矿活帷子

琅矿活帷子戏,传说是元朝末年就传入了琅矿村,模仿古代帝王的仪仗队,经过不断地提炼、加工、充实、改进、完善,使琅矿活帷子日臻成熟精美。琅矿帷子戏对研究古代民间艺术和发展民间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琅矿帷子戏在冀南远近闻名,2012年被评定为第四批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黄河灯阵

骈山的黄河灯阵,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老人传说从明朝年间即开始举办黄河灯阵,已延续700来年。骈山村黄河灯阵越办越大越红火,村里也越来越兴旺,新时期的黄河灯阵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办出了亮丽、祥和、幸福、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采。2013年被评定为第五批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武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武安有哪些文物?

搜索

武安历史悠久,春秋属晋,战国归赵,西汉初置县。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203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邯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1处,武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占邯郸市总量的46%,位于全省县级单位前列。

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已公布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为4296处。武安市现有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磁山遗址、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法华洞石窟、天青寺大殿、九江圣母庙、禅果寺遗址、固镇古城遗址。

磁山遗址

磁山遗址位于我市磁山镇磁山二街,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文化之一,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测定,磁山文化遗存的年代为距今7355105年。遗址东西长412米,南北宽38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遗址面积130000多平方米。磁山遗址经过三次考古发掘,遗存类型主要分为建筑遗迹(包含房址、灰坑、窖穴);生活及生产工具(包含骨、蚌、石、陶器等);生产资料(包含农作物种子及家禽家畜遗骸)。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及军区旧址位于我市冶陶镇。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0月——1948年4月,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所在地。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和生活在这里,著名的“华北财经会议”“大军挺进大别山南征会议”“土地会议”在此召开。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反映了当地传统建筑技术、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及军区旧址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等战斗过的地方,反映了邓小平、刘伯承等在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红色旅游胜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刘邓旧居北屋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徐向前王宏坤旧居大门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军区伙房旧址西房

法华洞石窟

法华洞石窟位于我市石洞乡青烟寺村附近,是一座佛、道合一的文化遗存。石窟共有左、中、右三个石窟组成,坐北面南并排而建。北宋太平兴国七年、雍熙、元丰年间修建,金、明、清代等时期补修、续建。法华洞石窟的造像年代,从雕刻风格和服饰分析可能为两个时期,千手千眼观音较早,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密宗派,其它均为宋晚期所造。法华洞石窟整体来讲,保存比较完整,由于历史原因,部分造像头缺失。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华洞石窟中窟释迦摩尼石造像

法华洞石窟中窟千手千眼观音

法华洞石窟五百罗汉局部造像

天青寺大殿

天青寺大殿位于我市城区西南20公里的磁山镇崔炉村内,始建于明代天顺三年,是目前武安市及河北省南部保存最早、最完整、最具特色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天青寺大殿无论其建筑结构、布局、造型艺术、雕刻艺术,在武安及冀南地区罕见,它继承了我国宋代及元代时期的建筑艺术,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天青寺大殿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青寺大殿维修后的钟楼

天青寺大殿门墩雕刻

天青寺大殿明代天启碑刻

九江圣母庙

九江圣母庙位于我市管陶乡管陶村,是一座群体木结构建筑。始建于元代,明、清、民国等时期均有重修,共有建筑14座,建筑布局为回字形,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院内还保存有明至清、民国时期的石刻多件。九江圣母庙位于武安市境内的北洺河上游,处在野峪河北岸,是专为祭祀河神而建。它是武安市保存较早、较完整的元代建筑。其建筑形式、结构布局和彩绘,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江圣母庙大殿斗拱、门窗

九江圣母庙大殿斗拱

九江圣母庙东配殿立卧枋彩绘

禅果寺遗址

定晋岩禅果寺遗址位于武安市活水乡,定晋岩为一自然山岩,呈东西走向,分南北两岩。长200余,高30多米,号称华北第一岩。禅果寺就建在两岩之下,主要建筑位于北岩。禅果寺始建于魏文帝黄初三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禅果寺遗址,是目前武安市现存保存最早、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佛教遗址,在遗址内保存着不同时期的大量石刻,文化底蕴浓厚,历史古迹众多,在冀南地区罕见。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禅果寺遗址大佛殿遗址远照

禅果寺遗址大佛殿遗址近照

禅果寺遗址诸仙殿遗址及东魏旗杆座

禅果寺遗址唐代灵塔

禅果寺遗址明清碑刻

固镇古城遗址

固镇古城遗址位于武安市西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为武安市现存规模、范围较大的古城,有南北两座城组成。固镇古城遗址是武安市保存较完整的战汉古城,最早可到春秋晚期,前后延续几百年。据《武安县》载,“武安西汉始置县,县城在固镇”,另据多次调查、发掘,从其范围、规模、出土器物和周围环境判断,很可能就是事实。这样就说明固镇古城是一座行政和军事并存的古城,南城是武安县城,北城是军事城,和午汲古城、店子古城同期。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固镇古城遗址近景

固镇古城遗址东护城河沟

固镇古城遗址城墙夯土层

固镇古城遗址冶铁残炉

固镇古城遗址棋盘地古墓群远景

资料来源:文旅局

■编辑:李英鹏 李鹏

■编审:张志芳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