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交响乐「广州交响音乐会」

互联网 2023-02-19 15:31:5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广州 交响乐「广州交响音乐会」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9月9日,广州交响乐团成立65周年音乐会现场 李乐为/摄

鲜,之于广州城市文化有太多含义:在饮食,是不时不食,生猛鲜活;在文化,是不时不为,拥抱时代,改革创新,永葆新鲜。以城市命名的广州交响乐团,建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引领城市文化之先,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总是保持一种广州特有的文化“鲜味”。这种艺术品位因城市孕育而生,也反哺着城市的文化生态。

先尝先试,敢作敢为

1997年,广州交响乐团的职业化改革紧随中央乐团改革的脚步,将艺术生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并于1998年建立乐季演出制度。1997年的“拉幕”考评至今仍为业界津津乐道,其中体现出不拘一格的用人理念,正符合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州的城市性格,其开启的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化建设无形中也擦亮了广州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形象。

1998年至今,广交已经步入第26个乐季,成为中国内地音乐季持续时间最长的乐团。“乐季音乐会”、“节日音乐会”、“特别制作”、“周日音乐下午茶”通俗音乐会、“乐聚星期三”轻松古典室内乐、“走进交响乐·相约音乐厅”免费普及音乐会、“广州青年交响乐团音乐季”、“广交广播音乐季”是广交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策划的节目内容,得益于率先起步的职业化进程,每一年的广交音乐季均亮点纷呈。

广交敢于“尝鲜”不止在艺术态度,更在道义与担当。2020年2月3日,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广州交响乐团取消了直至5月底的所有演出。在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和团长陈擎的共同策划下,广交于2月4日率先在自媒体推出“线上音乐季”,成为在国内疫情防控停演期间最早推出线上音乐节目的中国乐团之一。连续123天播放的“线上音乐季”还辅以123篇音乐随笔,用音乐鼓舞着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间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在这段难熬的时光里,有音乐抚慰不安的心灵,真是幸事!感恩!”“感谢乐团每天的坚守,每天精彩的美乐美文,陪我们走过这段不一样的日子。”“广交每篇推送就是我缓解焦虑的安心剂,也是网课素材的宝藏来源。音乐虽不能治疗病毒,但能治愈人心。”从听众一条条真情流露的留言可以看出,“线上音乐季”俨然已成为停演期间乐团连接社会与观众的纽带。

青年项目

“翻开中国交响乐新的一页”

从2017年开始,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指挥家余隆担任艺术委员会主席、广交与星海音乐厅承办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每年在广州举行,首届活动结束后,便被《音乐周报》誉为“翻开中国交响乐新的一页”。在融汇古今、跨越文化的艺术实践中,由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以音乐为媒,与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命运关联、文化初心和创新精神的融合。其中的“丝路工作坊”更是马友友和广州交响乐团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语境之下,探索如何通过音乐构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互动的新形态,展现、传递文明和谐共生、互鉴发展的文化蓝图。

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和成功运作,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不仅夯实了这一创新文化艺术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也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放眼世界的眼光、与时俱进的情怀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创建引领文化建设时代潮流之先的发展模式,为大湾区的建设,探索和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方案。

音乐“尝鲜”

传承城市文明根脉

《交响·中国——庆祝广州交响乐团成立65周年原创委约作品集萃》

广州城市文化的“鲜”,还在于其生猛、鲜活、地道,一如粤菜。广交“尝鲜”的音乐创新,也体现出城市文明的传承与根脉的延续,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范例。2003年,音乐总监余隆上任之始便策划广州交响乐团委约创作,经年累月,硕果累累。2022年,时值广州交响乐团成立65周年,乐团挑选出12部最具代表性作品的世界首演、最佳演绎实况录音,结集出版一套《交响·中国——庆祝广州交响乐团成立65周年原创委约作品集萃》。专辑中的作曲家如今都是在世界乐坛或中国乐坛如日中天的主流作曲家。

这些委约作品既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的作品,也有用音乐为时代发声的佳作:前者包括叶小钢的《广东音乐组曲》,赵麟的大提琴、笙与管弦乐队协奏曲《度》,潘德列茨基为男中音与交响乐团而作的《第六交响曲“中国诗歌”》,谭盾的《霸王别姬》,安迪·秋保的《功夫协奏曲》,以及陈其钢的二胡协奏曲《悲喜同源》;后者则有郭文景修订自2002年委约作品《东方红日》的《英雄交响曲》,刘长远的《生命交响曲》,陈怡、周龙的《虎门1839》,王珂琳、陈思昂、罗紫艺、王阿毛四位广东青年作曲家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交响套曲》,陈怡的《珠江序曲》,以及李海鹰的《中国1921》。

广交一直在用交响乐讲述中国故事、传递广东声音方面探索前行,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用音乐作品为时代铸魂,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艺术的主题,升华时代的精神。广交每次举行国际及国内巡演都演出中国曲目(包括广交委约作品),《广东音乐组曲》《霸王别姬》《虎门1839》《悲喜同源》《中国1921》(序曲版)都曾在广交或其附属乐团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巡演中演出。用世界音乐语言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实现文明的交流互鉴,同时也让广州在各地音乐版图留下城市记忆。

敢为天下先:

用古典音乐改变城市生活

一个城市、一种文化、一个乐团各自有持久而统一的精神内核,但如何使价值得到彰显与延续,需要新鲜感。近年来,广州交响乐团一直致力于把古典音乐带到市民身边,多次与广州的文旅地标进行“出圈”合作。2019年9月,乐团授权广州塔使用广交音乐会实况录音作为背景音乐,中外游客在饱览城市美景的同时,还能领略“广交之音”弥漫于空气之中的文化艺术气息。海心桥落成启用后,广交与广州塔的合作延伸到海心桥。2021年4月,广交与白云机场T2航站楼携手合作,乘客不仅能在登机口的电视机上欣赏广交音乐会视频,还能扫码聆听广交录音。

旅客在白云机场T2航站楼登机口可以欣赏广交演奏视频

2022年1月,广交与广州地铁、QQ音乐合力打造国内首辆“交响乐地铁专列”。车厢内部以中国十二生肖为创作主线,挖掘对应生肖的世界著名音乐家,形成富有中国韵味的文化对碰。广交与QQ音乐共同策划的“生肖带你听古典,交响贺岁迎新年”将交响乐艺术与春节传统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QQ音乐特别推出“古典焕新,乐享全程”音乐专题,乘客扫描车厢内二维码即可在线畅听广交音乐会实况录音。

2022年1月,全国首辆“交响乐专列”在广州地铁开出,图为乘客扫码听广交实况录音

2022年4月,广交成为全国首个在QQ音乐建立专区的古典音乐艺术机构。得益于广交拥有数千首实况录音的丰富馆藏资料,合作双方将持续更新各种名家经典演绎版本,丰富的内容和精细化的分类,让古典音乐爱好者能够随时随地找到想听的内容。

身为广州人,无论身处白云国际机场,还是登上广州塔、漫步海心桥、通勤广州地铁,乃至入住云山诗意的山庄旅舍,聆听到的音乐很可能出自广州交响乐团的现场音乐会。这不仅是广交对滋养自身成长的城市文化的反哺,更体现了广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古语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广交透过“尝鲜”的勇气与胆略,创作出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的文化产物,也在无形中不断改变与塑造广州的文化生态,为城市立言,为时代画像。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