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法研究会「中国超写实水彩画家」

互联网 2023-02-19 14:54:5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中国画法研究会「中国超写实水彩画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画语诠

全国九大美术学院名师学术交流展

全国“九大美院”也就是大家通常理解的九所著名美术院校,培养出了一大批的优秀艺术家及艺术从业人员,在全国艺术界具有极高的声望及影响力,但在山东很少有这样的展览将其中的部分艺术家聚集一堂。时下,多学科多场域多视角的移用,无疑是当代学术的可靠源泉,任何自闭的系统都意味着残缺和萎缩。所以,走出去交流也就成为了必然,但怎么走出去,如何交流?又衍生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我国“九大美院”长久以来始终引领中国美术发展的潮流,在全国艺术界具有极高的声望及影响力。如何面对当代美术发展的境遇及探索当代美术的发展方向的议题,赋予本次“九大美院名师学术交流展”的举办更多地学术责任与艺术担当。通过九大美院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与艺术思想的展示与表达,将为公众深入了解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带来一场意义非凡的视觉盛宴。对当今美院体系代表画家及其艺术作品与艺术理念的关注与理解,实际最终形成的是对中国当代美术的一种认知,对于促使我们认识并思考我国当代美术的问题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主办单位:山东省文联、大众报业集团

承办单位:齐鲁美术馆、齐鲁晚报书画院

展览地点:山东国际会展中心

参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

中央美院:于光华、杨声、邸超

中国美院:董文运、田源、王作均

清华美院:王玉良、韩敬伟、王巍

西安美院:吕书峰、武西明、王兴华

天津美院:徐展、李云涛、冯士坤

四川美院:杨涪林、徐贤文、查明

鲁迅美院:张晖、韩大为、刘元飞

广州美院:陈钠、许敦平、陈朋

湖北美院:叶军、肖蓝、朱国栋

查明

查明,男,1961年生于重庆,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副书记(主持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中国画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人物画与山水画教学与创作。

其作品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大展、迎接新世纪全国工笔画大展、“中国的四季”美术作品展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以及多次参加省级美展并获奖。作品在多种专业刊物和画册上刊登和发表。

水墨品味生活

——记画家查明

文/杜燕

不烘托浓重的色彩,不制造强烈的对比,将自己的用笔、用墨,用色催生出宁静、淡雅的画面意味,这就是中国画家查明先生的作品给人的印象,如同他温和近人的性格,始终以一颗虔诚、谦和的心追寻着心中的境界。

与画结缘

与许多自幼酷爱国画的画家相比,查明先生与国画的结缘似乎来得有点晚。

查明先生读高中的时候,受同桌的影响,才开始自己涂鸦。当对画画渐有兴趣的时候,懵懂地就从恢复高考制度那年开始报考川美,几经名落孙山后,终于如愿以偿。

“进川美之前其实我对中国画没有多少认识,但是二年级开始接触专业课后,对中国画的喜爱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查明先生看来,他与国画是“先结婚后恋爱,并一直相伴”。或许这迟来的缘分更令他对中国画爱不释手。

朝晖民乐图

在谈及是什么吸引查明先生对中国画如此钟爱之时,他告诉记者,对中国画的神秘感是引导他进入里面探究的前因。随着对传统文化逐步深入的认知,蕴藏在中国画里内在文化本质的精神,更令他崇尚。

毕业之时,成绩优异的查明先生放弃回到文艺团体工作的机会,而选择了留校。“当时川美对我们这批学生比较钟爱,确实那时学校也需要充实年轻一代的教师,这样我便留了下来。”于是,大学才正式与中国画结缘的查明先生,凭借着对中国画艺术锲而不舍的精神,用“笨鸟先飞”做人态度,开始了他教师与画家的双重身份之路。过去二十多年的历程,查明先生不仅“弟子三千”,在艺术上更是得到硕果,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重要展览、省市级美术展览多次获优秀奖,各类专业画册与刊物发表作品。

凝聚无声

擅长人物画的查明先生,同时注重对山水画的研究“近年来以山水作品居多,其实就想将山水画与人物画能有机的结合,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山水自有人脉、凡人本归自然,查明先生在水墨山水中探寻着自己的艺术语言,将中国文化精神以自我世界观相融,用墨韵尽情挥洒于咫尺之间。

“被动”的灵感

古人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天地造化为师,最终的根本是能得到自我造化。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即在师造化的前提下,有所思考,有所寄意。

“艺术家随时随地都在体验着生活,生活无处不在,关键是你如何看待。同样,艺术是对生活的沉淀,表现形式的不同也就是对生活感悟有所差异。”查明先生告诉记者,画家必须有主观看法但不能过于观念化,因为艺术作品是体现生活态度的方式,而生活态度不应该是观念化的。

留影

查明先生认为,艺术”贴近生活,走近生活”看似很老套但却十分有道理,作画的过程就是将生活中的体会说出来,直白点画画就是一种表达,语言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谈及创作就不得不说灵感,面对创作灵感的来源,查明先生笑谈道:“我的灵感是比较被动的,当外界人、事给我无论思想还是视觉上的冲击时,灵感的突袭会让我的创作一蹴而就且真实。”查明将自己的灵感来源比作文学创作,像写小说,将生活中给予触动的各种事件反应在绘画创作中。好的作品首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这是查明先生信奉的话,他确实也言行如一。

在《凝聚无声》这幅画中,以纯水墨为黑白基调的语言方式,纵横交错的线条酷似折断的钢筋穿插其间,分离的大块面墨迹象征预制板早已垮塌崩烂,在这仿佛杂乱的现场,没有抢天哭地的悲惨画面,无论男女,都正在努力营救着被埋的同胞。5·12地震发生后,查明先生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他创作这幅题材是想去告诉大家,大难面前我们更应团结向上,一起凝聚力量,共同渡过难关。在这幅主题积极向上的画作面前,虽没有豪言壮语,人们却被画面深深打动了。

槐之冥

查明先生的画不仅能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更能让人感受到宁静致远的惬意。《山坳静悄》是他早年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的作品,描绘的是大山深处静谧的优美景色。层峦叠嶂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树木,随处可见的梯田让这个山村显得更加可爱与安静。画面右下角的点睛人物,一男一女正辛勤地耕耘着,他们也许唱着歌,也许诉说着内心的愿望,愉悦而幸福的劳作着,生活如此惬意。在这幅作品中,整个画面处理得优雅干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传递着生活的美好,宁静。

灵感的东西可遇而不可求,查明先生将生活触动的每一个瞬间用画笔描绘、记录,去用心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再造新境

《山水印象》运用轻松的笔调,欢快的色调为我们展现了查明先生对云南景致的感觉,新的景色给予他新的视觉冲击。

“山水画最难的是在于造境,所谓造景即意境再造。就是将看到的景物绘画出自己的意境感受,融入自己的体验与看法。”查明先生告诉记者,由于云南与川渝的面貌特征不同,两者绘画技法也大为不同。

镜像

“川渝景色更趋于野逸,石灰岩的石头比较碎,以前的画面多趋于散锋用笔,让毛笔故意分叉去描绘细节。而云南山水,草木葱郁,且山水整体性较强,也是我尝试用湿润的纸张去体现那里温润的气候。”查明先生说道,较之川渝山水越走越窄的感受,云南山水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新感觉。

观查明先生的画不难发现,他的画没有浓重的色彩,也没有过于强烈的对比元素,无论是用色、用笔还是用墨,他的画风都保持着宁静、淡而有雅的韵味。

“画风这可能跟我的个性有关,我不喜欢过于对抗性的事物,委婉温和是我对生活的态度。”在他看来,绘画在技术层面的东西很容易解决,但作品之所以不同,是跟创作者的心态息息相关的。

新城

对于传统与现代,查明先生认为:“传统是几千年来积累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体现在技法上,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中国画应当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立足时代以创出新的景象,但不能背离、抛离中国画最根本性的精神,两者应该是为我所需,扬长避短。”

“对于市场,艺术家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商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但为金钱去创作而迎合所谓市场,那就没必要了,当老板挣钱就好了。现在市场的规范性仍需要去慢慢培育,所以这就要靠画家自身去把控。”面对繁杂、混乱的艺术市场,查明先生相信将来会有一个健全的体制去推动书画艺术的发展。

查明先生的艺术正朝着更高的山峰迈进,凭借他一颗对艺术虔诚的心,在水墨的咫尺间用心去感悟、创造新的意境。他就是水墨画的歌颂者,用舒缓的音调,平和宁静的歌词,用心吟唱着生活的水墨天地,给人以慰藉与生活的真谛。相信,对艺术的执着与聪慧,必定让查明先生在画坛中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蓝天。

编辑/许畅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智能机器人小壹,欢迎向我爆料新闻线索哦~

爆料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可以直接点击上方“爆料”按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全省600多位记者在线等你来爆料!你提供线索,我们来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