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影响「儿童美育课」

互联网 2023-02-19 14:17:0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体育课影响「儿童美育课」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推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并不是新话题。但是,一直以来,相关政策文件出台不少,多年来,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也积极为推进体育教育、美育的发展而建言献策,但具体到学校层面,似乎一直没有打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政策文件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见到实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在评价体系方面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系统地回应了体育美育的热点、难点问题。

课程不刚如何加?

——“开齐开足”,还要“上好!”

“当前,我国的美育教育很不平衡,部分中小学对美育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一些学校美育课程的目标导向出现偏差;一些学校课时得不到保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杜卫为此而担忧。

在很多人心目中,学校体育就是跑跑跳跳,保持身体健康;美育就是吹拉弹唱,是少数特长生的事情。“体育、音乐、美术又不拿分,何必让孩子在这些科目上多费时间、花心思……”这或许是以前不重视体育美育的老师乃至家长们的内心呼声,导致音体美课程被所谓的“主科”挤占而课时严重不足。现在,校园内的“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身体素质一代不如一代,不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

为了扭转以往体育美育课程不刚性的历史问题,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此次《意见》提出体育、美育课程体系要注重完善大中小幼相互衔接,明确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美育的课程目标。在教学改革上,体育教学首次提出完善了“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美育教学提出了“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艺术审美体验 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就让体育、美育成为“每个人的事”。在课程开设上,在“开齐开足”的基础上,《意见》提出要“上好”体育、美育课程,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学校体育、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公共艺术课程和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美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师资不够怎么补?

——开辟招聘“绿色通道”

“美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美育设施设备不能满足基本开课要求,急需补足短板……”面对这个现实问题,杜卫委员还呼吁通过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满足美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在16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09年的49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万人。10年共增加25.8万,其中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发4年来,美育教师就增加了14.9万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即便如此,从资源配置上看,美育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

针对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配备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提出各地要加大中小学体育、美育教师补充力度,未配齐的地区每年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体育、美育教师,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美育教育教学服务。

针对薄弱学校体育、美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意见》还提出实施体育、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通过“国培计划”等加大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针对体育、美育教师激励机制不够的情况,提出优化体育、美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体育、美育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还将体育美育教师承担的课外的训练指导服务等付出计入工作量。

场地不足如何解?

——共用共享场馆资源

和一般的课程不同,体育美育教学需要一定的场地和专业设施。然而,场地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另一个软肋。针对学校体育、美育场地设施条件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要研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学校美育工作基本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小学校建设体育、美育场馆,与薄弱学校共用共享,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艺术场馆。

针对统筹学校和社会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公共体育文化艺术设施新建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周边,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体育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合作开设体育、美育课程,将开展体育、美育实践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

评价不硬如何改?

——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

“老师教与不教,考核结果一个样”“学生学与不学,评价结果一个样”……长期以来,评价是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师生家长不重视,归根到底,还是评价导向“不够硬气”,具体指向没有“命中靶心”。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就曾指出,评价是我国美育教育体系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他认为全学科美育教育,离不开具有美育素养的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对他们的美育能力与教育内容、方法与效果的综合评价。

针对以往学校体育、美育评价“不硬”的问题,《意见》提出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艺术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美育工作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另外,还把体育、美育工作与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学生评价方面,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加强过程性评价,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目前云南省已经做到了从今年开始体育中考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都是100分。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了美育中考计分。”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还将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王登峰表示,《意见》已经按照两个时间节点画下了明确的路线图——到2022年,即通过两年的努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体育、美育体系。

记者:张惠娟

摄影:贾宁

编辑:黄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