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有多少人「辛集市李新位」

互联网 2023-02-18 16:45:2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辛集有多少人「辛集市李新位」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创建文明城市

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传统手艺的传承和发展

是文明城市创建的

“里子”工程

传统技艺不能遗忘

工匠精神需要全社会共鸣

今天小编带您看看

藏在咱辛集民间的

“绝活儿”

薪火相传——装裱世家

尚同豹,是我市和睦井乡散思台村的装裱匠人,其祖上从清末就开始从事装裱这个行当,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四代,是名副其实的装裱世家。一代代薪火相传让尚家的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在今天焕发出新的光芒。

在我市南三条一间不起眼儿的门面房里,66岁的尚同豹正站在桌案前,同儿子、儿媳对一副字画进行装裱。小托画芯、裁直、贴边、大托复背、上墙晾干、装框,尚同豹每日重复着裱画这一传统的工艺,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谈到尚同豹的祖上,尚同豹颇感自豪。其曾祖父于光绪八年,在北京琉璃厂开办字号为“石妙斋”装裱字画门店,经常为皇室装裱修复名人字画,民国总统徐世昌曾亲笔书写过石妙斋的店名。

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图为民国时期琉璃厂古玩摊)

尚同豹的父亲尚振庄,在1934年继承祖业,主持石妙斋画店装裱工作,1972年在本村建立散思台村裱画厂,1980年应邀在山东莒县工艺美术厂传授技艺工作。

1993年3月11日,《辛集报》第四版报道了尚同豹的父亲尚振庄的事迹。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 那一幅幅书画、一道道装裱修复工艺,让年幼的尚同豹感到好奇而有趣,并与书画装裱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3年12月8日,尚同豹与妻子位运爽正在装裱字画。

尚同豹的妻子位运爽,自嫁到尚家以来,也开始习得这门手艺。夫妻两人曾多次承担省市级书画展览、书画家个人展览的装裱工作,担任各省市博物馆、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和明清时期的书画、册页、扇面、碑帖等修复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影响深远。

将作品平放在裁板上,以大尺板为标,切掉旧书画上的旧裱,校正心子。

为了将祖上留下的书画装裱经验不至失传,尚同豹将装裱技艺和经验悉数传给了儿子尚闯、儿媳张红莲和长孙尚准。

《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大典》一书记载了尚同豹曾祖父尚延府、父亲尚振庄、弟弟尚静君等人的事迹。

60多个春秋过去了,尚同豹也记不清经他的手装裱过多少幅书画作品,只记得翻新过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的原作,装裱过何海霞、吴冠中等当代名家字画,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书画作品数不胜数。

2005年,石家庄市博物馆与尚同豹协商证明和装裱修复明细。

半个多世纪的追求,60多年的足迹,练就了尚同豹老人炉火纯青的书画装裱技艺。下一步,尚同豹准备开办学习班,广收学员,把修复、手工字画装裱的技艺发扬光大!

匠心独具——虎头鞋

在老百姓眼中

老虎是驱邪避灾

平安吉祥的象征

人们常常用“虎”的形象

传递爱和祝福

虎头鞋是民间传统手工艺制品,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耳朵,在匠人的手中,凶悍的老虎也有了可爱呆萌的一面。在新垒头镇吴家庄村赵贵银家中,六七名耄耋老人聚在一起,用一针一线传承着传统文化。

一群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们正围坐在一起,对着各自做的虎头鞋津津乐道。

经老人们的巧手,造型精美的百兽之王——老虎跃然鞋上,色彩丰富、喜庆,匠心独运中又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致大方。

今年83岁的赵贵银,见到小编到来时,把多年收藏的“家底儿”全部亮了出来。鞋的造型也不仅仅局限于虎的形象,凤凰、牡丹、孔雀、大象......造型各异的精致小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虎头鞋”制作起来十分繁琐,很费功夫,从剪鞋底、缝虎眼、绣虎嘴、做虎鼻等,每个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敬仰。

制作一双“虎头鞋”,赵贵银老人要花上5天的时间。现在,赵贵银老人除了有点耳背,眼不花、手不抖,做起针线活来,连老花镜都不用戴。

“做虎头鞋也不图卖钱,只想着把老辈人的手艺传到年轻人手中,别让咱们这代人给弄丢了。”临别之际,赵贵银老人向我们说出了她的心声。

怀古缅怀——玉泥埙

“埙”是中国古老的乐器之一

“玉泥”是品质优质的瓷泥儿

我市一中教师刘波将传统乐器“玩”出新花样,自创“玉泥埙”,让陶瓷艺术与民族音乐完美邂逅,使埙这种古老的乐器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刘波所设计的玉泥埙形状各异,椭圆形、牛角形、梨形……各式各样的玉泥埙整齐的摆在刘波家中的展架上。

刘波虽然是一名教师,但酷爱音乐,对乐器也颇有研究。传统的埙一般由陶土制成,玉泥埙则是由瓷泥制成。当问及玉泥埙的由来时,刘波向我们说出了他和埙的故事。

刘波在音乐上的成就

他说,“玉泥埙”是在2017年做的“国学国乐”课题中应运而生的。China这个单词,除了指“中国”外,还有另一个意思——瓷器,所以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国的象征性符号,所有做了这个国学国乐相结合的吉祥物,以此来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对辛集文化的自信。

对埙进行喷釉

从炼泥、制坯、修型,到调音、烧制、精调,做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埙并非易事,这是刘波的深切感受。

对埙进行修音

陶器的原材料是一种俗称“胶泥”的黏土,用中低温烧制,产品容易成型;而瓷,使用的是一种更加细腻致密的高岭土,用高温烧制而成,经过高温后容易缩水变形,音乐性能可能发生大的改变。

刘波设计的玉泥埙曾亮相2019年丝路国际文化艺术节,成为艺术节的指定奖品。

在刘波眼中

玉泥埙不是用来把玩的乐器

更像是一件沉思、怀古的乐器

刘波告诉小编,辛集是有名的书画之乡,未来可考虑在瓷胎的基础上,通过釉下彩的工艺,将书法、农民画等绘制在上面,经过烧制成为更加精致的工艺品,并具有更加丰富的多元内涵。接下来,他将继续把更多的文化内涵赋予到玉泥埙中,让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您还知道咱辛集

有哪些“绝活儿”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