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最美的风景在哪里旅顺太阳沟「旅顺水师营」

互联网 2023-02-18 11:13:0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大连最美的风景在哪里旅顺太阳沟「旅顺水师营」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老邹 旅顺口大型画传

“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旅顺太阳沟就是这段厚重历史的浓缩。太阳沟区域是我国现存近现代历史遗址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这里见证了甲午、日俄两次世界性战争,是“满蒙独立”、“伪满策划”“九一八”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太阳沟及周边区域有等级文物类建筑、构筑物40处。被列入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26处。既有清废帝溥仪、清肃亲王善耆、著名学者罗振玉等历史人物故居,还有以满蒙物产馆、关东军都督府、关东军司令部、日俄高级官员和重要将领的官邸为代表的一批折衷主义、巴罗克式等风格建筑,素有“世界露天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可以说,太阳沟集近现代战争遗迹的历史文化、皇帝王宫的名人文化、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旅顺军港的海洋文化、天然花园的生态文化于一体,形成了幽静雅致的历史文化街区,体现了深厚的历史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世界之罕见。百年建筑承载着特有的国家记忆,是集中展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活化石”。

太阳沟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山海、山体、山河通廊汇聚于太阳沟中心焦点,三条景观通廊将自然底景、空间轴线、城市广场纳入统一的空间秩序,形成世界独一无二的“钻石结构、轴线统领”格局,是20世纪初世界流行的规划体系在中国的规划范本,是旅大地区城市的原点和发端。

旅顺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2014年12月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区,2017年11月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园区以旅顺口区光荣街道为核心,东起白玉山西侧,南至军港岸线,西至铁山街道,北至郭水路以南,规划控制区11.4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3.02平方公里。

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在大连市军民融合太阳沟历史建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管理提升、传承发展”的管理原则,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做好抢救性保护、持续性管理、规范性利用、拓展性开发四篇文章,编制完成了《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旅顺太阳沟文物保护规划》。园区聚焦影视传媒、文化博览、文化旅游、特色商业四大产业定位,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太阳沟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各项工作推进态势良好。

为了更好地推进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由邹祁等文史工作者牵头,编写了这部《传奇太阳沟》。虽然以故事的形式出现,但是严格遵循历史事实,以太阳沟的老遗址、老建筑、老街区为切入点,尽量挖掘太阳沟区域的历史史实与传说,还原历史真相,赋予这些老建筑有温度的生命力。

该景区包括苏军胜利塔、旅顺博物馆、中苏友谊塔、肃亲王府旧址、大和旅馆旧址、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关东州厅旧址、俄清银行旧址、罗振玉故居、博物苑区、留声机博物馆、清风小镇影视基地、金伯阳烈士公园、康特拉琴科旧居、太阳沟陶艺馆等共16个景点。还有一些由于位于军事管理区内,因此没有列入。

1.苏军胜利塔

苏军胜利塔于1955年3月下旬始建,同年9月3日竣工。塔高45米,占地面积15,546平方米。塔基、塔廊、塔身均为花岗岩磨光筑砌,五角形基座上有二层台阶。塔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塔座,周围立有5根六角柱和10根八角柱构成塔的基柱,并与塔身形成塔廊,塔身西面有一门,可通过塔内盘旋阶梯达一、二层平台。塔身正面、南侧面、北侧面分别有镌刻苏中两国文字的塔铭,其内容分别是“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九月,英勇的苏联武装力量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精锐部队——关东军,并在中国人民武装部队配合下,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了中国东北。”“苏中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万岁!”“光荣归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和捍卫了远东和平的苏联人民及其武装力量!”。第二部分为塔身和第一层平台,塔身上部有二层青铜装饰,分别是橄榄枝、军旗、军号及五角星、步枪等,塔身东侧有一小门通向平台,平台四周五个角屏分别雕刻苏联国旗。第三部分为第二层平台和塔顶,塔尖为铜质镀金橄榄枝环绕的五角星。

2003年3月20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旅顺博物馆

旅顺博物馆坐落于闻名遐迩的旅顺口博物苑区内,创建于1917年,是大连市属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也是我国建造的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旅顺博物馆前身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历史上曾多次易名。1919年改称“关东厅博物馆”;1934年称“旅顺博物馆”;1945年苏联红军接管旅顺,馆名改称“旅顺东方历史文化博物馆”;1951年苏方将其管理权及附属动物园管理权移交给中国政府;1954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名“旅顺博物馆”,馆名沿用至今。整个馆历经了沙俄奠基、日本建馆、前苏联接管和中国政府收回等历史阶段,可谓是近代中国、特别是东北、大连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世纪之交,旅顺博物馆实施总体改造,新建落成一座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分馆。整个园区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5万平方米扩展为15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园式博物馆之一。

旅顺博物馆悠久的历史和区则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其藏品的基础和特色。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广泛的征集工作,该馆目前全部藏品总计6万余件,并形成以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大连文物、新疆文物和纺织品、文书档案和近代现代名家书画等都有数量的收藏。这些文物,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来源广泛,流传有序,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众多的藏品中,新疆木乃伊和古印度石刻最具特色。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新疆木乃伊以其出土时间早、保存完好、科学价值高而倍受世人瞩目,这些木乃伊是由大谷光瑞组成的“中亚探险队”在第三次西域探险中,于1912年从位于吐鲁番市东南30公里的“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墓地中获取的。2003年4月,旅顺博物馆曾对馆藏3号、5号木乃伊颅骨复原,同年10月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合作将其生前容貌进行了蜡像复原,此项工作曾轰动滨城,轰动全国,一度引起广大媒体和群众的关注。馆藏的犍陀罗石刻是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1912—1914年在古印度考察佛教圣迹时所获(犍陀罗地区相当于今天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白沙瓦和阿富汗东南部),包括佛教初创和衰落时期的造像,跨度一千余年,是国内唯一的一宗收藏。这些石刻从侧面反映出古印度的佛教活动及雕刻艺术,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

旅顺博物馆的特殊经历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以及董必武、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均曾来馆视察。1999年8月江泽民主席视察大连期间,曾鉴赏该馆书画,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000年以来,贾庆林、李长春、尉建行、曾培炎等国家领导曾先后来馆视察工作,并鉴赏了馆藏精品。

旅顺博物馆实行全年开放。近年来,该馆多次荣获“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3.中苏友谊塔

中苏友谊塔位于旅顺口区旅顺博物馆门前广场,是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驻守旅顺的苏联红军而建造的。1955年2月23日举行奠基典礼。彭德怀、宋庆龄、贺龙、郭沫若、聂荣臻等参加了奠基典礼。周恩来总理为基石题写了碑文—“中苏友谊塔奠基”,郭沫若在典礼上讲话。是年10月正式动工兴建,历时一年,于1956年10月11日竣工。1957年2月14日,举行了落成典礼,李德全、李达以及省、市部分党政领导人参加了落成典礼。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德全和苏联驻华大使馆参赞阿布拉奇莫夫分别讲话。

中苏友谊塔高22.2 米,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用花岗岩砌筑,呈正方形,长、宽各22米,为双重月台,周围绕以石栏杆,四面设有阶梯。塔身、塔额以及栏杆均以雪花石精雕而成。塔身矗立于方形基座上,基座四面刻有天安门和克里姆林宫、鞍钢炼钢高炉、旅顺口风光以及表现农业丰收场景的浮雕。塔身为十二边形。塔身下部雕有高1.2米的象征中苏友谊的群像,塔顶为雪花石雕刻的盛开莲花,顶端镶嵌中苏友谊徽。

中苏友谊塔四周植有四季长青的“龙柏”。雄伟壮观的中苏友谊塔与苍翠挺拔的龙柏相互辉映,象征着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存。

1961年3月4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辽政发〔1993〕8号文件《关于公布一百五十九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规定:保护范围;自友谊塔塔基四周起,东46.4米至旅顺动物园西围墙,西46.5米至太光街西侧,南69米至旅顺博物馆北围墙,北20米至中国人民解放军81067部队司令部办公楼南墙。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

4.肃亲王府旧址

肃亲王府位于太阳沟(新市区)新华大街9号,是一座

坐北朝南的俄式二层楼房,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占地

面积4000多平方米。肃亲王善耆(1866-1922),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嫡系后裔,1898年立为肃亲王。善耆自1912年2月6日来旅顺,至1922年3月29日病逝,在旅顺生活了整整10年。在这座楼房内,他与日本浪人川岛浪速等勾结,积极参与以复辟清王朝为宗旨的宗社党活动,配合日本政府策动“满蒙独立”,组织“勤王军”,妄图复辟。只是因袁世凯的突然死亡,日本政府转而支持段祺瑞政府,复辟活动才告流产。1922年3月29日,在10年复辟“大清”活动中屡屡不

能得逞的肃亲王善耆,因长期抑郁成疾丧命。死后谥“肃忠

亲王”。

肃亲王府当年共有28个房间,善耆住在二楼的一个大房间里。肃亲王府的名气,还与其第14女显玕,即金碧辉(日名川岛芳子)有关。

2014年10月17日(辽政发〔2014〕27号文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大和旅馆旧址

大和旅馆位于太阳沟文化街30号,是一幢俄式二层楼

房。原是俄籍华人纪凤台的住宅,楼上居住,楼下开设商店。1906年日本改为满铁大和旅馆。

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这座楼房成为日伪勾结,拼凑伪

满洲国阴谋活动的场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

国主义为达到其独霸我国东北的目的,迫切需要寻找一个傀儡。1931年11月20日,日本将废帝溥仪从天津转到旅顺,在大和旅馆二楼住了约一个月。当时大和旅馆成为罗振玉、郑孝胥父子与日本人进行拼凑伪满洲国阴谋活动的场所。

1932年1月28日,郑孝胥同日本关东军大佐坂垣征四郎,在大和旅馆决定了伪满洲国的政体。2月23日,坂垣到旅顺向溥仪报告“东北行政委员会”的决定,溥仪当晚在大和旅馆一楼专门为坂垣举行了宴会。24日,坂垣又将郑孝胥、罗振玉等人召至大和旅馆面授机宜。3月1日和5日,关东军又两次派人到旅顺“恳请”,6日溥仪等匆忙离开旅顺,8日到达长春,9日参加“就职典礼”。从此,日本利用伪满洲国统治东北达14年。

2014年10月17日(辽政发〔2014〕27号文件)公布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

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始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1平方米,隶属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是我国第一个蛇类专业博物馆。2004年对陈列形式及内容和博物馆的主体建筑进行了改造,并经上级批准更名为“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曲格平同志为本馆重新提写了馆名。

改新后的博物馆,采用了当前流行的“主题单元”陈列概念,以“保护自然”为主题,紧紧围绕着保护区的自然历史及中心工作,浓缩了保护区的发展史,揭示了被保护对象的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奥秘,应用光电技术手段再现了个体及种群生态、生态环境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该馆共分三个单元即蛇岛单元、老铁山单元和蛇类单元。

在蛇岛单元的陈列中,着重展示蛇岛的形成、地质地貌、蛇岛鸟类及其他动植物资源;系统介绍蛇岛蝮蛇的起源与生态适应、蛇岛蝮蛇的分类、种群动态、岛屿生态系统、个体及种群生态、生物学特性、活动规律、繁殖习性、食物链(网)结构,以及有关人员在80多年的科学探索中,不畏艰难险阻的科考历程,正是他们揭开了蛇岛的神秘面纱,使我们对这个世界奇岛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在老铁山单元陈列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老铁山在东北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地理位置、候鸟迁徙规律、鸟类生态类群、鸟类环志,以及保护区成立2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科学研究、环境执法、保护区建设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与成就。

在蛇类单元的陈列中,陈列了我国各地区的不同生态环境中170余种、数百个蛇标本。在数个大型的生态景箱中,饲养数十种、上千条活蛇,通过生动的图片与文字说明,全面介绍了蛇类的科学知识和蛇文化,展示了我国蛇类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走出室内展厅,您还可以步入近千平方米的生态园中,登上巨大的蛇岛模型,可以看到数十种珍稀鸟类和两栖爬行动物。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已接待了数百万观众和游客,现已成为东北地区大专院校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7.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来到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大家将领略“一座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的心酸与沧桑。被称为“罪恶之师”的关东军,其司令部旧址就座落在旅顺太阳沟景区,与旅顺博物馆和中苏友谊塔相毗邻。如今这里的宁静详和与昨日的腥风血雨和刀光剑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家请看主楼周边四季常青的78棵火炬松依然在此围绕,它们正是近百年来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无声见证。这个旧址是上个世纪初俄国占领时期开始建设的,是一座历经百年的欧式建筑,也是大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2005年4月22日,旅顺口又多了一处让人们接受教育的场所——关东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开馆了!这里的“罪孽之师”——关东军展览,展示的是日本关东军从其建立至灭亡的历史,陈列馆由3个大展厅、3个复原室和1个音像室组成。通过近30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图表和100多件实物,深刻揭露了侵华日本关东军令人触目惊心的罪行。

上楼梯一侧是《苦难》主题浮雕,下楼梯一侧是《抗争》主题浮雕。从1919年——1931年先后有9任司令官在此办公。历史上震惊世界的“九.一八 ”事变就是在这里密谋策划的。这里也曾经是俄国、日本侵略军发动罪恶战争、采取军事行动的策源地和指挥中枢。此地作为日本关东军指挥中心就长达25年之久。

关东军是20世纪初侵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陆军重兵集团。1919年春,日本政府调整了在中国南满的殖民统治方式,撤消了关东都督府军政合一的统治机构,实行了军政分治制,分别成立关东厅和关东军司令部。同时,陆军部以第12号军令公布了《关东军司令部条例》。条例规定关东军司令官由现役陆军大将或中将充任,直接隶属于天皇。关东军司令部组成之初,兵力只有1万余人,而后兵员迅速膨胀,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以后,最多兵力将近百万。

关东军是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急先锋,是实现日本大陆政策的工具。关东军先后在我国策划和制造了包括济南惨案、“九.一八 ”事变、建立731部队等,疯狂屠杀我抗日民众。关东军犯下的累累罪行,真是磬竹难书。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从旅顺迁到长春。在日本统治东北年间,关东军成为宰割东北人民的“太上皇”。关东军司令部旧址作为日寇侵略东北的巢穴,见证了日本侵略军的罪行,也见证了侵略者的覆灭。1945年8月9日凌晨1点过后,长春响起了空袭警报。苏军开始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进攻。关东军司令部人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开始在院子里焚烧档案,黑烟滚滚,一直持续多日。1945年8月19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大将在投降书上签了字,骄横一时的日本关东军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8.关东州厅旧址

关东州总督府旧址位于旅顺港湾街45号,建于1889

年左右。(一说是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公馆,沙俄侵占旅大

后,作为关东州总督府官舍,院内仍保留清代建筑)。欧式

建筑,二层楼房,建筑面积1646平方米,是沙俄在关东州的军政中心,现仍保留当年庭院及门楼。首任关东州总督是

杜巴索夫,以后由阿列克谢耶夫接任。1903年改设远东大

总督,关东州总督府随即改称远东大总督府。1904年2月

远东总督府迁到沈阳。日俄旅顺争夺战后,这里成为日本

海军镇守府办公场所,后成为旅顺要港部,1945年日本投降

废止。1945-1954年为苏联海军司令部,1955年为我海军某部接管使用。现为海军驻旅顺某部办公楼。

2013年3月14日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9.俄清银行旧址

俄清银行旅顺分行旧址位于万乐街33号,建于1902年,俄罗斯古典建筑,二层楼房,内设八角形木质框架天井,附设地下室,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

沙俄统治关东州时期,在旅顺开办华俄道胜银行旅顺支行,简称俄清银行旅顺分行,属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管辖,主要经办国库业务,为沙俄侵略远东提供资金保证。最初地址设在旅顺老市区,1902年俄清银行搬到旅顺新市区新建的楼房内办公。

由于俄清银行经费项目有限,存在许多弊端。1902年开始又在旅顺设立多家银行,同时改进俄清银行状况。1904年日俄旅顺争夺战中该建筑遭到日本炮火毁坏。1905年由日本占领,1915年成为关东都督府的“物产陈列所”展览图书和陈列文物,一年后废止。1918年为千岁町图书分馆。1925年成为日本关东军的“千岁俱乐部”,是日本侵略者娱乐场所。1945年日本投降后废止。1945-1955由苏军接管;1955年后由我军接管使用。

2014年10月17日(辽政发〔2014〕27号文件)公布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罗振玉故居

罗振玉旧居位于旅顺口区洞庭街一巷1、3、12号,是由两栋二层欧式建筑的居住楼和附近大云书库组成,时称“罗公馆”。它是罗振玉晚年寓所和收藏研究的地方。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又字叔言,号雪堂,又称

永丰乡人,贞松老人,1866年6月28日生于江苏淮安,原籍

浙江上虞,清末曾任参事,京师大学堂农监等职。伪满洲国

成立后,任宫内府参事、监察院院长等。

1928年冬,罗振玉携眷来旅顺。1931年在龙河西岸山

坡(今洞庭街1、3、12号)建砖木结构的居住楼和三层俄式藏书楼。藏书楼面积为300平方米,称大云书库。内藏《大云无想经》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书画等30余万册。罗振玉来旅顺一方面与日本勾结,策划伪满州国为溥仪复辟服务,另一方面他又是清末学界巨擘,终生收藏研究金石古玩、碑刻墓志、法帖、拓本和甲骨等,并在甲骨、钟鼎铭文、碑拓、古籍等方面造诣匪浅,著有《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后编》、《殷虚书契续编》、《殷虚书契菁华》《殷虚书契考释》、《三代吉金文存》、《贞松堂名人书法》、《百爵斋名人书法》等。

1940年6月19日,罗振玉病故。1945年,苏军接管罗

公馆,其文物书籍散失许多。我国政府接管旅顺博物馆后进行了文物回收和整理。旅顺博物馆所藏部分重要文物为原罗家收藏,成为镇馆之宝。另有一些文物典籍由辽宁省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收藏。

2014年10月17日(辽政发〔2014〕27号文件)公布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博物苑区

旅顺博物苑由旅顺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组成。旅顺博物苑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太阳沟风景区,大连十大风景区之一, 占地15万平方米,独具欧式园林风格。

1999年,建市100周年之际,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大连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旅顺博物馆实施了旅顺博物馆总体工程改造。在本馆毗邻处新建了分馆,同时将原来的动物园、植物园归入博物馆园区,使博物馆园区的面积由原来的2.5万平方米增至15万平方米。

在园区内苍松翠柏中,花木掩映下,分布有清代古炮广场,辽代壁画墓,硅化木林,沙俄军舰铁锚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展厅,使人徜徉于历史与现实之间。

12.留声机博物馆

留声机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现有展览面积1000平,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唯一的留声机专题博物馆,总计2万余件藏品,藏品的规模与质量也极为少见。经历了王馆长家族四代人的潜心收藏。藏品主要来源于旅大地区,尤其是旅顺地区自1881年李鸿章修建旅顺大坞起至改革开放初期,包括洋务买办、外国专家、清末皇室成员、日本沙俄等帝国主义军官、家属、以及后来苏联红军、解放后的老百姓所使用过的留声机及唱片。留声机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载体。馆内收藏的留声机及唱片作为这一载体完整、生动、鲜活的记录了旅大地区近代的各个时间段的历史印记。

展品中的古典音乐柜主要是1850到1897年间欧洲各国生产的,有的甚至早于留声机问世。这些音乐柜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如今依然音色悠扬,令人叹为观止。留声机的种类繁多,有1850年瑞士钢盘投币音乐柜,有1877年美国爱迪生旬锡箔滚筒留声机,有1898年美国爱迪生蜡筒留声机,有1918年荷兰自动演奏大型街头乐队,有1918年西班牙圣母玛丽留声机,有1919年法国贝特尔超大卧室留声机,有1928年英国EMG留声机等,其中不乏旷世之作和绝代佳品。

这里的展品还有一部分主要征集于清末皇室寓宫和俄、日占领者的行营机构等,如溥仪行宫、大清肃亲王府(川岛芳子家)、日旅顺关东厅、日关东军司令部、日旅顺大和旅馆等场所。

老唱片的展品中,可见世界最早的蜡质和虫胶唱片以及中国最早的“国产”唱片,三十年代老上海的周璇、李香兰等名家一应俱全。

留声机和唱片所蕴藏的历史文化记忆,所传递的音乐艺术之美,所展现的科技进步之光,让广大的旅游参观者为之倾心。本馆以其执着的热情与责任感收藏和传承中国百年留声机和唱片艺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展览把从清末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外百年唱片展示给大家,目的是为了唤起社会对于在20世纪声音格式中曾占统治地位的老唱片的重视。留声机老唱片是载体,又是实物。最贴近平民,又是社会精英的遗产,它用真实美妙的声音把我们带进昔日音乐的圣殿,向后人传递历史的脉络,记录文化的传承,显得弥足珍贵。作为民间收们虽然能力有限,但该馆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今后该馆还将继续对中外百年老唱片和留声机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展示……

13.清风小镇影视基地

清风小镇影视基地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寺沟路369号,始建于2008年,总规划面积约48万平方米,建成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由闯关东民俗文化村、沉船公园、老大连建筑群、影视风情展馆区、影视工场区、蒸汽机车展示区、三道沟村落等景点组成。自建成以来曾接拍《风声》《闯关东》中篇、《小姨多鹤》《悬崖》《王大花的革命生涯》《飞哥战队》《法医秦明》《天坑鹰猎》等百余部影视剧。

闯关东民俗文化村因拍摄《闯关东》中篇而兴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由山东大院、王家大院、焦家大院、罗氏棚户区、警察暑、宪兵队、酒馆、商铺等颇具东北特色的建筑群组成,是国内唯一一个以关东民俗文化为主题,还原东北地域文化特征,再现关东历史痕迹的实景文化村。旅顺是是闯关东的第一站,闯关东民俗文化村正是对这次人类大迁徙的写照与怀念。

沉船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由陈列馆和主题广场组成,主体建筑为1:1.33还原的北洋水师致远舰。该馆通过展出沉船物件,生动描绘甲午海战、日俄战争、中国近现代海军发展等历史脉络,宣扬世界和平。

老大连建筑群为拍摄电视剧《浴血三兄弟》而建,占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生动再现了老大连城市街区风采。老式有轨电车、大连民政署、老秋林百货、大和旅馆、东关街、俄罗斯风情街、日式风情街等承载着大连的城市记忆。

影视风情展馆区由旅顺红色记忆纪念馆、文革记忆展览馆、影视道具体验馆、《法医秦明》拍摄馆、光影传奇3D体验馆等组成。旅顺红色记忆纪念馆展示了张有萱等旅顺革命名人的光辉事迹。文革记忆纪念馆展示了文革时期形形色色的老物件。影视道具体验馆内设有民国时期的老店铺、战争场景、枪械展区等。《法医秦明》拍摄馆再现了该剧办公室、解剖室、法医鉴定中心等场景。光影传奇3D体验馆利用3D技术,立体展示经典影视作品的经典场景。

影视工场区设有《爱情的边疆》摄影棚和《天坑鹰猎》数字摄影棚。《爱情的边疆》摄影棚是剧中俄式舞厅的还原,《天坑鹰猎》由王俊凯、文琪主演,该棚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最专业的室内摄影棚。

蒸汽机车展示区真实还原了沈阳火车站。火车站内停放着一台原铁道部唐山机车车辆工厂1967年5月生产的火车头和3节绿皮车厢,再现了老式火车的风采。

三道沟村落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东北村落,主要由城门、山门、民居群落、祠堂、宝塔、果园等场景组成,通过建筑、器具等生动的展示关东民俗文化。2017年底,《天坑鹰猎》剧组选定此处全新搭建了剧中的地质勘探队、鹰屯、萨满神塔、鲜族村落等主要场景。其中男一号王俊凯饰演的张保庆的家就在地质勘探队院内。

14.金伯阳烈士公园

金伯阳烈士公园。是1997年旅顺口区委、区政府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金伯阳所建。公园中心立金伯阳半身塑像,塑像基座背面刻有铭文,记述着这为年仅26岁就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青年英雄的光辉业绩。

金伯阳,原名金永绪,1907年出生于旅顺老铁山金家屯(今铁山街道金家村)1925年由旅顺师范附属学堂毕业,考入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沙河口工场技工养成所 。后参加大连中华工学会,在大连早期工人领导人的王立功的影响下,加入共青团。“五卅”运动后,多次带领工学会宣传“五卅”运动真相,福纺大罢工时,受到警方通缉,离家北上找党。1927年3月被捕,遭严刑拷打,没有泄露党机密,被判处三年徒刑。1928年特赦出狱。1929年转为中共党员,任满洲省委候补委员,后任省委常委。多次领导和发动工人罢工斗争,并和赵尚志一起组织“哈尔滨总会”1932年两次被派往苏联参加“远东色职工国际会议”,同年同杨靖宇赴南满铁路巡视工作,将盘石游击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1933年夏到盘石领导南满抗日游击战争,9月,以满洲省委巡视员身份,领导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独立师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1月15日,在战斗中为掩护战友光荣牺牲。1935年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给予金伯阳“为抗日救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金伯阳烈士公园,背倚青山,面向军港,园中苍松翠柏,庄严肃穆。青山苍立,碧水泱泱,烈士精神,山高水去。每逢清明和烈士祭日,党团活动日,新生如学,战士入伍,人们都来到烈士碑前,缅怀先烈功绩,学习先烈为国为民族奉献一切的革命精神,决心以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来报效祖国,告慰英灵。

15.康特拉琴科旧居

康特拉琴科旧居位于光荣街道宁波街47号,始建于1903年,是一处典型的俄式二层建筑。坐北朝南,平面长方形,长18.5米,宽13米,高约7米,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附有地下室。系原沙俄旅顺陆军城防司令康特拉琴科旧居。1935年,伪满洲皇帝溥仪曾来此暂住。

1945年苏军接管,1955年移交我国。现为旅顺驻军部家属楼。该旧居对于进一步研究俄日侵华史、大连地方史有一定的价值。

2014年10月17日(辽政发〔2014〕27号文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6.太阳沟陶艺馆

太阳沟陶艺馆成立于2017年9月15日,位于太阳沟“西大院”创意产业园区,占地6000平方米。陶艺馆围绕西大院文化创意园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和布局,其内建筑基本保持原有风貌,致力于打造成为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特色休闲生活目的地、大连青少年陶艺实践基地、东北陶艺创意产业发展新高地。陶艺馆建成开业后,陆续获批大连市旅顺口区科普基地、大连大学艺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大连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旅顺书法家协会实验基地、群众文化培训基地、旅顺口区学生陶艺实践基地。

陶艺馆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陶艺体验馆、陶艺展览馆、国学馆、宋代八大名窑主题民宿、艺术家工作室,可用于开展体验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及文化艺术交流,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技艺。

陶艺体验馆主要用于普及陶瓷历史知识及陶瓷制作工艺——拉坯、捏塑、彩绘、施釉、烧制等工艺,配有拉坯机、彩绘工具、进口窑炉等。在这里体验者可以在陶艺老师的带领下亲自动手制作,通过体验手工拉坯、手工捏塑、釉下彩绘等不同项目,感受泥土的顺滑,与中国传统陶艺进行灵魂的对话。

陶艺展览馆位于陶艺馆内院,主要展示具有现代风格的特色展品以及陶瓷相关的历史文物,古今相异的视觉冲击展现了陶艺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陶艺展览馆院内,有一座手工建造的柴窑,可以再现传统的烧制工艺。

国学馆,又名太阳沟书院,主要以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国学文化和技艺为目标,对古琴、萧等传统乐器、茶艺、香道、书画、非遗技艺——锔艺等进行体验及教学,展现出了中国独有的书香古韵。

宋代八大名窑主题民宿利用八个房间作为先行试点,结合源远流长的陶艺文化,给广大群众提供一个有特色、有温度、有文化、有氛围的家,为未来旅顺口太阳沟主题民宿产业探索和积累经验。

艺术家工作室是为方便艺术家对外教学的专业教室。目前,罗氏家族第四代传人——大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大连甲骨文学会副会长罗卫国先生,大连市作家协会主席、大连市散文学会副会长,著名作家素素女士已分别在陶艺馆内设立工作室——墨缘堂、素素工作室,定期讲课,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太阳沟陶艺馆以陶艺为基础,在火与土的艺术中默默绽放,将中国传统文化技艺传不断地递下去,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