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项王公园历史「项羽在湖州」

互联网 2023-02-17 12:26:4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湖州项王公园历史「项羽在湖州」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湖州北门奉胜门。传说中项羽北上抗秦的出征地。

湖城西北,弁山烟云。项羽在湖主要活动地之一。项羽死后被尊为苍弁山神。

太湖溇港北塘河上的项王塘桥

秦汉之际的项羽是一位悲情英雄,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引得后世不少诗人为之咏叹。宋李清照赞叹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司马迁的叙述涉及两个江东的著名典故:江东子弟兵和无颜见江东父老。

公元前306年,楚灭越置江东郡,楚文化东渐。战国晚期,春申君黄歇徙封江东,始置菰城县属江东东境,这是湖州地区行政建置的开始。公元前222年秦置会稽郡,而菰城县改称乌程县。《史记.项羽本纪》说“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这就是江东八千子弟的来历。那史记所记载的“吴中”,唐颜真卿在《项王庙碑阴述》里明确指出“西楚霸王当秦之末,与叔梁避仇于吴中,盖今之湖州也”。

因此,有人把项羽所率子弟兵称之为“乌程兵”。吴兴乔溇村南的北塘河上有一座三孔石梁桥,名唤项王塘桥,桥上有楹联:“桥号项王,率卒经过有项羽”、“当将独握虎符,从战八千辈”,说项羽曾带领八千乌程子弟兵由此杀向会稽郡府所在地苏州。把跟着项羽的子弟兵说成是“乌程兵”有夸大之嫌,但子弟兵里尚武彪悍的乌程人一定为数不少。江东子弟兵,是项家军的主力精锐,不管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击溃秦军,还是彭城之战以少胜速决汉军,他们都是令人窒息的存在,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强悍的军团之一。

在江东故地,只有吴兴一带关于项羽的志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历代不绝,从一个侧面说明项王与吴兴的渊源。黄歇对菰城县的经营管理是有效的,秦代的乌程成了楚国旧贵族逃亡之地,项羽与叔叔项梁就避仇于此。秦灭楚时项羽不满十岁,避仇吴中正当青春年少,秦始皇东巡,项羽偷看秦皇舆并放言“彼可取而代之”。《嘉泰吴兴志》记载:“掩浦在乌程县东北一十六里,一名项浦,顾长生《三吴土地志》云:‘昔项羽观秦皇舆大言梁掩其口处因名。’”“踏云乌骓”是霸王项羽的坐骑,相传弁山脚下的龙溪出了一个水怪,整天兴风作浪,最后被项羽出手降服了,水怪变成了乌骓马,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驱使了一生。弁山有项羽大量遗迹传说,如项王走马埒、饮马池、系马木、磨剑石等等,说明弁山曾是项羽年轻时候厉兵秣马之所。

项羽筑子城浮雕

湖州子城唐代东城墙遗址

项王与虞姬,项王子城东门旧址前的雕塑

秦末,项羽为便于操练兵马,选中苕溪众水交汇的江渚汇东北筑城屯军,城墙高筑,四周开城壕。嘉泰吴兴志载:“按旧志,子城为项羽故城。”汉初乌程县治由菰城迁入项王故城,古时,湖州的州、路、府衙门一直都在这个位置。子城位于今爱山广场一带,据《成化湖州府志》云,子城“周一里三百六十七步,东西二百三十七步,南北一百三十六步”(古代一步合今1.6米)。子城到了唐代,则更为雄伟壮丽,城门上建有雄伟的城楼,如明月楼、销暑楼、清风楼、会景楼、阊门楼等,有记载的就有11座。吴越国纳土归宋,子城奉勅拆毁,仅留存中门及谯楼,自宋代至清朝,谯楼曾多次修缮,成为湖城一景。民国初,其后半部分改建为公园。因爱山广场步行街建设,2008年3月到7月对子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2010年在原址建展览馆保护展示。遗址为子城东段城墙,晚唐、五代吴越国、南宋三大时期的墙体相互叠压。遗址还出土了大量三国孙吴、两晋、南宋、唐宋时期的遗物。尤其三国时期瓦当的出土,为孙吴设吴兴郡于此提供了物证。

综合历代史籍方志的记载,吴兴是项羽避仇期间活动的核心区域,在此筑子城,收宾客,练子弟,厉兵秣马,积蓄力量,以待“取而代之”的机会,在乌程的宾客及弟子是他的基础部队。秦二世二年(前208)五月,陈胜手下大将召平假陈王命拜项羽之叔项梁为楚王上柱国,要他急速西进攻秦。六月,项梁、项羽叔侄率师北出。有人说北为凶门,不吉。项羽说,暴秦在北,毅然决然破凶门而出,率子弟兵沿太湖北上,开始叱咤风云的反秦争霸生涯,那一年项羽24岁。最后项羽垓下兵败,乌江自刎,魂归吴兴苍弁。

奉胜门霸王出征

跟着项王出征的乌程子弟兵

项王塘桥上的楹联:桥号项王,率卒经过有项羽

太湖溇港义皋村的常胜塘桥

常胜塘桥全景

项羽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是深远的。当年项羽择众水交汇的江渚汇筑城就奠定我们这座城市格调和风格,水巷、小桥、流水、人家,组合成了湖州城市独特的水乡空间脉络。湖州的城墙也依水而走,形成了一个别具韵味的六边形,湖城六门中奉胜门为水陆共一门,其余皆水陆分门,城门左扇属陆,右扇属水,为霅溪支流所出,奉胜门是本城北控太湖之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纪念楚霸王,便将奉胜门叫作“霸王门”。《嘉泰吴兴志》还记载,“楚帝桥旧名奉胜桥。楚帝桥在湖州府子城北,近楚帝庙因以得名,楚帝即项王也,陈朝尝封。楚帝桥跨出奉胜门霅溪支港。”当时湖州城内有七座规模较大的桥,楚帝桥是其中之一。

对项羽的祭祀一直到东汉后期才被允许,弁山和城内两处项王庙均始建于东汉。吴兴民间对项王的敬仰和怀念的力量非常强大,吴兴民间历来尊项羽为苍弁山神,称项羽为项羽神、卞山王、愤王,当做神灵拜祭。六朝时期,关于项羽神的灵异传说甚至载入了《宋书》、《南齐书》、《南史》等史书。孔季恭“为吴兴太守,先是,吴兴频丧太守,云项羽神为卞山王,居郡听事,二千石至,常避之。季恭居听事,竟无害也”。“吴兴卞山有项羽庙,土人名为愤王宫,相承云羽多居郡厅事,遂于厅事安床幕为神座,前后二千石皆于厅拜,祠以轭下牛,而避居他室”。萧琛为吴兴太守,“至郡著屐告厅事,闻室中有叱咤声,琛厉色曰:‘生不能与汉祖争中原,死据此厅,何也?’因迁之于庙,后竟无他。”湖州人陈霸先建立陈朝,特遣中书舍人韦鼎册封项羽为帝并建庙。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六朝时吴兴项羽神最为显赫。合此数事观之,愤王之盛行于六朝,益可信矣”。

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六月,狄仁杰担任江南道巡抚大使,在江南移风易俗,有《檄西楚霸王文》流传于世。清同治《湖州府志》记载,狄仁杰来湖视察,要把西楚霸王庙拆除,湖州父老立即请愿要求保留该庙。当天晚上狄仁杰得一梦,梦中西楚霸王和他评理。项羽说,我起义出兵为了国家有功,保境安民亦有功,何尝不可享受民间祭祀。狄醒后,认为项羽说得有理,就保留了西楚霸王庙。中唐大历年间颜真卿因陆羽之请,在弁山项王庙重新为项羽立碑,并亲撰《项王庙碑阴述》,明确指出“虽灭秦而宰制天下,其魂魄犹思乐其邦,至今庙食不绝,其神灵事迹俱见于竞陵子陆羽所载图经”。北宋左文质在《吴兴统记》云:“子城内地为项籍故城,有古项王庙。以宋永初二年中废,后又兴庙于楚帝寺。又云:当后汉,吴,晋时有二庙。一在卞山,一在子城内,宋永初二年并废,寻以其灵验置于州北二里,今项王寺也。”

项王魂归之地:弁山

苍弁清秋

龙溪畔的项王公园

雪中的项王出征雕像更显威武

奉胜门两侧的浮雕

如今的项王公园位于龙溪港南岸,是“霸王门”的遗址所在。新修的高大城门中央,刻着“奉胜”两字,两侧都可以拾级而上。城门之上建造了一座传统木结构的项王楼,内部展示项羽生平事迹资料。城门为拱券造型,门洞地铺一半方砖一半水池,上覆玻璃,方便行人通行,体现“水陆共一门”的景观特色。城门西北侧的项王长廊采用传统廊亭做法,一侧观水,一侧赏园。西侧入口处结合地形,设计3片景墙,上用陶版浮雕篆刻项羽生平典故以及项羽在湖州的一些传说故事。城门北侧正中是项羽横枪立马的主雕塑,乌骓马三蹄着地,一蹄扬起,似乎正在蓄势待发,项羽双眼目视前方,左手拉着缰绳,右手提枪,披风铠甲,一副威风凛凛出征的架势。相传项羽带着乌程的子弟兵出奉胜门,沿着南太湖一路向东,经过义皋的常胜塘桥,乌程的父老希望项羽常胜平定天下。湖州人对项羽不肯过江东,始终耿耿于怀,正如当过湖州刺史的杜牧所写的:“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