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猴子国画「写意派画家」

互联网 2023-02-17 11:50:0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名家猴子国画「写意派画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丹青染瑞霞 情寄万户猴

——画家、书家、诗家京开猴画艺术赏析

贾德江

猴子与人类同属哺乳动物中最高级的灵长目动物,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由此人类对猴子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亲近感;又因其通身透着聪明伶俐、灵活敏捷、滑稽有趣的人性,引得男女老少的青睐,是人类最喜爱的动物之一。而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那只大闹天宫、神通广大、护卫唐僧西天取经的美猴王,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人们心中崇拜的偶像,其正直、善良、无畏、调皮、可爱的多重性格,深得人心,以至于毛泽东主席在危难之时也发出“今日呼唤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的感喟。

猿猴在中国文化中出现很早,根据文献,远古的动物崇拜和图腾文化催生出的“十二生肖”,起于东汉。流行于2200多年的干支纪年法中,丙申排第33位,猴于“申”相配,排行第九,故称“申猴”,今年就是丙申猴年。

猿猴入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由来已久,可追寻到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从出土的汉画砖上,就可以看到有人牵狗玩猴的画面。据唐代的《历代名画记》中所载,东晋著名画家戴逵就绘有《胡人弄猿图》,唐代则有边鸾的《石榴猴鼠图》。另有《宣和画谱》载,画猿猴最为有名的当属北宋易元吉。在古代,由于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等文化基因,猴一直被奉为吉祥物,是正义、勇敢的化身;“猴”还因为发音同“侯”,成为官职爵位的代名词,显现了人们盼望入仕封侯、吉祥富贵的美好愿望。在民间绘画中,以马、猴入图寓意“马上封侯”或蜂、猴(封侯)入图的作品比比皆是,流风所及,文人绘画也概莫能外,历代画猴之作屡见不鲜。

或许基于上述源流,一向以史为鉴的画家、书家、诗家京开在猴年之际,画了将近百幅的猴画作品。其中有四尺整纸立轴,也有斗方小品,有双猴对语,有单猴自乐,也有群猴嬉戏;有的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有的空白背景,突出主体,多是写意画法,以彩墨为主,满幅生动,情趣盎然,满纸灿烂,异彩纷呈。京开画出了猿猴世界拟人的可爱与天真,得其形,得其神,得其韵,得其意,得其趣,寄寓着他美好的祈愿和祝福。

如果说当年毛泽东主席以惊天动地之笔,写下了“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宁澄清万里埃”的诗句,是对猴王孙大圣大智大勇、无所畏惧、疾恶如仇精神的赞颂,那么,今日京开笔下的猴画,则是对猿猴另一种温和谦让的天性的赞美,即以充满激情的笔墨与色彩,以活灵活现的猿猴为载体,为人们献桃献寿,献果献荣,以象征的手法,祝福国家欣欣向荣、岁岁昌盛,祈愿人民大富大贵、益寿安康。他画猴子“远观喜气满大千”(京开诗句,下同)的祥瑞,他画猴子“摘得仙果寄锦书”的美意;他画猴子“登高壮观天地间”的胸襟,他画猴子“陶然共醉乐天齐”的大爱;他画猴子“抱得香硕出尘埃”的超脱,他画猴子“瑞气云集乘福禄”的亨通;他画猴子“相伴一心参法缘”的真情,他画“金猴驮儿育苦心”的父爱如山……他把猴子人格化,把猴子的行为举止与人类的共同愿望和美好追求联系在一起,出神入化地画出了“洪福齐天禅如生”的境界,画出了“摘得其果无尽乐”的喜悦,画出了“福寿封侯自风流”的慰藉,使得猿猴在人们心目中成为长寿康泰的吉祥物。前辈大师齐白石的《白猿献寿图》、张其翼的《红叶双猿图》、刘奎龄的《枫猴长寿图》等作品,体现的都是这一寓意。但京开的猴画通过注入个人的气质性情,融入了佛性禅心的妙语真言,便具有了与古往今来所有的猴画不同的艺术魅力。形象更加稚拙可爱,笔墨更加化机四溢,色彩更加鲜明浓艳,寓意更加强烈撼人。无怪乎,当代艺术家韩美林竟然为京开画一幅猴画,上题“美林学京开画法”。题中不免有友人谦抑溢美的成分,显出一代大家的宽阔胸襟,但也表明京开猴画的非同寻常。

艺术是有语言的,一个艺术家必须使用自己创造出来的艺术语言与自然对话,与人们对话,而不能一味地使用别人的语言,这就成为艺术家的艰难和不是所有从事艺术活动的人都能成为艺术家的原因。京开猴画所以非同寻常,就在于他煞费苦心地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探索自己的艺术形式,开辟自己的艺术境界,正所谓“人人心中皆有,又人人笔下皆无”,才可能是一件好的作品。京开的猴画正是通过造型的独特、笔墨的独到、诗境的独创来体现他的审美理想。详察之,可归结为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特点之一是独具匠心的造型之美。他爱猴的精明活跃,他懂猴的生活习性,熟悉猴的体态结构,他常去动物园看猴、画猴、研究猴。清代著名山水画家虚谷曾说:“生眼看山是山,法眼看山不是山;生眼看树是树,法眼看树不是树。落在纸上,法眼笔下看山还是山,看树还是树,只是转化成符号的树。”京开开始看到的猴是猴,渐渐地猴便不是猴了,它是通人性的精灵,它是美好与吉祥的化身,它是人类可爱的朋友。从写实走向写意,从水墨走向彩墨,从自然描写走向概括提炼,京开笔下的猴是他自己的猴,他眼中看到的猴,在他笔下已幻化成符号。他遵循的是传统文人画的写意传统和观念,求简、求神、求韵,也吸纳了民间美术的变形和装饰趣味,强调的是带有儿童画特色的稚趣和夸张,注重动势、眼神的描绘,在腾挪攀爬中,于一瞥一视中,神完形足,妙趣横生,从而创造出如孩童般活泼可爱的具有自家独特面貌的意笔猴画新风格。

特点之二是独揽胜场的笔墨之美。笔墨美也包括色彩美,源自于对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深刻领悟和对笔墨、色彩语言的娴熟驾驭后所产生的下意识,所以画起来无一例外地只能是写意性的。它可以是小写意的,也可以是大写意的,可以是水墨的,也可以是彩墨的。京开和历代笔墨美的绘画大家一样,无不是精通书法、文化修养高深的饱学之士。他的笔墨里凝聚着文化菁华,体现了深厚学养和文人气质,并在造型和布景时充分发挥了笔墨的精妙,突出了自身美感。画中用笔的勾与皴、点与染,各行其道,运墨的燥与润、浓与淡,各得其所,或勾染结合画白猴,或没骨点绘金猴,无不“墨中用笔者巧,笔中用墨者能”(笪重光《画筌》),笔笔见浓淡,幅幅写中有工,无线有骨,即便是纯以色彩图之,也是以色代墨,处处见笔,色调统一和谐,质感强烈而柔和,肌理丰富而别致,情韵动人而有趣。京开创造了彩墨画的新语境,把他的猴画推向一个童话般的彩墨共辉的全新语境。

特点之三是独辟蹊径的诗境之美。在古代先贤中,有像王维这样的诗人兼画家在创作中引诗入画,使山水画的意境获得加强;五代画家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实践,北宋苏轼又从理论上推波助澜,更使“画中有诗”的意境美成为宋代绘画的时代特征以及后世画家的审美追求。京开是当代为数不多的继承这一传统的画家。他不仅对猴画背景进行了多方构想和尝试,把猴放到一种诗的意境中,从立意到构图,从造型到笔墨,从笔墨到色彩,乃至书法题跋,都极力地为突出意境美的表达服务,而且他凭借通晓诗文、精研书法的优长,以“画上题诗”之举对意境美加以提升和补充。尤其是他的诗中溢满了佛理禅意,诗境的感知,也就由经验性观照体会,变成佛学的品读联想。京开的猴画把人们对自然美的直观欣赏上升为精神的释放、寄托或投射,大大提高了他的猴画审美的层次与价值。

我们随便以京开的任何一件猴画为例去解析他的构想,都会领略他的与众不同。京开从不轻易操笔,常常是几易其稿,让奇思妙想胸有成竹,才放笔直取,一气呵成。遍读他的猴画的一式一样,既没有别人的痕迹,也没有重复自己,总是在造型上戛戛独造,在布景上别出心裁,融汇了古今笔墨之大成,集合了传统文化诗、书、画、印多科门类,运用了书写、没骨、点笔、泼染、冲染、接染、渍染、水墨等多种技艺,在造境抒情上取得了艳雅古厚的效果,形成了他的猴画浓墨壮彩又生动鲜活的艺术风格,给人们带来的是祥瑞之气、吉祥之意、富贵之光。

京开自少年时代起,就喜写诗填词、舞文弄墨,及长,命途坎坷曲折、心境孤寂苍凉,只在诗、书、画、印中寻找快乐。他有猴的聪明,有牛的倔劲,多年来潜心于艺术的研究,不拘于独门绝技,而是在花鸟、人物、山水、书法、篆刻及写诗作文诸方面多管齐下,那不分昼夜的拼命状态,那置生死不顾的苦学作为,令人吃惊,也令人心疼。他不仅以根究民族绘画艺术承变的探索精神和严肃务实的进取意识,开拓了一个大艺术家应有的研究领域,而且在推动中国花鸟画的古今转型上,自觉地感知时代脉搏,贴近艺术源泉,刷新了写意花鸟画的面貌。他的猴画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他的才华和智慧。

更使人感兴味的是,他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他总会不断地改变着力点,一一突破,更上层楼,原因在于他心中有着一个更宏伟的目标,而且是脚踏实地为实现这一目标在默默地努力和不倦地探求。我由衷地佩服他已经取得的成就,特别是现代彩墨花鸟画的成就,同时我尤为关注并期望他在未来的进击中完成其雄心伟略,把我国历史悠久的绘画艺术带向一个新的高峰。很可能,当代的绘画大师就出现在像京开一样的人们中间。

2016年11月13日于北京王府花园

(作者系著名出版家、美术评论家、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