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育思想「美育促进全面发展」

互联网 2023-02-16 18:36:2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中国美育思想「美育促进全面发展」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策划/统筹 陈晓璇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实习生 田欣妍 张慧敏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进一步提升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广州校园美育现状和成就如何?未来如何加强?11月20日,花城尚美,“育”见未来——广州市中小学美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广州市执信中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羊城晚报社和广州市执信中学承办,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协办。活动邀请美育专家汇聚一堂,共同为广州市中小学校美育工作的推进和提升出谋划策,发挥官方指导、媒体联动、专家支招的三方协同优势,同时邀请全市各区的美育工作者在答辩中思考如何通过美育树立文化自信,共同助力广州美育新格局的构建。

美的讲坛 大咖开讲

论坛的第一个环节是“美的讲坛”。广州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代表,首先展现了广州美育现状、特色和成就,美育专家们作了主旨报告。

广州学校美育态势良好

未来六项举措大升华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敏生介绍,近年来,广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学校美育工作的师资、场地、教学质量等基础性问题;着力构建美育课程推进、美育评价等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加强设施保障、加强团队布局、推进品牌建设、加强文化传承六项重点工作;着力整合部门、社会、高校三项专业资源,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升学校美育水平,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总的来说,广州市学校美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陈敏生表示,接下来广州将努力破解制约学校美育发展难题,切实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一要在营造社会、学校、家庭共育的美育氛围方面下功夫;二要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三要在教会、勤练、常赛(常展)方面下功夫;四要在建立健全学校美育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下功夫;五要在加大美育资源保障方面下功夫;六要在加大美育督导检查力度方面下功夫,构建一个完善的美育制度、课程、评价体系,配强一支美育教师队伍,集中力量落实新时代美育改革发展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教育。

市教育局:

“三动十二策”构建广州中小学校美育新格局

广州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林海英作了《美育涵养幸福人生——“三动十二策”广州模式构建中小学校美育新格局》主旨报告。

广州“以政府驱动为引领、以部门推动为支撑、以校社联动为抓手”,以“三动十二策”广州模式构建中小学校美育新格局。

具体来说包括:出台《广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度先行;校际交流实现艺术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均衡发展;城乡学生共享优质体育美育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坚持岭南文化同根同源的主线,促进粤港澳三地美育工作力量的交流合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解决美育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美育课堂教育的科学规范;将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增编招聘、购买服务等形式,逐步增加中小学校艺术教师配置;把高水平团队建设作为示范引领带动学校美育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培养提升选拔美育拔尖项目和人才的重要平台;市、区、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按照“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的目标要求,推动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各学校基本建立各类艺术社团,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样美育实践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以“文学艺术名家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将富有岭南特色、体现岭南水平的专家请进课堂,既破解了现阶段学校美育教师紧缺问题,又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

据介绍,“三动十二策”推动了广州市中小学美育工作新变化、新发展,逐步实现“五个转变”:从以往重赛事到重培养的转变、从以往重成绩到重素养的转变、从以往重尖子到重普及的转变、从以往抓单项到抓体系的转变、从以往单打一到聚合力的转变。

试点区:每学期为学生自动生成艺术素质评价报告

作为广州首个试点美育测评的城区,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建辉作了《人文艺术美湾区 幸福天河新标杆》的美育工作经验分享。

“要做好美育必须评价。”王建辉特别强调,评价的目的一是更好地激励大家;二是诊断教、学、管理的不足。创造力不容易测,但也要想办法测。天河特别重视学生层面期末考试纸笔测试,测完以后学生和老师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得到激励。通过反思和改进,美育得到推动,不断往前走,终极目标是提升每个学生的美育素养。

典型校:艺术课程实行“选课走班”模式

作为广州的百年名校,广州市执信中学一直重视“五育”并举。副校长林间开介绍,学校从课程建设和活动开展两个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学校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开足开齐开好艺术类课程。

在日常教学中,艺术课程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兼顾对艺术形象美、音乐美、想象美、创意美的学习和领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校开发了系列艺术特色校本课程,早在2004年,学校高二年级的艺术课程就实行“选课走班”模式,每学期提供六个模块的艺术课程,让学生自主选课。

全国美育专家:

以美育人,面向人人,教学改革,评价推进

在听完广州美育经验之后,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声健通过视频,跟大家分享了他所总结的《新时代学校美育发展关键词》。

郭声健曾在广州工作7年,对广州美育的跨越式发展深有体会。他指出,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必须紧紧把握四个关键词:以美育人,面向人人,教学改革,评价推进。

新时代的学校美育必须坚决杜绝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功利化追求,切实扭转美育技术化、专业化倾向,倡导美育生活化,生活美育化,真正让美育回归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育人正轨。

“面向人人”的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建立对基础薄弱学校的帮扶机制,努力确保乡村孩子有课上;二是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着力提升美育活动的参与面。

“教学改革”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把握好“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艺术审美体验 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与实质。

“国家美育评价”设计的是一套组合拳——建立三项评价制度与推进四项评价改革。

广东美育专家:

广州美育高站位、深内涵、有特色

珠海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何平很认同广州美育经验,基本构建了“高站位、深内涵、有特色”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他对广州美育的特色如数家珍:早在1987年广州市荔湾区三元坊小学便开始了民乐教育;2005年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就设立了专门的粤剧班;2012年,广州市教育局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共建“广州学生交响乐团”;2014年开始天河区全区试点美育测评工作;2016年起每年举行“羊城学校美育节”;2017年执信中学和广州交响乐团形成了互接;2018年广州大规模开展有特色的学生美育实践;2019年举办农村中小学艺术实践活动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底广州市教育局历时两个月,由何平组织美育调研专家,对全市11个区的数十所学校开展调研。

与美对话

探讨实践新路径

在“与美对话”环节,不同身份的代表齐聚一堂,探讨美育的时代属性与实践路径。

“德智体美劳,美育‘五育’中处于什么位置?今后如何发展?”主持人何平开门见山地抛出问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林若熹指出:“人性包含善恶,我们进行美育教育,就是要引导人性向善前进。”

越秀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晓用五个手指比喻五育:“美好生活是靠双手共同完成的,德智体美劳很难排序,五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生长,一定要全面发展才会有幸福人生。”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陈锦莹表示,美育的属性就是心灵的培育,百年树人。如果把美育比作生命之树,美育课程就是这棵生命之树的树干,新时代如何落实美育课程非常重要。

作为一线教师,广州市铁一中学艺术科组长梁杨看到不少问题的存在,一些学校或老师认为美育时间占了智育时间,但站在育人高度,美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对智育形成正反馈。每个美育教师应该认真琢磨教学,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吸引人,在情怀上打动人,在思想上启迪人,让课堂洋溢着真善美,这就能发挥出课堂美育的功能。

作为校长代表,执信中学校长何勇指出:“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不幸福?幸不幸福是内心的感受,美育对于学生的情感、精神世界、幸福生活非常重要。”执信的美育课程侧重于体验和特长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展美育、艺术方面的特长,有终身审美的能力。

美的思辨:深挖文化自信背后的美育

下午,活动创新性进行“美的思辨”,来自广州市十一区代表和市属学校代表化身辩手,围绕“如何通过美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辩题,上台3分钟限时答辩,分享自己对于美育的具体做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和何平应邀作为导师,当场引导、点评、追问,让选手们理清原因和逻辑,清晰美育的探索之路。

四条关键路径:环境、课程、教师、评价

学校想要做好美育,课程是关键。越秀区代表黄玲介绍,越秀区的学校把广府文化瑰宝有选择地引入课程,并且以“课程超市”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选择。

南沙区代表钟裔崇阐述,南沙区挖掘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的课程,例如龙舟、醒狮、蜡染等,努力把本土文化打造成本土课程、本土教材并带入课堂。海珠区代表黄晓青认为,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课程设置要有所区别,要尊重儿童心理成长、发展规律。

环境赋能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极为重要。市属学校代表谢旋在发言中提到,将文化浸染在意境中,学生的美育才会生发。她以广东广雅中学为例,学校的石壁、校史文化长廊、书法连廊等,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教师是美育教学的核心力量。黄埔区代表叶亮认为,文化自信离不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美育老师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一技之长,还要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评价对美育工作有着激励和诊断的作用,也是推动美育深入发展的重要途径。天河区代表胡健分享天河区的做法:从形式上建设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学生和学校美育工作全部纳入到指标体系中,对全员进行评价,力图让每个人在美育上的努力都能看得到。

位于较偏远地区、设施配备不完善、各艺术功能室不齐全的学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关键。从化区代表吴水晶提到,从化区探索了以乡村美育振兴乡村文化的美育之路。其中一个做法就是将农村自然资源、生产方式、文化特征纳入到教育传承的内容。例如每年收割稻草的时候,把稻草引入到课堂,开展民间草编和创意造型的设计。

导师追问“为什么”,引导辩手深究原因

第一轮答辩完毕,吴颖民与何平分别作了点评。随后,导师何平抛出第二个问题:“每个人1分钟的时间,就刚才答辩中的做法,回答为什么这样做。”

面对专家的突然出招,有选手还想“晒成绩”被导师何平铁面无私地打断:“就讲为什么,限时1分钟。”“逼得”选手们一言以蔽之。

荔湾区代表黄宏杰从“美育要适合实践发展”角度解释:“美育对培养创造力非常具有价值。对于文化自信来说,最好的‘鲜’就是通过传统工艺、美术等美育呈现一个老城区的新活力。”

白云区之所以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社区少年宫的建设,是因为白云区地域较大、学生群体构成复杂。“把乡村学校、社区的少年宫办好,打造出良好的美育熏陶的环境,这样孩子们可以就近参与。”张晓莉表示。

番禺区代表周婉君是一名一线音乐教师,她呼吁作为传播美的教育者,应从心出发,更加关注过程,而不能把学校的美育工作仅仅看作课外活动。“一些老师功利性看待美育,为比赛获奖而美育,这并不是真正的美育。”

花都区代表叶芬解释了为什么要基于本土文化特色去构建课程,“艺术作为美育的主阵地,各个门类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和哲学思想,所以现代的美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

增城区代表陈杰注意到很多学生只知道增城有荔枝和菜心,却不知道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连家乡的传统文化都不了解,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因此增城美育看重将本土文化、民俗文化融于美育之中。

导师有话说 美育评价和考试不能画等号

在导师总结的时候,吴颖民提醒,美育评价和考试不能画等号。评价是指挥棒,考试仅仅是评价的一种方式,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用考试来评价的,比如道德品质是纸笔考不出来的,所以说评价应该是多种形态的一个系统。

对于中小学生美育,吴颖民强调普及性,无论孩子有没有艺术天赋都应该接触到丰富的艺术形式。“正如生活不能只有工作和三餐,应该丰富多彩,如果没有美的修养,美好生活也不会欣赏,生活幸福感也不会太强。”

羊小记有疑问:文化课程和美育课程如何兼顾?

第二轮自由答辩结束,吴颖民肯定了12位辩手的实践逻辑。

此时台下观众已按捺不住,举手针对辩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羊城晚报学生记者、西关广雅实验学校学生张熠童积极参与互动:“我们学校有很多特色课程,例如书法、舞蹈、合唱等,感觉美育就围绕在我身边。但是文化课程和美育课程要怎样兼顾呢?”

吴颖民建议同学们不要因为担心会影响文化课成绩而放弃艺术爱好。“我们必须认识到付出的美育时间对学习成绩没有负面影响。数学、物理、化学、自然更多的是刺激左脑,艺术类学科有利于右脑开发,这样可实现左右脑平衡发展。”

另一名羊城晚报学生记者、蒋光鼐纪念小学学生郑梓洋接着发问,“我想问一下何院长,刚才您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一样乐器,这个美好的愿望该怎样实现?”

何平讲道:“我们那会儿念书的时候,都有业余爱好,功课也没有落下。把时间调整好,在广州市这么先进的城市里,每个人会一件乐器我觉得应该有希望的。”(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