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沿线文化遗产」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沿线文化遗产」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遺产。古老的中华大地地域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您久,文化灿烂。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珍贵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遣产日”。
世界遗产文化(按时间顺序排序)长城(1987文化遗产)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400华里,故有“万里长城”之誉。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动用了近百万劳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20。除运土、运砖可以用毛驴、山羊等能爬山的牲畜外,在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工作环境却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难以想见,如此一个工程是如何完成的。
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就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十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一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三万多里。
长城久远广阔,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时空跨度,被赞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壮观的人工建筑奇迹,实不为过。它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无可比拟的影响,也积淀和凝聚了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地体现出构筑者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在一般情况下用长城作为某种比喻或象征,从长城斑驳多彩的内涵中撷取一二自无不可,如果以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精神可以总结为三点:勤奋智慧与坚韧刚毅、向心凝聚与爱国主义、开拓进取与开放交流。
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民族运用万里长城这道军事防卫线和经济文化汇聚线,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耕文明和畜牧经济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合、边疆开发和国家统一。
两千多年来长城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构成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而这种底蕴内涵又与长城极为雄伟博大的景观而激发出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最终积淀熔铸成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象征。
如今长城的军事防御价值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碰撞中融合的历史见证,作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长城将万古长存!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长城所象征的中华民族精神也必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2007年“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长城名列第一。
(明天继续:第一章 中华遗产文化常识 世界文化遗产之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