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投资前景「中国收藏市场的未来」

互联网 2023-02-15 11:12:1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艺术品收藏投资前景「中国收藏市场的未来」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泰康保险集团成立于1996年,迄今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程。目前泰康管理资产总规模超24000亿元,养老金管理规模超5800亿元。2021年,泰康保险集团更是连续第四年入围《财富》世界企业500强排行榜,以354.7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榜单第343位。

泰康保险集团(原泰康人寿)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当代艺术收藏的金融企业,至今已初步建立起一个颇具美术史意义与规模的艺术品收藏系统,其中不乏相关美术史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作品和代表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因此,泰康保险集团藏品的每一次亮相都备受关注。

“生命惊奇:泰康保险集团25周年艺术收藏展”展览现场

近期,“生命惊奇:泰康保险集团25周年艺术收藏展” 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幕。这是泰康收藏继2011年于中国美术馆首度亮相,2015年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呈现编年脉络,2019年集中展示1942年以来的历史性人文景观之后,第四次同公众见面。“生命惊奇”也是泰康历次收藏大展中,展出作品时间跨度最长且呈现主题最为集中的一次展览,其中古董奇珍和传统绘画的收藏更是首次亮相。

“生命惊奇:泰康保险集团25周年艺术收藏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展出了远至良渚文化,近至当代,时间维度跨越数千年的70余件(组)艺术作品,融合古董、绘画、雕塑、新媒体装置等多种作品类型。在策展思路上试图打破传统历史分期与媒介分野,以创作者、艺术家对“人”的观察与表达为核心组织展览叙事,力图在内容上引起观众对生命遭遇的惊叹与共鸣。

正如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表示:

泰康在成立之初就着手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礼赞生命”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让保险闪耀人性的光辉、让生命的旅程流光溢彩。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生命惊奇”展不仅是对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一次赞叹,也是对“以人为本”的内在精神的一次展示。

生命是艺术永恒的命题,而艺术是呈现生命丰富肌理和复杂深刻的重要载体。而眼下新冠疫情的突袭又让人们意识到自然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在这样的时刻,以艺术的方式重新回归对生命的关注,恢复对世界的惊奇,无疑是应对人类未来匮乏愿景的一剂良方。

“生命惊奇:泰康保险集团25周年艺术收藏展”展览现场

此外,“生命惊奇”来源于泰康收藏十余年的积累,以及泰康空间以“追溯与激励”为理念不断深入的长期实践。2021年是泰康保险集团成立25周年,也是泰康空间成立十八年。“生命惊奇”举办期间,泰康空间亦将推出“机构实践与知识生产:泰康空间2003—2021”回顾展,力图通过梳理泰康空间的展览、收藏、研究项目、研讨会、讲座、表演、出版的历史资料,描绘泰康空间学术工作中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

据泰康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泰康投入艺术公益资金累积超过4000万元,支持艺术家和学者1000余人次,举办公益展览和活动200余场,发布艺术出版物50余本,累计覆盖观众45万人次。这些投入和经验的结合,最终发展为“泰康保险集团 泰康空间=资金赞助 学术研究”的独特模式——通过兼顾收藏与机构实践的方法,深入观察、研究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以收藏促进研究,以研究反哺收藏。

这个意义上,“生命惊奇”亦是一次对这种经验和模式的检验,它将艺术收藏与机构实践视作一种记录历史积淀之下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图景的实践,一个朝向泰康美术馆所开启的新阶段的努力和尝试。

企业作为艺术市场的价值投资者

2009年,泰康空间明确提出体系化收藏的概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泰康保险集团至今已初步建立起一个颇具美术史意义与规模的艺术品收藏系统,其中更是不乏名家名作。泰康收藏既聚焦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早期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现代绘画、建国后兴起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或其他艺术形式,也囊括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艺术中的节点性作品和当下最受关注的新艺术实践。对于收藏的态度,泰康集团表示,企业要做艺术收藏市场的价值投资者,这也就意味着泰康空间的收藏将长期持有。依托泰康空间的展览、公共活动、研究与出版等实践,泰康集团致力于让泰康收藏成为在艺术生产上拥有可持续生命力的有机体。

AB=艺术商业应=应惟伟 泰康保险集团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

AB:请您首先谈谈泰康保险集团收藏的初衷,以及如何看待保险集团和艺术的关系?

应:艺术品的收藏或者投资,属于一个另类投资的领域,我们做这个领域的投资,很难像在资本市场那样在短期之内获得很高收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几十年到一百年,艺术品的投资是很值得的。像国外百年老店式的保险公司、金融机构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艺术品收藏。我们现在也在做这个工作,我们的艺术品收藏是买了就要长期持有。做艺术品收藏也是给我们的强烈暗示,泰康要变成未来的百年老店。你会看到泰康大楼里挂的艺术品,一定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就是在一百年之后,大家也会说这是当年最好的作品。同时这些作品也丰富了我们的企业文化。

“生命惊奇:泰康保险集团25周年艺术收藏展”展览现场

另外泰康做艺术品的投资,更多还持有公益的心态。一个企业,特别是这么大的金融企业,回馈社会的方式很多,但是繁荣艺术市场,繁荣中国的文化,也是一个选项。碰巧陈东升董事长是做嘉德拍卖起家的,所以对艺术市场有着更深的情结和理解,这是我们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大国的崛起,首先是经济上的崛起,然后可能就是文化艺术的崛起。所以我们通过做收藏,实际上是支持中国本土艺术家的崛起,这样就相当于是在支持未来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崛起。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向来访嘉宾介绍著名艺术家刘小东作品

AB:泰康集团一直秉承体系化的收藏概念,请您谈谈目前泰康集团的收藏脉络和方向。

应:我们对中国过去一百年的近当代艺术做了深入的研究,最终提出体系化收藏的概念。在我们的收藏里面,有古董,有国画,也有当代艺术的装置、油画等等。但是我们更侧重于近当代的油画。

在题材上,一方面泰康收藏侧重收藏从1930年代到1980年代的“红色艺术”。红色艺术有很大一块是讴歌革命领袖,讴歌劳动人民, “高大全”“红光亮”“三突出”是当时人物画模式化的典型风格。

“生命惊奇:泰康保险集团25周年艺术收藏展”展览现场

另外一个体系,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85新潮”以后中国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呈现了艺术家在经历中国迅速变迁中的不同反应和感触。同时我们也会鼓励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以此紧跟当代艺术潮流。知道年轻艺术家最新的发展方向,也能不断深化对于当代艺术体系的理解。

总结来说,泰康做艺术品的收藏不是跟风式的收藏,也不是百科全书式的收藏。我们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有自己感兴趣的特定领域以及表现形式。企业收藏不可能什么都做,我们必须要在特定领域建立我们的体系,形成专业的认识。

“生命惊奇:泰康保险集团25周年艺术收藏展”展览现场

AB:当代艺术是非常先锋的,乃至于是尖锐的,它可能跟大众的关系没有那么近。我比较好奇泰康保险集团普通员工对当代艺术的态度?

应:当代艺术有时候很尖锐,不一定为大家所接受。但是我们在展示艺术品的时候也不会只呈现一件作品。在泰康新大楼展出的作品,是一个组合,不完全是当代艺术。当然我们会考虑到员工的感受,普通员工没有受过专业艺术的训练和熏陶会觉得看不懂。包括我也看不懂,我也不是学艺术的。有一些艺术是带给人紧张感的,有一些当代艺术作品是很血腥的,可能会带给人压力,我们会注意给员工呈现什么东西,总体来说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是让他们觉得比较放松的。

但是专业的艺术作品不是给普通员工看的,我们有我们的收藏价值,有对外展示的价值。我们在这些方面把当代艺术藏品的价值体现出来就可以了,收藏不只是为员工服务,我们要把握一个分寸。

胡善馀《穿绿毛衣的少女》,1944年,布面油彩,73×54厘米©️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

AB:请您谈谈泰康集团在收藏上的架构,是一个什么样的架构保证了泰康稳定的企业收藏?

应:泰康集团在收藏领域的架构中有一个部门是泰康空间,另外一个部门叫泰康集团办公室,他们两部门就像一个会计,一个出纳,办公室就是出纳,你买了东西我物理上进行保管和收藏。但是怎么买,买什么,这个决策是由泰康空间提出建议的。

泰康空间内部的架构,首先有一个很强大的研究队伍。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够对中国近当代的艺术家进行体系化的研究,没有体系化的研究,就没有体系化的收藏。

胡善馀《穿绿毛衣的少女》,1944年,布面油彩,73×54厘米©️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

我们第二个队伍也是灵魂队伍,就是策展人队伍。泰康空间有四个策展人,策展人要基于对艺术的理解,把藏品有逻辑地组合起来。泰康的藏品规模很大,这次只展出了70件,所以要有优秀的策展人。他能够基于他对艺术、时代、学术的理解,对作品作出不同的阐释。因为有这两只强大的队伍,支撑我们泰康空间成为一个以学术研究为根本的艺术机构。

10件泰康收藏里的生命瞬间

“生命惊奇”关于社会变迁,关于集体记忆,但更是关于一个个鲜活个体的生命际遇。从这些穿越时光的作品中,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捕捉到一些共鸣和感动。我们为读者甄选了本次展览中“必打卡”的10幅佳作,一起去感知这些不同历史阶段的生命瞬间吧!

《革命理想高于天》

沈尧伊《革命理想高于天》, 1976,布面油画,179×366cm©️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

《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一标题取自萧华创作的《长征组歌》中的一句歌词,“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它描绘的是红军从南向北穿越松潘草地途中的一个夜晚。松潘草地沼泽密布,一望无际,给红军造成了惨重的非战斗减员。画面捕捉到的是一天疲惫的行军之后,战士们围坐在篝火旁,听毛主席讲故事的场景。在陈东升看来,《革命理想高于天》反映了“文革”后期文艺的新变化,年轻艺术家开始摆脱题材和风格上的呆板、教条,将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融入到绘画当中,而这一变化背后,是整个中国社会走向开放的新气象。

《解放南京号外》

吴作人《解放南京号外》, 1949,布面油画,89×116cm©️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

1949年4月24日一早,南京解放的喜讯传到北平。人们在街头争相抢购和传阅只有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发生时才有的报纸号外。画家吴作人与同为画家的妻子萧淑芳以及8岁的女儿,也在人群之中。街上的人们无比兴奋、奔走相告,“号外”如雪片般飞舞。在一片喧闹和熙攘中,吴作人从衣袋中掏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和炭笔迅速作画,以速写的方式记录下动人心弦的瞬间。以此为蓝本和起点,最终完成了《解放南京号外》。《解放南京号外》以生动的笔法、用近景实写和远景虚写结合的方式,营造和还原出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变⾰发⽣后个体细致微妙的表情,以及个体所处的局部空间和环境。

《黄河颂》

陈逸飞《黄河颂》, 1972 ,布面油画,143.5×297cm©️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黄河颂》是画家陈逸飞根据《黄河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创作而成。在《黄河颂》中,陈逸飞没有选择宏大的群像,而是画了一位身材挺拔的红军战士,他双手持枪,站在黄河岸边的山崖上,眺望天际,身后有一行大雁穿越黄河,飞向远方。无论是在技法上还是观念上,《黄河颂》都代表了当时油画创作的最高水平,同时突破了当时占据绝对主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画法,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春蚕》

罗中立《春蚕》, 1982,布面油画,216×140cm©️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

《父亲》是新中国美术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当时在全社会引发了巨大的轰动。罗中立在大巴山为创作《父亲》收集素材时,就有了创作《春蚕》的想法。《春蚕》延续了罗中立照相写实主义的风格和去政治化的、人道主义的关怀。但与《父亲》对人物面部细节的精雕细琢不同,《春蚕》将人物的面部完全隐去,只能看到一位年迈的母亲,低着头拨弄着手中的桑叶。在深色的背景下,光从上到下打在人物的头顶,母亲蚕丝般的银发丝丝分明。罗中立曾谈到,之所以想要画一位养蚕的母亲,是基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母亲和父亲一样,都是以普通的、匿名的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画面中。罗中立的作品,代表了80年代初绘画的新转折,代表了我们对“人”有了新的理解和再现方式。

《肖像之相——小姜》

冷军《肖像之相——小姜》, 2011,布面油画,120×60cm©️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肖像之相——小姜》创作于2011年,是冷军《肖像之相》系列的第三幅作品。画中的模特小姜侧身、一手叉腰、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游离和空洞。乍看之下,这幅画并无特别之处。但近观细节,就能发现冷军毫发毕现的绘画技艺和艺术表现力。小姜的头发柔顺而有光泽,而她身穿的绿色毛衣上面的针脚和毛边,则有着相机都无法复原和呈现的精准细节。这种精准像是有一种魔力,吸引着观看者屏息凝视。而用画笔营造出的扎实细节,仿佛要将观看者吸入其中。

《温床NO.1》请横持手机观看▼

刘小东《温床(之一)》, 2005,布面油画,260×1000cm©️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

《温床》创作于奉节老城一处废弃的楼房房顶。奉节曾被誉为“西南四道之咽喉”,长江从其正中贯穿而过,两岸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了峻峭的峡谷地貌。而在2005年夏天,由于三峡工程分期蓄水的要求,这里已经全部拆迁完毕,等待着沉入水底。刘小东请来了12位农民工做模特,他们赤裸着上身,下身只穿内裤,坐在一块废弃的床垫上打牌,身后就是奔腾的长江和绵延的蘷山。刘小东将一块2.6米宽、10米长的画布铺在地上,直接在现场写生,绘成了油画《温床(之一)》。

《血缘——大家庭:全家福》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全家福》,1995年,布面油画,100×130厘米©️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

张晓刚以“文革”时期家庭照片为蓝本创作的“血缘——大家庭”系列绘画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画面中灰色调的经典三人家庭肖像,呈现出“文革”时期照相馆固有的拍摄模式和整齐划一的家庭面貌。画中人物身着标准化的服装,表情犹如标本般木讷、呆滞,他们脸上出现的黄色光斑则指涉着过往的时光,也是那个时代中的创伤记忆呈现于肉体之上的疤痕变异。

《春天来了》

袁庆一 《春天来了》,1984年,布面油画,170×189厘米©️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

画面上的主体人物没有正面朝向观众,通过画中主人公的视线把观众的视线引进了画面深处,一个更大的、无限的空间,吸引观众不断地通过阅读画面细节去发散思考。袁庆一回忆这件作品的创作时说:“我那会儿非常喜欢读哲学类的书,例如萨特的‘存在主义’,它强调个体性的存在、关注强烈的个人表现,这两点对我影响很大。”

《我的未来不是梦》

曹斐《我的未来不是梦》,2006年,纸本艺术微喷,120×150cm©️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

曹斐的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疾速发展的变化。2006年,为了创作“谁的乌托邦”系列作品,曹斐在中国佛山的一家照明厂逗留了近半年,与20名工人近距离接触。“我的未来不是梦”是这个系列的其中一个部分。作品夹杂着诗意、幽默与苦涩,体现了激情梦想与黯淡现实之间的冲撞,并呈现了浪漫主义情绪与工业生产的灰色美学之间的微妙关系。

《收购你身上所有的东西(杨晓娟)》

刘窗《收购你身上所有的东西(杨晓娟)》,2014年,装置(衣服、包、鞋、日常用品),尺寸不定©️泰康收藏TAIKANG COLLECTION

《收购你身上所有的东西》这一项目始于2005年,艺术家在深圳罗湖人才市场与来找工作的人交谈,意欲收购他们当时身上的所有物品。整个项目最终的展示结果是艺术家买到的年轻求职者身上的物品,以近似出土文物的陈列方式呈现。这件作品如同一颗时间胶囊,或是一个人类学的采样,所有被“收购”的物品因为带有个人特征,而体现出自身的社会属性。

生命惊奇:泰康保险集团25周年艺术收藏展展期:2021.8.22-10.8地点:嘉德艺术中心B1层